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区在线播放国内精品自产拍,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网,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香蕉亚洲一级国产欧美

  •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傳統(tǒng)藝術的價值

    傳統(tǒng)藝術的價值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4-01-05 17:04:12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傳統(tǒng)藝術的價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傳統(tǒng)藝術的價值

    篇1

    包裝裝潢是塑造產品的形象、傳達產品的信息及實現產品審美功能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我國加入了WTO之后,面對著大量的低成本商品進入,使得我國的企業(yè)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對此,我國企業(yè)應該有效地利用本土的優(yōu)勢,充分的發(fā)揮出傳統(tǒng)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力,創(chuàng)建屬于我們的品牌,搶占市場的份額。

    二、現代包裝的裝潢設計和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的關系

    所謂的包裝裝潢就是通過色彩、圖案及文字等對產品的包裝加以裝飾,以從視覺上傳達出產品所想表達的信息讓人們了解,通過包裝裝潢把產品信息創(chuàng)達給消費者,以此來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讓產品能夠更快速地流通到市場中。而隨著產品在市場中的流通,產品包裝則扮演者無聲推銷員的角色,可以通過包裝設計把產品所想想人們傳達的信息表現出來,促進產品銷售,因此,在產品的包裝過程中要根據產品的消費人群及其文化結構、認知理念等設計不同的裝飾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1]。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經歷了歷史洗禮后,得到了不斷地沉淀、演變、沉淀及發(fā)展,并逐漸發(fā)展成具現代特色的藝術,而把傳統(tǒng)的藝術應用在現代包裝的裝潢設計當中,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也是民族精神體現,其體現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韻味與內涵。因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歷史深遠,因此將傳統(tǒng)藝術應用到現代包裝的裝潢設計中,將會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是促銷產品的有力手段,也是對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有效延伸。

    三、在現代包裝的裝潢設計中應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價值分析

    1.天然材料的應用

    受中國幾千年來歷史文化的影響,獨特的東方藝術自成一派風格,加上中國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一些具有中國特色藝術的包裝材料得到人們的青睞,并且出口海外的產品也得到各國人們的喜愛,如草、竹、藤、麻、棉、木等天然材料越來越受到設計師門的青睞,利用這些天然材料所設計出的產品包裝別致古樸,有著濃厚的大自然氣息,從而得以滿足消費者們審美需求,提高了產品的銷售量。

    2.傳統(tǒng)圖案的應用

    我國的傳統(tǒng)圖案與現代的圖形造型的方式有所不同,其講究的主要是圖案所具有的裝飾性、對稱性及完整性,在數字上又講究對偶與成雙,并有著強烈的地域性與民族性色彩。我國的傳統(tǒng)圖案在外觀上不僅可以給人平衡和協(xié)調性的美感,還非常講究圖案的具象題材所具有的抽象性,突出美好寓意。因此,在現代包裝的裝潢設計中,立足于傳統(tǒng)圖案及其寓意基礎上,將自己的想法與理解加到原形中進行重新構建,把美好的寓意糅合進包裝的設計中,不僅可以保留傳統(tǒng)的藝術所具有的神韻,還可以增添鮮明的時代性特征,以及充分的表達出產品的文化內涵與營銷個性。

    3.傳統(tǒng)藝術色彩的應用

    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色彩發(fā)展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而得以不斷積累沉淀后所成的,受歷史因素、居住條件及民族特色的影響,人們對于顏色有不同的喜好,如古代中國將紅色稱作“朱”,并將其作為一種尊貴和喜慶的色彩,逢年過節(jié)或者有喜事時都離不開紅色,而紫色被成為尊貴的象征,古代皇帝將紫色納為皇宮所用,平民百信不能穿紫色的衣服,可知大紅大紫便是一種民族特殊的喜好。中國從古至今對于紅色傾注的情感不可言說,即便是現代,還是有許多產品的包裝仍然慣用紅色,尤其是一些送禮佳品以及在節(jié)日中所用到的產品都以紅色為主。

