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区在线播放国内精品自产拍,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网,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香蕉亚洲一级国产欧美

  •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小學四年級體育

    小學四年級體育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3-13 11:23:52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小學四年級體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小學四年級體育

    篇1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9-0237-02

    1 教學方法“多樣化”

    1.1游戲法

    小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好勝和積極上進的心理特征。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適當貫穿游戲來配合教學,就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練習動作的興趣,使小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技術動作,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如在課的開始部分可進行多種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戲:報數(shù)游戲、擊掌游戲、看看誰是木頭人,猜拳游戲、抓手指等等,上課伊始,學生的注意力就能迅速集中起來。這些小游戲的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1.2趣味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和技術動作有興趣就會精神飽滿,心情愉快的去學習和鍛煉,學生注意力就能集中。例如:在練習雙腳并腳跳短繩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體會“用前腳掌跳”這一動作,教師用粉筆在地面上畫上半個小腳丫,并用生動的語言告訴學生“這就是你的前腳掌,跳動時,只有這個部位碰到地面”。這樣,學生才會躍躍欲試,產(chǎn)生濃厚興趣,同時對跳短繩動作要領牢記不忘。又如在耐久跑教學中,可以運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喊數(shù)抱團”等游戲進行耐久跑的練習。由于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不覺得累和討厭,從而積極參與。

    1.3創(chuàng)新法

    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作為主要教育目的之一。在課中要鼓勵學生多思善問,能“玩”、會“玩”,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玩”,不拘一格,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如在課中讓學生自編操,創(chuàng)編有新意的游戲等。針對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愛做游戲的特點,教學時讓學生根據(jù)故事進行聯(lián)想,創(chuàng)編游戲。學生根據(jù)“小猴子下山”、“龜兔賽跑”、“白雪公主”等故事自編了游戲。學生練習時身臨其境,活靈活現(xiàn),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力,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習和練習的興趣。

    在《紙趣》這節(jié)課中,學生利用報紙創(chuàng)編出了多種游戲:如做成紙炮進行甩炮練習;折成紙飛機進行擲飛機比遠;把報紙卷成筒狀做摸尾巴游戲;報紙放在地上做搶座位的游戲;將報紙做成劍兩人對練擊劍;將報紙做成魔棒,成為《哈利?波特》中的魔天掃帚;將報紙揉成紙團:有的做打雪仗的游戲、有的用它當足球進行踢足球練習、有的進行擲遠比賽、有的用它進行拋接練習;有的同學兩人一組把報紙放在胸前進行奔跑,比那個的報紙不落地;還有的同學用報紙做踏石過河的游戲等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1.4激勵法

    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愛表揚的特點,從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中采用的“比一比看誰紅花多”的激勵形式中受到啟發(fā),課中采用成功激趣法,嘗試設立了“體育之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與其能力相符的目標,分設了“進步星”、“創(chuàng)新星”、“健身星”、“安全星”等,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即“跳一跳,摘到桃”。學生就會享受到因自己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內心成功喜悅的體驗積累就會逐漸動力定型為體育興趣“體育之星”的實施給學生營造了學習競爭的氛圍,滿足了他們體驗成功的需要,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教學效益。學生為了獲得星,期待著上體育課,對體育課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學生整隊時站得又快又齊,練習時積極主動,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動作敏捷,課堂面貌煥然一新。當有個別學生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時,教師的一個手勢、姿態(tài)、眼神就能暗示他立刻集中注意力、糾正錯誤,“體育之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2 堅持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完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必須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來調動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學形式要多樣,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統(tǒng)一過程,采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例如,分組輪換、小組合作、競賽、展示互動、探究討論等,可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1教學主題要多角度

    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針對這一點進行情景教學,課上先把學生的思維引入童話意境中,再滲透教學內容,可以使單調的學習變得有聲有色。主題還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電影,生活中的某一個場景等。

    2.2教師言行要有魅力

    教師形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通過一節(jié)課,學生就能判斷這位教師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而教師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舉止來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我們要善于總結和挖掘其中的內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貼近學生,提升我們課堂教學的魅力。也可以把猜謎、講故事引進體育課。目前,體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領,進行示范,然后學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方法單調,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如果采用提問式教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猜謎語的特點,我在教《前滾翻》時,出了個謎語讓學生猜:“兩手用力撐,兩腳迅速蹬,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雄鷹?!敝i語一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了寓教于學的目的。

    3 豐富教學手段以激發(fā)興趣

    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就像舞臺上的道具對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樣,多種教學手段的介入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

    3.1多采用小型競賽

    低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熱衷于小型競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學生甲在走廊上玩,學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見甲猛一轉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噓噓地趴在地上為止。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么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么快?為什么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就不能那樣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fā)其個性傾向性,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大的提高。

    3.2視覺的刺激

    圖片是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觀、新穎等特點,多變的圖片不斷地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學生活動的欲望。我們還可以把活動場地安排畫在紙上,來幫助小學生理解授課的意圖。

    3.3多媒體的運用

    適當?shù)母鶕?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精心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這個課件可以是有關技能學習的,或者是體育常識方面的,也可以是體育欣賞方面的,一幅幅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優(yōu)美的藝術造型、簡明的文字顯示加上生動的語言解說總能給學生以深深的觸動。

    篇2

    教學管理,對于學校及教師的發(fā)展和學生成長都至關重要。年級組作為學校管理組織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學?;顒拥幕締挝?,其是否能夠正常運作,乃至科學、高效地運行,對于維持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培養(yǎng)21世紀的有為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代學校大多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將管大部分權限下放到年級。那么,如何實現(xiàn)年級教學管理的高效便成為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用心研究的課題。

    一、當前年級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主體觀念滯后,執(zhí)行力度不夠。辦學不規(guī)范,學校雖然制定的方案和措施,但是未能有效的執(zhí)行。2.教學管理出現(xiàn)不良傾向。例如,管理僵化,只是上傳下達;缺乏過程性管理,交流互動不足;對結果的追求過于強調分數(shù)。從總體上講,就是多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注重成績而忽略過程。3.以科級結構管理的機制落后,教師團隊無法很好地凝聚,存在不和睦的現(xiàn)象,忽視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這直接影響到年級整體教育教學合力的發(fā)揮,不利于師生共同發(fā)展。

