《國際應用電磁學與力學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And Mechanics)是一本以物理-工程:電子與電氣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IOS Press出版商創(chuàng)刊于1995年,刊期Quarterly。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威數據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物理-工程:電子與電氣領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1.1。CiteScore指數值為1.7。
The aim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and Mechanics is to contribute to intersciences coupling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The journal also intends to stimula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urrent technology in industry. The main subjects covered by the journal are:
Physics and mechanics of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in materials and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materials
The three interrelated key subjects – electromagnetics,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electromagnetic NDE, electromagnetic machines and devices,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electromagnetic fluids, magnetoelastic effects and magnetosolid mechanics, magnetic levitations, electromagnetic propulsion, bioelectromagnetics, and inverse problems in electromagnetics.
The editorial policy is to combine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from both the latest high technology fields and as well as the well-established technologies within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國際應用電磁學與力學雜志》的目標是促進應用電磁學、力學和材料的跨學科融合。該雜志還旨在促進當前工業(yè)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該雜志涵蓋的主要主題包括:
電磁材料和設備的物理和力學
材料和設備中的計算電磁學
電磁場和材料的應用
電磁學、力學和材料這三個相互關聯的關鍵主題包括以下方面:電磁無損檢測、電磁機器和設備、電磁材料和結構、電磁流體、磁彈性效應和磁固體力學、磁懸浮、電磁推進、生物電磁學和電磁學逆問題。
編輯政策是結合最新高科技領域以及應用電磁學中成熟的技術的信息和經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And Mechanics》(國際應用電磁學與力學雜志)編輯部通訊方式為IOS PRESS, NIEUWE HEMWEG 6B,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13 BG。如果您需要協助投稿或潤稿服務,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十年,熟悉發(fā)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fā)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工程:電子與電氣 MECHANICS 力學 PHYSICS, APPLIED 物理:應用 | 4區(qū)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工程:電子與電氣 MECHANICS 力學 PHYSICS, APPLIED 物理:應用 | 4區(qū)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工程:電子與電氣 MECHANICS 力學 PHYSICS, APPLIED 物理:應用 | 4區(qū)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工程:電子與電氣 MECHANICS 力學 PHYSICS, APPLIED 物理:應用 | 4區(qū)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工程:電子與電氣 MECHANICS 力學 PHYSICS, APPLIED 物理:應用 | 4區(qū)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工程:電子與電氣 MECHANICS 力學 PHYSICS, APPLIED 物理:應用 | 4區(qū)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基礎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版的延續(xù)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qū)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qū)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qū)表將只發(fā)布升級版結果,不再有基礎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qū)等級:Q4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 SCIE | Q4 | 278 / 352 |
21.2% |
學科:MECHANICS | SCIE | Q4 | 137 / 170 |
19.7% |
學科:PHYSICS, APPLIED | SCIE | Q4 | 152 / 179 |
15.4%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 SCIE | Q4 | 319 / 354 |
10.03% |
學科:MECHANICS | SCIE | Q4 | 152 / 170 |
10.88% |
學科:PHYSICS, APPLIED | SCIE | Q4 | 164 / 179 |
8.66%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0.85% | 95.59% | -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00... | - | - |
名詞解釋:JCR分區(qū)在學術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qū)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域內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量的學術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 | ||||||||||||||||||||||||
1.7 | 0.222 | 0.401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據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fā)表的文獻數。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xù)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qū)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fā)文量
歷年自引數據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據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 |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ex... | 11 |
Effect of equivalent radius of drive coi... | 11 |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de... | 9 |
A Kriging surrogate model of an electrom... | 7 |
Unbalanced displacement LMS extraction a... | 5 |
A method to improve forming accuracy in ... | 5 |
An analysis of an unbounded thin film bu... | 4 |
Therm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bearing... | 4 |
Feasibility study of fatigue damage dete... | 4 |
Many-objective shape optimisation of IPM... | 4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據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INT J APPL ELECTROM | 331 |
IEEE ACCESS | 55 |
IEEE T MAGN | 43 |
SENSORS-BASEL | 24 |
PHYSICA A | 23 |
AIP ADV | 20 |
ENERGIES | 18 |
J MAGN MAGN MATER | 18 |
SMART MATER STRUCT | 18 |
APPL SCI-BASEL | 15 |
2019-2021年引用數據
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IEEE T MAGN | 529 |
INT J APPL ELECTROM | 331 |
J MAGN MAGN MATER | 101 |
IEEE T IND ELECTRON | 94 |
IEEE T IND APPL | 90 |
NDT&E INT | 85 |
J APPL PHYS | 79 |
SMART MATER STRUCT | 70 |
SENSOR ACTUAT A-PHYS | 42 |
IEEE T ENERGY CONVER | 40 |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1.5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1.5
審稿周期: 12周,或約稿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0.5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2.2
審稿周期: 12周,或約稿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0.4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0.9
審稿周期: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IOS PRESS, NIEUWE HEMWEG 6B,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13 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