    4.書法藝術的應用

    我國的書法藝術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是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借鑒要點,而書法藝術是漢族特有的表現,被贊譽作無圖畫、無行舞、無聲樂及無言詩,雖然許多包裝設計都是用簡單的線條所構成,但是卻可以反映出或細膩、或磅礴的情感。文字作為包裝設計當中最為關鍵的信息傳達途徑,在包裝設計當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文字的設計,為讓現代包裝的設計充滿著生命力,打造屬于我國民族特色的包裝設計,把我國的書法藝術融入到包裝設計中,是宣傳產品的關鍵手段。

    結束語

    現有的產品的成功設計主要是依賴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為現代設計注入新血液,將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在現代包裝的裝潢設計當中應用,是促進品牌的創(chuàng)立與擴大產品銷售市場的關鍵渠道,只有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的利用,樹立品牌,把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和世界現代藝術融合在一起,才能讓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包裝的裝潢設計相互影響和共同發(fā)展。

    篇2

    人們通常會將民間藝術的類別抽象的劃分到非正式的藝術形式中去,認為民間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續(xù)傳承中所遺留的非物質遺產,是非正統(tǒng)的。這種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間藝術是各民族歷年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的、各類特色藝術文化的集合,是大眾智慧的杰作,其種類之龐大可想而知。

    1 簡述民間藝術的種類

    民間藝術其種類主要分為:裝飾類、娛教類、用品類、生產類、祭祀類、民居等等。裝飾類中年畫,面具,臉譜,剪紙人們都頗為熟悉,另外雕刻、刺繡、草編布繡等則會較為陌生。娛教類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類和用品類以及生產類,則更貼近于生活習慣,如手工布鞋、器具、農具等。這些都算是民間藝術的范疇。不同民族的習性會存在不小的差異,宗教信仰間也會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現的神像以及供品間的藝術形態(tài)特征則頗為豐富。

    2 映射在人文氣息下的裝飾民間藝術

    2.1 年畫

    上面所提及的民間藝術中,裝飾類的寓意更為濃烈一些。例如:年畫是人們對于新生活的祈禱和祝福。它始于門神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是農村的老人和孩子們在過年時常常接觸的習俗的、藝術的形式,大多會用來張貼或是裝飾環(huán)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

    2.2 面具

    面具和年畫一樣有著其獨特的寓意,也是節(jié)日慶?;蚴菓騽±镉脕韨窝b的道具。當然面具的具體形式很不一樣,有齜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總之面具的表情是來自于人們內心世界,是純藝術的象征,是一種特殊的、重要的文化傳承情趣。不僅有很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來,在造型裝飾藝術中,面具算的上是一個特殊的領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現手法和色澤的搭配成為了很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2.3 臉譜

    臉譜和面具類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圖騰的寓意而臉譜則是與國粹相映襯。是屬于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一種獨特的藝術。與舞臺、燈光、服裝、動作整體形態(tài)共同烘托著整個戲劇的動脈。不同的人物性格會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塊白粉,現出了該角色的幽默詼諧。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妝與凈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臉和花臉的鮮明對比。 轉貼于 3 “純正”的民間藝術

    從上面的民間藝術的裝飾方面來看,每種藝術都有其獨到的存在意義。都值得我們去深究和發(fā)揚,從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中我們可以挖掘創(chuàng)作的營養(yǎng)。因為它們有很樸實的品質。這和設計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為本,貼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藝術品,無不是成功于所實的基本功之上。中國的民間藝術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審美能力和卓越的創(chuàng)造于一體的精華。他們產生、流傳、發(fā)展的豐富多彩,是民族色彩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把對于生活中的樸實明朗、火熱向上的態(tài)度利用藝術的形式很自然的表達出來,記錄著人們內心最純正的、最真摯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熱情的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

    4 結語

    從中國的民間藝術中我體會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藝”的魅力,雖然不能用專業(yè)的美學標準評判,但通過民間美術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國民間藝術是值得我們去感受、體會和鑒賞的“寶”。

    參考文獻:

    [1]矯友田.《走進中國民間藝術的神奇世界》[M].金城出版社.2011.02

    [2]包貴韜.《民間藝術讀本》[M].大連出版社.2011.03

    篇3

    (一)傳統(tǒng)的道德感需要繼承

    中國戲曲歷史若從西漢時期的百戲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它包含著華夏文明的深厚底蘊,是中國千百年歷史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極大的文化價值。它根植于民間鄉(xiāng)土,與人民群眾感情深厚。而正如歷史學者、文藝評論家解璽璋所說:“道德感,就是中國戲曲的價值理念。傳統(tǒng)中國人的道德,不是在學校里上政治課培養(yǎng)出來的,都是在聽戲聽出來的,都是從劇場里慢慢熏陶出來的。中國戲曲里邊忠孝節(jié)義、仁義禮智信都有?!笨梢哉f戲曲不單只是一種表演形式,而是有著更為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甚至承載著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傳播責任。

    (二)傳統(tǒng)形式需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當下的社會娛樂休閑方式太多,分散了人們對戲曲這種傳統(tǒng)娛樂方式的注意力,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幾乎很少接觸戲曲。雖然戲曲舞臺簡陋,不如明星演唱會的激情四射或大型晚會的隆重大氣,但就因為其簡陋和鮮有道具才更能讓人注重于演員的表演和劇情,充滿了想象空間。傳統(tǒng)戲曲聲腔繁多,劇目數以萬計,有著獨特的表現手段、美學特征、以及燦若群星的藝術家,它是華夏多樣化的文化文明審美觀念的集合。我們沒有理由去舍棄這塊瑰寶,更應該在當下逐漸消亡的趨勢下保護和發(fā)展這門藝術。當下的流行音樂中也會加入戲曲元素,如周杰倫在《霍元甲》中有的片段以京劇的青衣唱腔演繹,而陶喆的《蘇三說》用到了京劇《蘇三起解》的旋律等,還有一些歌詞創(chuàng)作會借鑒戲曲劇目的念白。這些都說明傳統(tǒng)戲曲在當代社會娛樂中還是有地位和價值的,戲曲藝術豐富了流行歌曲的文化意蘊,這是不同藝術的相互碰撞與切磋融合。所以社會在發(fā)展變遷,傳統(tǒng)戲曲也需要與時俱進,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一味墨守成規(guī)只會繼續(xù)衰退,必須面向現實生活,開出時代的“新花”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

    二、傳統(tǒng)戲曲對社會的價值

    (一)提高個人文化品位

    歷史上的文人騷客多寄情于梨園,而他們編寫的劇目都暗含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和愛國情感等,這也就是戲曲劇本的文學性質。戲曲藝術表演有著獨特的美感,演員在舞臺上三兩步便走遍天下,七八人即是千軍萬馬,它用虛擬化、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刻畫人物形象、描繪故事情節(jié)、表達思想感情,它的程式、語言、旋律遵循著美學原則和精神內核,這種抽象、寫意的表演耐人尋味,這便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表演的核心。它來自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觀賞戲曲藝術可以領悟傳統(tǒng)文化底蘊、提升人的藝術鑒賞能力。

    (二)豐富校園人文精神

    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十分重要,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戲曲藝術它包含的人文精神、審美情趣、哲理思想等構成了獨特的文化價值體系,它能夠有效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2011年10月29日國家京劇院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qū)進行了“高雅藝術進校園”專場演出,讓在場的五千余師生們享受到一場精彩絕倫的京劇文化視聽盛宴,感受到了國粹藝術的非凡魅力。這種戲曲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在全國各地高校都有展開,能夠普及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藝術,讓學生了解世界藝術經典進而更加熱愛中華文化,這對引領高校學生弘揚中華文化、提高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影響社會主流價值觀

    傳統(tǒng)戲曲融合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念和主流思想,反應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對社會價值觀有著宣揚和教化的功能。古代戲曲家李漁在《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中說:“故設此種文詞,借優(yōu)人說法與大眾齊聽,謂善者如此收場,不善者如此結果,使人知所趨避,是藥人壽世之方,救苦弭災之具也?!笔钦f戲劇有勸善懲惡的作用,這就像儒家提倡禮樂教化一樣。當然,戲曲劇目中也有迷信、封建等落后低俗的內容存在,這就需要繼承者“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將優(yōu)秀向上的戲曲劇目廣泛傳播。也需要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好戲,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篇4