    二、如何實施年級教學管理的“四化”

    為了解決年級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學校應在“扁平化”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給予年級組更大的權力和自由,把年級組作為“大部制”運轉機構,實現(xiàn)年級的本位管理,最終達成年級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人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機制,由年級主任、級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科任老師構成“人人皆管理,人人都有責”的團隊。團隊內設立決策指揮系統(tǒng)、參謀咨詢系統(tǒng)、運轉執(zhí)行系統(tǒng)和監(jiān)督反饋系統(tǒng),與學校的行政機構有效銜接,一起組成科學、高效的年級管理組織系統(tǒng),共同推動年級的民主化管理,提高教學管理效能。

    (一)年級教學管理需要理論支持———科學化

    科學化就是對任何一件事情提升到科學的角度,明確其一般的操作方法,去除錯誤認識,學會探究和反思,提出自己的設計和操作,以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成功或失敗。為了實現(xiàn)年級教學管理的科學化,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外部的指導咨詢。年級教學管理需要外部支持,包括學校行政部門(如教務處、教研處、德育處等)的業(yè)務指導,也包括教育專家、企業(yè)管理者、一線名師等給予咨詢意見。他們往往能提出高屋建瓴、建設性、有價值的想法,年級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操作。在接受外部支持之前,年級的決策指揮機構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學習。通過研讀專業(yè)文章、外出研修、集體研討等多種方式系統(tǒng)地學習年級管理的體系和方法,掌握年級教學管理的各種要素、收集疑難問題,提升思考力和理論修養(yǎng)。

    2.目標的需求分析。承繼石門實驗中學的“有為教育”特色品牌,我校將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列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即通過文化的塑造,讓學生獲得愿為的動力;通過素質教育在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的實踐,逐步讓學生具備能為的素質;在校內通過各種方式方法讓學生開始獲得可為的途徑和平臺,從而為學生的幸福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圍繞學校上述目標,通過對學生師生的調查,確定年級的教學管理目標,即實現(xiàn)學生的自學自勵(學習)、自尊自信(精神)、自主自理(生活)、自健自強(身體),使學生成為“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符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規(guī)定的新型人才。

    3.頂層架構的設計。在自我提升、外部支持、目標分析的基礎上,年級要進行教學管理的頂層設計。架構是否合理直接決定了年級文化的營造、過程執(zhí)行的有效性。我校在對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教學現(xiàn)狀、班主任工作、備課組活動等調研的基礎上獲取各方面的問題、意見和建議,經(jīng)梳理后形成年級教學管理的架構,力求科學有效。

    (二)年級教學管理需要有效監(jiān)控———規(guī)范化

    在百度百科中,“規(guī)范化”是這樣定義的:“在經(jīng)濟、技術和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和制度等)達到統(tǒng)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應用到教育領域就是要制定各項教學管理任務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在執(zhí)行過程中通過有效監(jiān)控保證管理的規(guī)范化。

    1.制定教學管理任務的制度規(guī)范。制度是一種文化,是團隊成員共同達成的行動指南,體現(xiàn)了團隊成員間的默契程度。建立完善多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如課程管理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聯(lián)班會議制度、聽評課制度、教師值日制度、教育教學調查制度、晚修輔導巡查制度等,體現(xiàn)了年級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避免了管理的隨意性和拖沓性,實現(xiàn)了通過制度管理年級的規(guī)范。在日常的執(zhí)行中,我校經(jīng)過認真總結、反思和改進,不斷地完善、創(chuàng)新制度,力爭使實踐與理論完美結合。

    2.監(jiān)控教學管理過程的規(guī)范化。學校有了規(guī)范化的制度,但若落實不到位,教學管理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年級通過決策指揮系統(tǒng)對備課組、班級進行監(jiān)控,學校通過行政部門(教研處、德育處等)對備課組、班級進行指導性檢查,備課組成員間、班主任間相互督促提醒,將教師個人的教學管理習慣轉化風格。及時通過班主任例會、備課組長會議、德育會議等反饋各項教學管理任務執(zhí)行情況,學期或學年結束再進行綜合性評估,最終達成較好的效果。

    (三)年級教學管理的理性管理———精細化

    精細化管理最早用在企業(yè)管理方面,是人類工業(yè)化發(fā)展的思想結晶。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以精益生產(chǎn)為特色的豐田生產(chǎn)方式,他們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與效率”的精神。運用到教育領域,在年級教學管理的頂層架構下,進一步分解各項教學管理任務,制定、梳理和細化各項規(guī)章制度,發(fā)現(xiàn)教學管理任務之間的聯(lián)系,制定行之有效的處理方式,著眼點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成較高的教學質量。教學管理的精細化要立足于教育專業(yè)理論,使用科學的量化標準,落實到每一個制度,扎實做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還要滲透到每一個行為。包括教學思想管理的精細化、教學過程管理的精細化、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精細化、教學評價與激勵的精細化等。在課程和教材管理方面,我校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要求開足各項課程,并結合實際情況增設閱讀、口語、心理等課程,面向學生需求開設各類選修課(競賽班),如科技創(chuàng)新、機器人、版畫、管樂團等。以規(guī)范化為標準,以精細化為核心,以人文化為動力,構建和諧融洽、有合力和戰(zhàn)斗力的年級管理團隊,正在為實現(xiàn)“精心是態(tài)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質量”的教學管理目標而不懈奮斗。

    作者:許之安 單位:南海區(qū)石門實驗中學附屬小學

    參考文獻:

    [1]趙珊珊:《中學年級組教師團隊管理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2]周明民:《中學年級組管理創(chuàng)新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篇3

    依據(jù)《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修訂的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安排了思考題,與實驗版在中、高年級才安排思考題相比,這次修訂給了學生較大的思維發(fā)展空間,也給了教師較大的教學研究空間。數(shù)學思考題是彈性教學內容,它有利于鞏固和拓展學生的知識,使他們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從而促進他們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提高學習興趣,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驗和思維水平有限,思考題的教學常常不能達到編者的預期目標。

    蘇教版二下“兩、三位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單元“練習六”中有這樣一道思考題:趙強家養(yǎng)的雞比鴨多30只,后來又買來30只雞和45只鴨。現(xiàn)在是雞多還是鴨多,多多少只?

    根據(jù)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參的要求,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有兩種思路:一是抵消,二是假設。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錯誤率非常高,有的學生即便知道了結果,也說不出所以然。

    這道思考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但仔細分析教材,這道題在這個單元教學并非沒有可能。

    本冊教材安排了豐富的解決問題的內容,但都沒有安排獨立的教學單元。在這一單元教學加法和減法時,安排了兩步計算的加減法實際問題。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因為其數(shù)量關系比較容易理解,學生只要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聯(lián)系加減法的含義,就能正確地列出算式;二是因為結合計算教學適當安排一些實際問題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計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逐步體會到學習計算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進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教材結合基礎知識的教學相機安排了一些思考題。在此之前,教材已經(jīng)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思考題,學生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解決思考題的經(jīng)驗和能力。

    在深入分析教材和學生思維實際的基礎上,我開展了一次教學嘗試,以下為主要教學片段:

    1.借助直觀,形成數(shù)量關系的表象。

    師:我們怎樣用線段圖來表示雞和鴨原來的只數(shù)呢?

    生:先畫出雞和鴨同樣多的部分,再畫出雞比鴨多的部分。

    師:這時雞比鴨怎樣?

    生:雞比鴨多30只。

    師:那又買來30只雞怎么用線段圖來表示呢?

    生:再畫一小段表示雞比鴨多30只。

    師:這時雞比鴨多多少只了?

    生:60只。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原來多30只,現(xiàn)在又多30只,一共多了60只。

    師:鴨的只數(shù)有沒有變化?怎樣表示呢?

    生:鴨買來了45只,在鴨的后面畫一小段表示鴨增加的只數(shù)。

    師:這時雞多還是鴨多?你怎么知道的?

    生:雞多,因為雞兩次多了60只,鴨只多了45只。

    師:雞比鴨多多少只?

    生:15只。

    師:怎么計算的?

    生:60-45=15(只)。

    2.分步呈現(xiàn),順應學生的思維促進理解。

    首先呈現(xiàn):趙強家養(yǎng)的雞比鴨多30只。

    師:根據(jù)這個信息,誰能說一說趙強家的雞可能有多少只?鴨可能有多少只?

    生:雞可能有40只,鴨有10只。

    其次呈現(xiàn):又買來30只雞。

    師:好,現(xiàn)在又買來30只雞,那么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雞?

    生:一共有40+30=70(只)。

    最后呈現(xiàn):又買來45只鴨。

    師: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鴨?

    生:一共有10+45=55(只)。

    師:現(xiàn)在雞和鴨的只數(shù)都知道了,你能知道雞比鴨多多少只嗎?

    生:多70-55=15(只)。

    師:同學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數(shù)據(jù)試一試,看最后所得的結果是不是一樣的。

    生:是一樣的,雞比鴨多15只。

    3.變換數(shù)據(jù),在舉一反三中理解數(shù)量關系。

    出示第一個信息:趙強家養(yǎng)的雞比鴨多30只。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三個問題:如果買來10只雞和10只鴨,雞比鴨多多少只?如果買來10只雞和5只鴨,雞比鴨多多少只呢?如果買來5只雞和10只鴨,雞又比鴨多多少只?

    生:買來10只雞和10只鴨,雞就比鴨還多30只。

    師:什么只數(shù)變了?什么只數(shù)沒變?

    生:雞和鴨的只數(shù)變了,雞比鴨多的只數(shù)沒變,還是多30只。

    師:也就是說,雞和鴨買來的同樣多,雞就還比鴨多30只。

    師:如果買來10只雞和5只鴨,又是怎樣的?

    生:雞更比鴨多了。

    師:多多少只?你怎么知道的?

    生:多35只。原來多30只,現(xiàn)在又多了5只,一共多了35只。

    師:買來5只雞和10只鴨,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生:雞比鴨不是多30只了,而是多25只。

    師:為什么呢?

    生:原來多30只,后來鴨比雞多了5只,去掉5只就只多25只了。

    師:這樣一多一少相互抵消,剩下的就是雞比鴨多的只數(shù)了。

    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次的教學實踐使我再次認識到教是為了不教,是為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立足于學,我們的教才會彰顯色彩。立足于學,就要做到學生在哪里,課堂就在哪里;學生的思維在哪里,教學就從哪里起步。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因此,抽象的知識必須建立在直觀的感知和理解基礎之上,線段圖對于理解兩個量的變化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則是最合適的方法。

    篇4

    一、從方法入手,掌握解題步驟

    具體來說,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的解題的步驟可以細分為以下幾步:①讀題,即把握題意,準確理解題目的設置的方向以及考察的內容;②說題,說提就是要厘清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以及所要求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應當將題目中的關鍵詞進去圈注。如表示數(shù)量的“一共”、“幾倍”、“平均值”等,此外也應當特別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③析題。就是要將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分析,這也是正確解答數(shù)學應用題的關鍵所在,這一步驟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特別高。一般來說,三年級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最基本的兩種思路分別是綜合法以及分析法。而所謂綜合法,就是根據(jù)題目的已知條件,根據(jù)已知的運算知識或者運算法則,分步驟的分析問題,最后求得答案。較為常見的引導式用語有“已知……和……,可推得……?”而與綜合法相反,分析法是從應用題的問題出發(fā),分析要得出答案需要什么樣的已知條件。若所需的已知條件,題目中全部具備,則可以直接作答,否則還要先求出所需條件。這種分析法常見的引導語有:“若要求得這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我們還需要什么條件呢?”“題目中給出了什么已知條件?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生通過兩步計算實際問題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小紅疊了23個飛機,小明比小紅多疊了4個,小李比小明少疊了5個,問小李疊了多少個?”若是用分析法解答上述問題,可以問:“若要求得小李疊了多少個,那么必須知道誰疊的個數(shù)?”“小明疊了多少個不知道,那求小明疊的飛機的個數(shù)該怎么列式?”通過以上分析后得出:要想知道小李疊了多少個分級就必須先知道小明疊了多少個,而要求得小明疊了多少個,就必須知道小紅疊的飛機的個數(shù),小紅的個數(shù)題干中已經(jīng)給出,便可開始解答。④答題。根據(jù)上述分析列出算式,最后算出答案,若有單位一定要注意寫明單位。⑤思題。即分析題目的解答思路以及考察的知識點,若該題做錯,那么一定要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所在。