    所以,公共藝術在信息和文化傳播領域的角色和職責具有多重性:

    第一,公共藝術是一社區(qū)或地域之中社會政治、經濟、歷史、人文脈絡的記憶與見證;第二,它又可能是指向現實和理想未來的“凈化器”、“催化劑”或“預言者”。第三,公共藝術塑造著具有文化主體和社會精神的公共空間,并在這一空間中傳遞著各種不同觀念者的聲音,促使更多公眾參與到對社會公共事務的議論和關心之中。

    千年的歷史,積淀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人們的審美觀、創(chuàng)作觀。傳統(tǒng)紋樣運用于現代公共藝術之中,既體現出現代公共藝術的文化性,又可通過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彰顯其獨特性。在公共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紋樣在展現民族性格的同時會以不同的形式散發(fā)其魅力,也可以說傳統(tǒng)紋樣在當代設計領域引領著新世紀裝飾藝術的新風尚。

    首先,從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優(yōu)秀的公共藝術設計作品應該反映地域特色。而傳統(tǒng)紋樣則恰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它精美的圖案以及其中蘊含的吉祥寓意會為現代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文化內涵。如:傳統(tǒng)瓦當紋飾中的“四神”。青龍寓意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于直前的英雄氣概;白虎可避邪去災;朱雀則鷹嘴鳳頭英姿颯爽;玄武最為奇特靜中有動,有鎮(zhèn)邪護主之意。這種民族特色極為濃郁的裝飾紋樣運用在公共環(huán)境中,可大尺度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利用其人文精神與內涵,豐富空間中的文化的氣勢,同時也使民族價值的精髓得到發(fā)揚傳承。

    其次,工業(yè)文明之后,人們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也消磨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紋樣的吉祥寓意蘊含著先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F代公共藝術需要把這份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紋樣作為“語言”融于設計之中,在美化公共空間的同時給大眾更多的人文關懷和精神的慰藉。也能充分的展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的文化底蘊。

    再次,現代公共藝術中傳統(tǒng)紋樣的運用可使國人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從而喚起公眾的文化自覺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感。同時傳統(tǒng)紋樣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也豐富著公共藝術設計的藝術語言。例如:重慶的巴國城生態(tài)文化區(qū)域,以最前衛(wèi)、時尚的生活方式結合復古建筑、游園,促使公眾了解地域文化、歷史沿革。以地域特色巴國文化作為載體規(guī)劃景區(qū)文化基調,充分運用傳統(tǒng)裝飾紋樣裝飾景區(qū)各個角落,使?jié)庥舻陌蛧鴤鹘y(tǒng)文化氣氛感染四周;再以巴國傳統(tǒng)裝飾紋樣來呼喚當地公眾的民族自豪感,讓個人們在這個空間里最大限度的感受當地的歷史文化氣息。

    21世紀,傳統(tǒng)裝飾藝術進入了新一輪的探討,挖掘傳統(tǒng)文化精神成為思想、文化及藝術領域的討論主題,其目的是守住文化陣地、站穩(wěn)文化立場,把握自己的文化主體性的歷史進程,營造新時代的審美場,從而改善生存環(huán)境、構建和諧社會,并對世界文化產生真正的影響力。21世紀的中國正在高速發(fā)展,很多城市、城市中的公共藝術作品更是模仿西方國家的藝術模式制造,機械的模仿和工業(yè)化的需求,催生了一些國際化藝術風格,從而導致了城市公共環(huán)境的雜亂無章,也導致了一些公共藝術作品的失敗。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國,其有著堅實穩(wěn)定且個性十足的思想基礎,這對構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非常有利,也是我們發(fā)展文明的優(yōu)勢。相對而言,西方的裝飾藝術從20世紀以來發(fā)展較快,理論研究方法和實踐表述技術上都有重大突破。 從當今社會發(fā)展的狀況來看,全球化、政治化和產業(yè)化是其特征,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文化消費觀念得以迅速普及,傳統(tǒng)文化體系被平面化,民族品格特色趨于淡化。但是,如果從長遠利益來看,要在世界交往中取得競爭優(yōu)勢,只有將國際化與本土化統(tǒng)一起來,把民族個性與現代精神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與現代諸元文化對話抗衡。中國傳統(tǒng)裝飾藝術固有的思想精髓和獨特的審美理想,給我們留下一個蘊藏豐富的寶庫,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發(fā)掘傳統(tǒng)裝飾藝術的思想精華,目的在于使之與人類最先進的文明成果相結合,從而遵循和諧思想和秩序觀念,產生與時展相適應的“新理性主義”的裝飾文化形態(tài);并以此文化價值引導、影響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使中國當代文化逐漸形成自己的面目。