    二、從經(jīng)驗入手,豐富生活體驗

    現(xiàn)在教材中的一些應用題,越來越與實際生活相符,大部分都能在生活當中找到原型。如,蘇教的三年級教材的上冊,就經(jīng)常會考察購物問題,若學生沒有單獨購物過,就對“總價=單價×數(shù)量”的關系式很難理解。在學習“千克和克”這一章時,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就不能夠準確理解“凈含量”的含義。在解答一些關于乘坐出租車的應用題中,若學生沒有乘坐過出租車,就對這種問題比較難以下手。如,蘇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實驗教科書補充習題的第33頁第三題:“根據(jù)表格,求得甲乙兩隊下半場各得了多少分?”有很多三年級的學生對這樣的問題很難理解,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籃球的計分規(guī)則不夠了解。為有效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題意的理解能力,應當且必要引導學生們多觀察周邊世界,發(fā)現(xiàn)身邊的數(shù)學,讓他們了解應用題實際上并不難。我們應當讓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數(shù)學,讓數(shù)學生活化,生活數(shù)學化,以提高學生們的數(shù)學素質。

    三、從情境入手,增強解題興趣

    作為三年級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應用題與其他題型相比,其解題步驟更繁瑣,許多同學因此對其興趣不大。但是,如果能夠巧妙的豐富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更生活化,那么學生會不會就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呢?那么解答應用題還會被學生當作是一種負擔嗎?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反而可能會因此讓學生樂于解答應用題。但是,如何為應用題創(chuàng)設情景呢?

    (1)情境應當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例如一道應用題本來是這樣問“36元可以買多少塊標價為3元的蛋糕?”若教師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今天老師過生日,帶你們到蛋糕店買蛋糕,我一共有36元,能給你們買多少塊3塊錢的蛋糕?。俊边@就能夠緊緊抓住學生愛吃的心理,使得學生們解答應用題的積極性更高。

    (2)可以適當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描述那些難以通過語言描述的應用題。例如,根據(jù)蘇版教材的第35頁的第四題:“稱一杯水,算算里面的有多少克水?!苯處熌軌蛲ㄟ^多媒體的演示教學,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空杯在加水后,重量慢慢增加的過程。學生也就更易接受“杯子里水的重量=水和杯子的總重量-空杯重量”,這種教學模式就更加直觀生動,學生也更容易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之一。小學數(shù)學教師可以對本文的一些拙見予以參考,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再創(chuàng)新。相信通過全體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應用題這一重難點一定會被我們攻克。

    篇5

    為了應對新課改,許多教師轉變了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引入很多方法使得教學課堂充滿活力,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卻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怎么樣才能真正地提高高年級數(shù)學的教學水平呢?下面是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提出幾點有效的對策。

    一、采取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

    面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不再用“帶領式”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和思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舉個例子,教師可以結合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在教“比例”這個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點時間自己看書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正比例和反比例,然后便提問學生:“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呢?誰能說得最多呢?”學生便開始七嘴八舌地展開談論。采取這種教學方式,教師不再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和理解,并且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和探究。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會以興趣愛好、學習狀況等方面結交自己的朋友,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對學生實施合作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我們知道,有效的合作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那么,教師怎么在實際教學中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方式呢?舉個例子,教師在教“統(tǒng)計”這部分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自行組成小組進行小區(qū)用水量的調查,也就是說,學生可以選擇某個小區(qū),對家家戶戶的月用水量進行實踐調查,同時要記錄好統(tǒng)計的結果,并且將結果用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在課堂上展現(xiàn)出來。通過這種有趣的合作活動,學生明確了他們的分工,在學習中提高了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梢哉f,這種教學方式的可行性是比較高的,而且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真真切切地運用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意義的。

    三、巧用激勵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比較高,他們經(jīng)常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受到一點小小的刺激,他們的反應就會很大。抓住這個特征,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巧妙地運用正向的激勵手段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具體來說,如果教師看到學生做對了題目,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而學生做錯題目時,教師則不應該馬上指出他的錯誤,而是引導學生重新理清思路,進行正確的思考,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讓學生不氣餒、不放棄。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動力才會最大限度地被激發(fā)出來。不過要注意的是,教師在使用激勵手段時,切不可過分夸大學生的能力,這樣很容易使學生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課堂

    要知道,數(shù)學的很多知識和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現(xiàn)實中的很多問題都是通過數(shù)學原理和數(shù)學計算解決的,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時,務必將數(shù)學課堂生活化。舉個例子,在教學“負數(shù)”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便可以通過現(xiàn)實生活的舉例來為學生解釋到底什么是負數(shù)。因為小學生剛學習數(shù)學時,更多的只有正數(shù)的概念,而負數(shù)的提出會使很多小學生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說:“負數(shù)就存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例如電冰箱里面的溫度是零下的,這其實就是一個負數(shù);又如,你今天花了7塊錢,那你就可以說你今天得到了負7塊錢,等等?!蓖ㄟ^生活化的課堂講解,學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和理解負數(shù)的概念其實就是正數(shù)的反向概念,在運用時是和正數(shù)相對的。可以看到,生活化的教學課堂大大提高了數(shù)學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總的來說,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師從實際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出發(f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jīng)驗,根據(jù)學生所處的階段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既獲得快樂又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

    篇6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為了使學生了解、掌握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在教學《水》的第一小節(jié)時,我是這樣操作的: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那個缺水的地方,知道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出示并朗讀這個句子)老師把這個句子稍微改了一下――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出示并朗讀這個句子)你發(fā)現(xiàn)這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了嗎?用心讀一讀,并體會一下,“水”字后面有逗號和沒有逗號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有逗號,更強調出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不是別的而是水。)

    在此基礎上揭示方法之一――品詞析句法。

    出示句子――“記得那時候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經(jīng)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比苌?,去挑水的人卻很多,泉眼離村子很遠,十公里等于一萬米,去了再回來總共兩萬米,相當于繞四百米的環(huán)形跑道五十圈。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給予學生啟示:在從村子到泉眼去的路上……在泉眼邊……在從泉眼回村子的路上……)

    在此基礎上揭示方法之二――想象畫面法。

    “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這是村里人說得最多的話。你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在我們這兒,普通的白酒也要幾十元一瓶,稍微好一點的白酒要上百元一瓶,茅臺酒、五糧液就更貴了,水則幾元錢就能買到一噸,“請我喝水不如請我喝酒”說明在他們那兒水比酒珍貴。

    在此基礎上揭示方法之三――聯(lián)系生活法。

    二、運用方法及讀悟提示遷移閱讀

    運用方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教學《水》的第二到第六小節(jié)時,我是這樣操作的:

    1.教師引導

    剛才,我們主要用品詞析句法、想象畫面法、聯(lián)系生活法從村里人挑水的場景中感悟到水是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2―6自然段,然后用剛才學到的方法,結合讀悟提示,體會課文中讓你感悟到水是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的語句。

    2.讀悟提示

    (1)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孩子們在?你仿佛聽到了孩子們在?)

    (2)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滑過了我們的胸和背,然后又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這個句子中一連用了三個“滑過了”,改成“流過了”好不好?為什么?)

    (3)“你們真的餓壞了?!保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

    (4)除了這些語句,還有哪些語句也能讓你感悟到水是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關于“讀悟提示”,提示的問題不能多,一般有兩到三個問題即可,應該是能激活學生思維的題目,使學生的思維有方向,同時又比較適合運用學到的方法。如讀悟提示(1)適合用想象畫面法;讀悟提示(2)適合用品詞析句法;讀悟提示(3)適合用聯(lián)系生活法;而讀悟提示(4)的作用是對學生“下有保底,上不封頂”,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

    三、課堂對話,促生成發(fā)展

    批注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交流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多角度立體化對話,促進學生思維、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1.關于讀悟提示內容的交流

    對同一個交流點,重在引導不同學生各抒己見,從而形成一個完整而深刻的認識。例如,讀悟提示(1)的交流可緊扣“奔跑跳躍、大呼小叫”這兩個詞的留白,引導學生去想象畫面。

    2.關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內容的交流

    篇7

    以后更好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重點存在偏差

    對小學生識字寫字教學必須建立在對生詞意義的理解上,例如對于“激勵”一詞的學習,首先讓學生理解其真正含義,之后再進行拆解教學。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詞義的重視,僅僅注重拼音讀法,讓學生掌握其準確的讀音,并能夠通過讀音默寫出相應的詞語即可。這種教學方法只能讓小學生一時記住生詞,當詞匯量和生字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就會相互混淆,由于不了解詞義,一時難以找到頭緒,導致張冠李戴。

    2.對生字的教學沒有進行鞏固

    對于學習的生字必須進行及時復習才能加深記憶,小學生在復習上難以做到自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感染不自覺地加深對生詞的理解記憶。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復習的重要性,導致很多生字在初次學習后就被忽略,在后續(xù)學習中并未涉及前面學習的生字,學

    生往往出現(xiàn)學了新知識忘了舊知識的情況。

    3.識字寫字教學不注重科學方法的使用

    教師在對生字的講解時太過隨意,僅僅從筆畫上進行拆解,并

    未結合字形進行更為形象的講解。例如對于“日”和“曰”的教學方法基本相似,都是讓學生掌握準確的筆畫順序,但在結構上并未做太多解釋,因此一些學生難以分辨。另外對一些比較難的漢字沒有進行不同部分的拆分講解,導致學生難以掌握復雜漢字。

    二、對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思考

    1.注重結合詞義理解記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一些復雜詞匯詞義的介紹。小學生掌握的詞匯基本來自簡單的生活對話,對一些生活中不常用到的詞匯在不知道其意思的情況下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必須重點介紹一些詞匯的具體意思,讓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并結合一些句子展現(xiàn)詞匯的用法,鞏固小學生對生僻詞匯中生字的印象。例如學生在理解的情況下就不會將“暢享生活”寫成“唱響生活”。

    2.及時復習學過的生字

    為加深小學生對學過的生字的印象,必須及時進行復習,教師在教學中切不可出現(xiàn)喜新厭舊的想法。在進行新生字的教學中可以結合以前學習的生字組成句子,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可以定期展開生字默寫,并通過相應的獎勵,例如寫出十個生字即得到一定的獎勵,以此鼓勵小學生自覺進行生字的記憶與拼寫。

    3.注重科學方法的使用

    漢字的創(chuàng)造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這些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例如在講“囚”這個字時,可以看作人被困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即被囚禁;“山”可以看作幾個連在一起的山峰;“藥”源自中醫(yī)草藥,因此是草字頭和絞絲旁,中藥的食用都是通過熬煮的形式,通過勺子入口,因此右下角是一個“勺”字。通過這些科學的方法能夠提高識字認字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篇8

    情景是進行言語交際活動的必要因素。交際化的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設情景組織課堂教學,做到教學內容情景化。英語情景對話課是指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話題情景或社交活動的情景場面,通過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語言交流活動,來實現(xiàn)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聽說交際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及提高的目標。

    二、對話課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

    對話教學對于我來說是個難點,我覺得太難以操作和把握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沉悶,不愿意開口,開口說話的聲音也不大,更不用說講得如何流利,能正確用英語跟別人交流。我從不會把教材上的對話內容一個詞一句話逐一地分析、講解、翻譯,總是想方設法帶動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但是他們總是不開口,這樣的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所以我就此展開了教學研究。

    1. 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找出原因。課堂過于安靜可能跟學生的性格有關。有過半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在眾人面前不敢開口說話,外向的學生,就算對知道的、懂得的事情,他們也不會輕易舉手回答、響亮地說出來,這可能是受班上安靜主流的影響。