    現代生活中公共藝術分布在每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正是每個城市的文化載體,也是一個城市的個性代言。例如:當人們提到自由女神,會想到美國,當提到凱旋門,會想到巴黎,當提到長城,會想到中國,這些,正是公共藝術介入生活的結果。

    北京奧運地鐵專線中的公共藝術作品,不僅將一座地下軌道交通線成功的塑造成為一座地下藝術宮殿,也營造出了與站點風格相對應的文化情感場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土城站,為了與地面上的歷史遺跡、古城墻遺址的文化氛圍相呼應,采用了富有中國傳統(tǒng)意象的紋樣來裝飾公共空間中圓柱及指示牌,其運用傳統(tǒng)紋樣中的“卷草紋飾”將整個地下空間布置成古樸的青花瓷意象,色彩淡雅的28根高大的圓柱上是既傳統(tǒng)又創(chuàng)新的卷草紋樣,置身其間,感受到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精巧與細致。這一站點的設計充分體現出了傳統(tǒng)與現代完美結合,使地上古跡與地下的現代公共空間在形式達到高度統(tǒng)一,又美化著環(huán)境,還給現代人帶來了精神上的寄托。這正是當代公共藝術應帶給民眾的感受,也是在公共藝術中作為創(chuàng)作者應該關心的傳統(tǒng)與現代有機結合、和諧統(tǒng)一的問題。

    篇5

    現代的設計理念提倡文化內涵的表達,提倡抽象的概念性的簡潔構成形式,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算得上現代設計。為此,我們在西方人營造的現代設計概念里苦苦探求,面對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以現代藝術心理學的方法研究中國古典繪畫和雕塑的早期表現。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哲學背景的分析,不難看出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所著力表現的“意興”和“氣韻”,正是西方現代藝術所追求的抽象藝術表現和審美意識?,F代藝術的抽象概念恰

    恰是通過對客體的形象進行分析后,所達到的形式抽象。

    文化特征與歷史背景

    大同位于山西北部,毗鄰內蒙古,無論是建筑藝術還是雕塑繪畫都表現出與中原地區(qū)很大的不同,從建筑的構件形制和雕塑繪畫的色彩造型上都散發(fā)出北方少數民族(北魏)的文化特征。例如北魏早期的壁畫作品,造型和線條都以粗獷硬方的形態(tài)為主,流露出北方民族的彪悍和自信,不像后來唐宋的豐滿圓柔。又如云岡石窟,它是外來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初次相融的產物,曇曜五窟中佛像挺拔雄偉、氣魄軒昂,鍵陀羅式的半披肩袈裟和通肩長衣體現出一個偉岸的民族胸懷。大家之所以喜歡云岡、喜歡龍門,其實這不是一個簡單表象的技術風格層面上就能解釋的,中華民族最初發(fā)展的那種蓬勃生命力,那種自信、灑脫與豪邁的精神在打動著我們。與較少戰(zhàn)亂的南方不同,北方的朝代更迭頻繁,一個個新崛起的民族或朝代的興起,產生了一批批充滿自信豪邁的藝術杰作,這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之所在。中國的南方特別是西南,社會相對安定,民眾安居樂業(yè),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趣味,所以藝術也隨之以靈秀見長,這從四川成都出土的漢陶塑說唱俑、重慶大足石刻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這些與北方的地域性差異其根本還是文化上的差異,或者說就是自然形態(tài)上的差異。