    2. 結合教材思考教學策略。(1)從分析教材入手,明確教學內容。本學期我擔任的是五年級下冊的英語教學,本冊教材有6個單元,分別是:This Is My Day, My Favourite Season, My Birthday, What Are You Doing, Look At The Monkeys,A Field Trip.本冊教材包含了10個話題:daily routine,seasons, weather, seasonal activities, housework, indoor activities, telephone English, animals, field trip.(2)以話題為綱,踐行對話教學的研討模式。首先明確話題新語言點,列出相關的舊語言點。然后想一想該話題可能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等對話因素。最后,按教授新語言的一般步驟細化教學設計的每一步,踐行教學,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對話課教學的基本步驟為:熱身復習――呈現(xiàn)新語言――操練(機械操練、意義操練)――鞏固拓展。

    三、對“A Field Trip”話題的具體操作

    PEP五年級下冊Unit 6 單元話題是A Field Trip,A 部分教學內容:

    地點是野外,是John and Miss White之間的對話。新語言點是:Are they …ing?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舊知識是有關描述outdoor activities的V+ing動詞短語,提問時間、地點和一般的情況描述。根據(jù)本班學生也有過野外旅游的經(jīng)歷,我這樣設計“A Field Trip”第一課時的教學。

    Step 1 Warm-up and review(激活學生舊的圖式)

    課前呈現(xiàn)Field Trip主題,問:Do you know that?用相關圖片(park, nature park),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 What can we do in the park?復習Unit 6單元的動詞短語,激發(fā)說話愿望。

    Step 2 Presentation(文本初構)

    (1)結合課文內容:Look, they are in the nature park too. What are they doing?描述人物正在干的事情:Are they V+ing?讓學生猜(進行大量文本的輸入)。

    (2)Now let’s try, listen and choose the picture.

    情景:It’s lunch time. John is looking for their classmates. Now let’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What do they say?

    (3)Listen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Step 3 Practice(文本再構)

    (1)Listen and read following the computer.模仿語音讀,注意標出意群。

    (2)挖空對話里的關鍵詞,讓學生聽著錄音再次重復句型。

    篇9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正確理解卡通內容并能讀懂其中的趣味之處,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朗讀并表演故事。

    2學生能聽懂、會讀、會說新單詞“clock、 fridge、 table、 bathroom”以及用“Where’s/ Where are…It’s/ They’re…”句型來談論家中物品的位置。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熟練掌握日常交際用語“Where’s/ Where are… It’s/ They’re…”。

    2學生能理解文本,能讀懂其中的趣味之處,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朗讀或表演文本。

    教學準備:卡片,頭飾,PPT。

    教學過程:

    Step 1: warm up and lead-in

    1 Show class rules

    T: Before class, I’ll show you my class rules I hope you can do these well First, listen carefully When I say “Attention”, you say “One, two” and listen to me Ok? Let’s try Second, watch attentively When I say “Eyes on me”, you say “Eyes on you” and look at me Then, think actively Try to answer my questions The more, the better Ok?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2 Sing a song

    T: Let’s sing a song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song?

    S1: Where’s the bird?

    T: Yes Look! Where is the bird now?

    S2: It’s in the sky

    T: Yes Now let’s play a game with it

    (1)Play a game

    T: Here are the rules If you see a word or a picture, please shout it out Are you ready?

    S: Yes Kitchen, bedroom…

    T: Good job!

    (2)Revision

    T: (Show a picture)The bird is still flying It flies to Su Hai and Su Yang’s new home Do you remember what they are looking for?

    S1: Bag, skirts and cap

    T: Yes Where’s the bag?

    S2: It’s in the bedroom

    T: Yes, you’re right How about the others? Now talk in your groups

    (3)Say a rhyme

    T:Look!You made a little rhyme Let’s read I’ll go first Listen to me(Can you try? Follow me)

    Students read the rhyme

    Where is my bag?

    It’s in the bedroom

    Where are my skirts?

    They are in the living room

    Where is my cap?

    Oh,my god !Come and look!

    It’s in the kitchen

    [評析:教師以一只小鳥為線索,將歌曲、游戲、chant等環(huán)節(jié)串了起來,伴隨著自然而流暢的教學流程,實現(xiàn)了對課文的有效復習與鞏固,同時為新知的學習做了鋪墊。此外,歌曲、游戲、chant等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傾聽。]

    Step 2: Revision

    1 Show the picture of Su Hai and Su Yang’s new home

    T:(PPT顯示聚光燈效果)Now, let’s visit new home again and I’ll show you around Follow me, ok? Look, this is living room And this is bedroom Then, I’ll take you to the kitchen Finally, I’ll show you the bathroom

    Review: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Learn: bathroom

    2 Show the picture of Su Hai and Su Yang’s new home again

    T: What things can you see in their new home?

    S1: I can see a table

    S2: A clock

    S3: A fridge

    3 Brain storm

    T:You know so many rooms and furniture Do you know more?Now I’ll give you one minute Let’s say one by one

    S1: Sofa

    S2: Chair

    S3:…

    4 Draw and say

    T:We can put different furniture in different rooms Let’s draw!Look I can draw a fridge I can draw the skirts Can you?Now it’s your turn Choose one picture to draw I’ll give you one minute Let’s begin!

    T: OK, time is up(教師出示句型Where’s/ are… It’s/ They’re…)Now try to remember where the things are Then close your books and talk in pairs You have one minute!Let’s go!

    [評析:“聚光燈”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頭腦風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投入的傾聽狀態(tài)及參與熱情。無論是舊知的鞏固還是新知學習,教師都教得游刃有余,學生亦學得輕松自如。然而在接下來的繪畫環(huán)節(jié)中,有部分學生一直沉浸在畫畫的樂趣中,以至于在check環(huán)節(jié)時,疏漏了對其他學生匯報發(fā)言的傾聽。教師如能及時利用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小組評價等,也許就能促進學生的傾聽。]

    Step 3: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Cartoon time)

    1 T: The bird was in the house just now but it isn’t here Where is it now?

    S: It’s in the garden

    T: Listen!How is the bird?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

    2 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

    T: How is the bird?

    S: It’s hungry

    T: Yes Let&rsqu o;s listen to their dialogue and try to imitate

    3Read the text by yourselves and answer

    T: So it’s hungry What would the bird like? Pay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s They can give you some clues

    S1: Picture 3

    T: Yes From picture 3 we can find the answer Now let’s read and imitate

    T: This time, let’s listen to the whole dialogue Pay attention to these intonation marks

    4Reading time

    T: Now choose one way to read in groups

    5Acting time

    T:Here are some tips for you

    [評析:教師以“小鳥的哭聲”制造了懸念,立即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帶著“小鳥怎么了”的疑問,學生專注地看卡通,趣味盎然地讀故事,一下子就理解了故事的內容。此外,教師精心設計的語音語調mark,讓學生的傾聽顯得格外“專注”,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語言學習。]

    Step 4: Consolidation

    T: The bird is not hungry It brings Bobby and Sam to its home Look, where’s the schoolbag?

    S1: It’s in the bathroom(學生哈哈大笑)

    T: Yes The bird’s home is a little special Now let’s make a dialogue about it

    Step 4:Homework

    [評析:教師善于傾聽學生的內心,“不走尋常路”是這個年齡的孩子的天性,教師順其天性而為,創(chuàng)設“不一樣”的小鳥的家,不僅讓學生覺得新奇,而且讓學生有了表達的欲望,更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使得展示活動創(chuàng)意無限,精彩紛呈。]

    篇10

    2、游戲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地運球的動作要領,提高學生控制球的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籃球學習中來,并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游戲發(fā)展學生的靈敏素質和身體協(xié)調性,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五指張開,掌心空出

    教學難點

    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教學準備

    小籃球若干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組織形式

    與要求

    一、課堂常規(guī)

    1、集合整隊,清點人數(shù);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課內容及要求;

    4、檢查著裝,安排見習生活動

    二、熱身活動

    1、游戲:喊數(shù)抱團

    方法:學生圍成圈按老師的要求逆時針跑動,老師隨意喊出數(shù)字如“2”,喊完后學生迅速反應,找到相應的人數(shù)站到一起,多于或者少于規(guī)定人數(shù)的都有一個小小的“獎勵”(3個蹲起跳)

    2、籃球熱身操

    1、教師組織學生到操場集合,做好人數(shù)的清點;

    2、提醒學生將發(fā)卡、鑰匙等一些尖銳物品放到一邊;

    3、詢問是否有人見習并做好安排。

    教法:

    1、教師講清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

    2、組織學生按要求進行游戲,強調注意安全;

    3、教師當好裁判,及時評價;

    4、帶領學生做好籃球熱身操。

    組織:

    ××××××

    ××××××

    要求:集合快、靜、齊。

    熱身操隊形:

    ×

    ×

    ×

    ×

    ×

    ×

    ×

    ×

    ×

    ×

    要求:精神飽滿,積極參與游戲。

    3分鐘

    10分鐘

    三、學習原地運球

    1、師生互動,導入本課學習內容(教師提問學生關于知道的籃球明星,激發(fā)學生興趣)。

    2、原地運球動作要領:

    兩腳開立(或前后站立),兩腿彎曲,上體前傾,五指自然分開,用手指觸球(掌心空出)以肘關節(jié)為軸,臂上下屈伸,當手指觸球時,小臂和手腕有一個隨球向上的緩沖動作,而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按壓將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復。

    3、游戲:運球比多

    (評選“MVP”)

    規(guī)則:所有學生隨老師口令原地運球,若球掉了則被淘汰,淘汰者原地蹲下,看誰堅持的時間最長(后面慢慢增加難度如:眼睛不看球或左右手交替運球等),最終選出一個或多個本節(jié)課的“MVP”。

    教法:

    1、教師和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引出本課內容;

    2、創(chuàng)設情境“籃球寶寶”休息夠了,現(xiàn)在想出來活動了;

    3、教師講解示范原地運球動作要領,強調重難點;

    4、老師組織學生原地徒手模仿練習,體會手腕柔和用力;(右手推左手練習)

    5、集體跟隨老師進行原地運球練習,老師巡回指導糾錯;

    6、2人一組互相糾錯練習;找學生示范;

    7、游戲練習

    (1)轉移視線運球練習(要求學生運球時眼睛看前面,教師可通過小游戲來吸引)

    (2)2人一組原地運球,隨哨聲交換位置;

    教法: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2、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教師做好裁判;

    3、對優(yōu)勝者進行獎勵或表揚。

    隊形1:

    ××××××

    ××××××

    隊形2:

    ×

    ×

    ×

    ×

    ×

    ×

    ×

    ×

    ×

    ×

    要求:

    1、教師講解時學生四列橫隊排好,不要隨意走動;

    2、認真聽講、積極互動;

    3、學生精神飽滿、積極參與練習;

    組織:

    ×

    ×

    ×

    ×

    ×

    ×

    ×

    ×

    ×

    ×

    要求:

    1、認真聽清規(guī)則;

    2、積極參與,發(fā)揮自己真實水平。

    22分鐘

    四、放松、總結

    1、集中做放松操

    2、教師對本節(jié)課做簡單小結;

    3、布置課后練習任務;

    4、回收器材,宣布下課;

    5、師生再見。

    教法:

    1、教師領做放松操;

    2、做好小結、評價;

    3、安排好器材的回收歸還。

    隊形:

    ××××××

    ××××××

    要求:

    1、集合快靜齊;

    2、動作舒展,充分放松。

    5分鐘

    教學

    反思

    籃球原地運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三個部分:第一:準備部分:激發(fā)興趣,熱身活動階段,第二,基本部分:掌握技能,發(fā)展能力階段;第三部分:結束部分,身心放松總結階段。

    首先介紹本課的準備部分:課的開始,教師組織集合整隊,隊列整齊,精神飽滿,報數(shù)聲音洪亮,教師介紹學習內容原地運球并要求學生上課注意聽講,積極動腦,認真學練,避免沖撞,安排見習生隨堂聽課。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我組織學生用游戲“喊數(shù)抱團”來熱身,然后進行簡單徒手操來進行活動,并進行了簡單的熟悉球性練習,讓學生手指感知籃球,活動各關節(jié),為籃球原地運球教學做好鋪墊。本環(huán)節(jié)預計用時約13分鐘。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基本部分用時約22分鐘。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1.講解、示范原地運球的動作要領,(以右手原地運球為例),兩腿前后開立,自然彎曲,五指分開,掌心空出,在右腳側前方,手臂帶動手腕,五指柔和用力按拍球的'正上方,學生觀察、思考,模仿,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