    文化心態(tài)與地理環(huán)境

    在太原市博物館,陳列著許多樂器、法器、禮器,有青銅的有陶制的。從這些原始的作品中,很難斷定這些作品是屬于生活器物的手工藝品還是屬于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雕塑門類。相對而言,在古代印度或古埃及、古愛琴海到古希臘,原始的器物形體與自然生命物的形態(tài)大都呈現出較多的分立狀態(tài)。在那些地域里,從較早的時候起,原始藝術中的器具與自然生命體形象密切結合的狀態(tài)便改變了。變動的狀態(tài)一方面表現為器型趨向單純洗練和獨立;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器物上仍存有自然生命體形象的表現,那也幾乎純粹成了與器型的抽象化、實用化風格不相干的逼真模仿自然的附加裝飾。而這個時期中國的器物給予我們的并不是物的、生理的或機械式的形體印象,而是強烈地滲溢出生命的、情感的、內心精神世界的光輝。可以說,“既要肖生,又要成器”的創(chuàng)作思想,就是中國遠古時代雕塑藝術的一種根性。這種根性牽引著中華民族在造型藝術上對形象施行“意興”化的創(chuàng)造,不斷發(fā)展不斷擴張,在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中、在歷史的長河里不斷豐富自我,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大背景下的獨特的藝術哲學內涵。

    價值趨向與審美形態(tài)

    山西永樂宮,中國文化藝術集大成之地。縱觀整個永樂宮壁畫,筆者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即中國傳統(tǒng)繪畫并非像我們常說的只是平面形體的描繪,其實它很注重空間形態(tài)的鋪陳。壁畫對個體的體積塑造也許顯得不夠厚重,但個體與個體之間倚靠形體的前后疊壓、線條的粗細變化、人物的大小高差、形體的虛實對比使空間的透視關系格外清晰和層次分明。壁畫人物的整體刻畫采用白描手法,面部除五官用線勾勒外其余留白,頭發(fā)與其他部分采用細繁的線條塑造,襯托出面部的潔凈使之成為視覺的中心。為什么古老的中國會形成與西方截然不同的視覺意識形態(tài)呢?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中那些形象優(yōu)美、線條剛勁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感受到炎黃子孫們在與大自然相附相生的漫漫長河里,已感悟到了紛繁的自然萬物就是意象符號中的線條。

    儒家思想在中國的影響滲透到了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它所提倡的和諧、包容與含蓄,在繪畫與雕塑藝術中有直接的體現。雙林寺力士、武判官等塑像的氣勢是靠內含力的表達,與西方雕塑中的《拉奧孔》以及米開朗琪羅的《被縛的奴隸》比較。西方雕塑較張揚粗獷,而力士、武判官則是和諧含蓄中的奔放,更多的是整體“勢”的表達。

    當代價值與設計借鑒

    南齊畫家謝赫在其所著的《古畫品錄》中對繪畫以“六法”來論述,其一就講到了“氣韻生動”。五代的邢浩在《筆法記》中說道:“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眰鹘y(tǒng)藝術作品中的精妙之處就是“氣韻生動”,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其中不僅能體會到“氣韻”是宇宙的原始形態(tài)和基本的物質構成,又是萬物生生不息的原動力,還是精神文化所賴以產生的基礎載體,而這精神文化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氣韻。這使得“氣韻”的理念在中國的哲學領域中成了最具體而又最玄妙、最可感而又最難詮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學術范疇。

    篇6

    縱觀人類的歷史,要說究竟是什么解放了人們的雙手?18世紀中后期西方的工業(yè)革命,無疑是最好的回答。工業(yè)革命后,機械工具開始取代手工工具;19世紀初,平板印刷術的出現,使機械復制技術進入新階段,“使得書寫和繪畫藝術第一次以巨大的數量和日新月異的形態(tài)被銷入市場”。不斷加快的圖像復制工序給予人們極大的沖擊,照相、攝影、電影等新形式給予人們極大的震撼,這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預示著一個全新的大眾文化時代的到來。