    2.講解、示范原地運球手型與手觸球部位方法,組織學生原地徒手模仿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錯誤動作及時給予糾正,讓學生明確原地運球手型與手觸球部位動作要領。糾正學生兩腿站立姿勢、手臂帶動手腕按拍球的錯誤動作,提示學生眼看前方。體驗屈膝彈動,小臂帶動手腕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按拍球的徒手動作。

    3.組織學生右手持球進行原地運球,練3—4組,練習中教師反復提醒學生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和控制球的落地反彈點,眼看前方,在隊伍巡視中進行針對性的糾錯,及時對學生學練情況進行評價,通過反復練習,熟練動作。

    4.信號指揮眼看前方運球,學生雙腳前后開立,原地運球,眼睛看老師手,說出老師手上比出的數(shù)字,目的是讓學生視線不要老是盯著球,反復訓練3-4組。

    5.增加練習難度,“人動球不動”,學生兩人一組相對而立進行原地運球,當聽到老師哨聲時兩人交換位置,只是人移動球不動,以此來練習學生的控球能力。

    6.然后我安排了一個比賽:運球比多(即尋找MVP),讓學生通過比賽激發(fā)興趣,同時達到練習的目的。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結束部分用時約5分鐘

    篇11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人本理念的核心,即注重學生的自我開發(fā)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基于人本理念的教學活動不是單純的側重于某一方面,而是在協(xié)調社會,學科,學生本身三者的基礎上,追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將人本理念貫穿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自由與價值,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自然流露,使其身心愉悅。高校教育應充分發(fā)揮其自由性,整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將人本思想融入到教學工作中,以“人”為出發(fā)點開展教育工作。

    二、人本理念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高校的辦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各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人才支撐,而高校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科目,其作用也不容忽視。囊括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體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以豐富的思想,理智的態(tài)度對待周圍事物,同時,高校體育教學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與他人建立信任互助的關系。

    高校體育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堅持人本理念,將蘊含著“真、善、美”內涵的人本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完美契合,打造個性化的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原則

    1、將健身價值與人文價值相結合

    當前,很多高校體育教師也制定了人文教育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很少實施,體育教學依然局限于掌握體育技巧層面,這就導致體育人文教育不盡人意?!耙匀藶楸尽钡慕逃砟钜髮Ⅲw育價值與人文價值相結合,體育最本質的價值即健身價值,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普遍重視這一點,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都有所提升。而人文價值則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給予學生自由空間,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互動式教育。

    2、將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具有主導性,而學生具有主體性,如果教師將自身權威強加到學生身上,學生就會產(chǎn)生“要我學”的想法,從而不去主動實現(xiàn)學習目標。教師應當從人格上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成長和發(fā)揮個性的空間,促使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更多的興趣和理解,從而為人本理念的落實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四、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

    1、設計教學目標

    “人本理念”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僅僅提高體育技能的目標,要求學生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目標。同時,要求教師建立更為全面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因材施教,激發(fā)各個層面學生的潛能,最重要的是要將“育體”轉變?yōu)椤坝恕保訌妼W生情意目標的培養(yǎng),即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精神意志,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社會實踐,價值取向,健全人格等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人本理念”還要求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能力,智慧等層面進行設計教學,以邏輯關聯(lián)性為主進行多樣化、實效化、靈活化、人格化的教學。

    建立多層次性的目標。不同的學生具有差異性,讓不同的學生接受同樣的體育教育,就會使體育失去激勵和導向作用。為此,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建立具有“浮動”的教學區(qū),根據(jù)教材的難易程度進行體育教學目標細分,例如可以分為“技能,體能,知識”三大區(qū)域,并在其下劃分小區(qū)域,“技能”可按照體育項目分為田徑技能,跳遠技能等;“體能”根據(jù)學生自身素質劃分;“知識”可分為理解,應用等。學生則要根據(jù)教師細分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層次,如有的學生擅長于田徑技能,可著重發(fā)展田徑,同時加強田徑技能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建立全面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體育教學重視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人本理念要求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激發(fā)各個層面學生的潛能,最重要的是要將“育體”轉變?yōu)椤坝恕薄H珞w育教學可將目標分為“體能目標,技能目標,知識目標,情感目標”等,教師根據(jù)全面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加強學生情意目標的培養(yǎng),即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精神意志,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社會性,價值取向,健全人格等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2、選擇教學內容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要求教師建立人本教學體系,即淡化競技,發(fā)展個性,注重健身,培養(yǎng)體育能力。教學內容要具備多樣性和可接受性,做到全面、多樣,保持深度及廣度的平衡,力圖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谌吮纠砟畹母咝sw育教學要求加強體育健康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傳授,通過傳授體育美學、人體科學、健身美學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應摒棄死板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開發(fā)出體育創(chuàng)意課題或教學項目,充分利用學生的本質特征,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會團隊合作。例如在教“籃球傳球”技巧時,教師先分析其中的技巧,傳球知識,及傳球內容,然后選出學生來進行手把手教學,指導完畢后可以讓學生們分組練習或者進行傳球游戲,可以分別采取單手側傳球,雙手胸前傳球,行進間傳球等多種傳球方式進行游戲,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學習籃球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應具備全面性和可接受性。多樣性即教學內容應根據(jù)學生自身和社會的需求,培養(yǎng)學生體育精神,并偏重于非競技類課程的教學,如體育理論知識,學生情感等??山邮苄约唇處煈x擇既不過于簡單又不過于困難,并且在深度及廣度上保持平衡的內容,如可選擇娛樂類,健身類,休閑類,實用類的內容。高校體育也可開設健美操,瑜伽等選修課,通過這些課程引導學生們更多的參與到體育美學中去,豐富學生的體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