    一、本雅明機械復制理論中的“光韻”

    (一)何為“光韻”

    本雅明的機械復制理論曾指出,由于機械復制在現代藝術生產中的廣泛應用,藝術品原有的某些特點和屬性便會消失,其中最重要的是“光韻”。

    “在對藝術作品的機械復制時代凋謝的東西就是藝術品的光韻?!痹跈C械復制理論中,光韻作為對藝術核心價值的修飾而存在。所謂“光韻”即“在一定距離之外但感覺上如此貼近之物的獨一無二的顯現”。在對本雅明整體思想的認識過程中,光韻的影子頻繁的穿梭其中,它是一把理解本雅明的鑰匙。

    (二)對“光韻”的否定

    對“光韻”否定的過程即是對傳統(tǒng)藝術替代的過程。伴隨著復制手段的不斷進步,機械復制循序漸進的逼近著藝術的“光韻”。在機械介入復制技術之前,復制手段對原作的呈現只是簡單的復述,并沒有威脅到原作的“光韻”,原作的復制品無法擺脫原作而獨立存在,而在機械作為復制手段后,所獲得的復制品與原作便有了本質的差別。而這種差別建立在機械對藝術本身光韻的否定。機械復制時代的到來,攻破了傳統(tǒng)的“光韻”藝術堡壘,導致了傳統(tǒng)“光韻”藝術的消逝,迎來了現代資本主義的“非光韻”藝術。

    (三)“光韻”消失的表現

    機械復制時代導致傳統(tǒng)藝術核心價值“光韻”的消失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藝術品原真性的消失。任何一個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以及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即使是最完美的機械復制品也無法擁有藝術作品在誕生那一刻的獨一無二性,更別提擁有創(chuàng)作者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了。藝術品復制類型的改造雖不會威脅到藝術品的組成部分,但這種復制的藝術品完完全全的使藝術品的“即時即地性”喪失了。

    其次,表現在藝術與大眾的關系上。藝術最早起源于巫術,當時的人們常常將早期的藝術作品雕刻在隱秘的巖石上或者是掛在教堂的墻壁上,用來取悅于神。擁有這種“光韻”的藝術作品對于大眾產生禮儀化的凝視膜拜功能。但是,“藝術作品的可機械復制性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把藝術品從它對禮儀的依附中解放了出來?!边@便擴大了藝術品原作本身的實用性,使藝術可以被大眾所欣賞。

    同時,由于機械復制藝術,大眾可以用低廉的價格購買藝術品的復制品?!肮忭嵉乃ソ邅碜詢煞N情形,它們都與大眾運動日益增長的展開和緊張強度有最密切的關聯(lián),即現代大眾具有著要使物更易“接近”的強烈愿望,就像他們具有著通過對每件實物的復制以克服原物的距離感?!庇谑?,藝術與大眾之間的關系由凝視的崇拜轉化為娛樂的“消遣”。

    二、中國的“機械復制時代”

    中國的藝術傳統(tǒng)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同樣,復制的歷史也同樣悠久。最初的復制,僅僅出于對珍貴的書畫真跡的保護和欣賞,人們通過臨摹等方式對原作品進行保存與傳播。其中非常著名的有:唐代用雙鉤填墨的方式摹下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宋代所臨摹的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等等。不可否認,這些都是精美的復制品,而且通過臨摹的方式,原作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

    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復制技術越發(fā)精湛。本雅明挖掘到的機械復制時代大眾藝術的另一個特點“商品性”在中國的藝術舞臺上也激烈地上演著。各類作品不斷更新翻拍,大量書籍被改編登上大屏幕舞臺,一部青春小說《何以笙簫默》竟被電影和電視劇同時“看中”,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神雕俠侶》被一代又一代的演員重復上演。改編的劇情、無厘頭不符合原著的臺詞,已經遠遠脫離了原著所帶給我們的真實感受。人們在茶余飯后更多關注的,是吐槽改編的狗血劇情、演員的毛躁演技,垃圾文學的抄襲橋段。卻很少人真真正正的去關注這些“復制品” 究竟還保留了多少原始作品的真諦,還是僅僅占著原作的噱頭增加關注度而已。

    當今的大眾解讀藝術作品,不再拘泥于其所蘊含的宗教神學元素,而是更多將關注點集中到藝術品本身,體味其傳達的藝術家思想。本雅明通過剖析藝術品從傳統(tǒng)走向現代所經歷的變化,得出了“光韻”的改變是大眾與藝術品的關系發(fā)生變化的關鍵。這也正是本雅明機械復制理論中的最有價值之處。

    參考文獻:

    [1]周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導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6.

    篇7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104(2009)07-0133-03

    中國的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發(fā)軔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其藝術形式融合了平面、電波媒介的多重優(yōu)勢,它以有聲的語言、直觀的畫面、豐富的色彩、生動活潑的特點成為四大傳統(tǒng)廣告媒介中最引人注目的廣告藝術形式之一。電視廣告藝術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形式背后蘊含的是其內在的創(chuàng)意源泉。在對諸多廣告作品的分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正逐漸成為近年來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的創(chuàng)意核心概念的取向。

    價值觀是人類用以衡量事物和行為的標準。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孕育了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既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綿延不絕,又發(fā)展出了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理想信念。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對天人、群體、義利、理欲等關系的規(guī)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念,并在儒、道、墨、法、佛諸派的價值原則中取得了自覺的形態(tài)。以儒家的價值原則為主導,不同的價值觀念既相斥又交融、互補,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豐富的價值系統(tǒng)。近年來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對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運用主要包括“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審美觀、傳統(tǒng)禮俗價值觀與傳統(tǒng)倫理價值觀三個方面。

    一、“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審美觀在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中的應用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精神,凝聚了中國古代哲人的智慧與哲思,它“最能體現中國文化本質的最有代表性的宇宙觀、人生觀、自然觀”。儒家認為天人相通,強調“天、地、人”三者以人為本,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出了“美”就是“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則主張“道法自然”,要求人在自然、恬淡、無為之中回歸于自然的返璞歸真的原樸境界。道家重自然(天道),而儒家重社會(人道);二者都在追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由之境。

    白沙集團的廣告作品“鶴舞白沙篇”是成功運用這一傳統(tǒng)審美觀的典型案例。廣告畫面展現出湛藍的天空、輕盈的浮云、藍藍的大海、白色的沙灘、搖曳的蘆葦在平靜的湖水里酣睡。細長優(yōu)美的腿,潔白光亮的羽毛,或仰頭,或單腿站立,或輕涉湖水,七八只鶴靈活優(yōu)雅的在岸邊嬉戲。忽然,一行鶴展開翅膀飛上湛藍的天空。黑白相綴的一道弧線連接天水,慢慢的、慢慢的……雙手并作翅膀優(yōu)雅地飛入屏幕。此時廣告語“鶴舞白沙,我心飛翔”出現,整個畫面優(yōu)雅自然,意境深邃,美侖美奐,給人以心靈上的互動。

    “上海通用?小鹿篇”廣告作品則是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置入到廣告藝術創(chuàng)作中:寧靜的大自然景色,幾頭靈巧的小鹿悠閑自得地在天地山水間與晨曦之間。忽然,有什么東西打破了它們的寧靜,小鹿們警覺地抬起頭來,注視著遠方。沐浴著晨光,一輛別克車停在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小鹿興奮地奔向汽車,有條不紊地躍入車廂內,鹿蹄劃破了平靜的水面,水面泛起漣漪,寧靜的大自然平添了幾許生機。畫外音和著字幕響起:“有空間,就有可能?!眲e克車沐浴在霞光中。靜謐的大自然,鳥語花香,靈動而又詳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這則廣告里展示得淋漓盡致。

    在上述兩則廣告作品中,創(chuàng)意人都將“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審美觀通過藝術加工,轉化為唯美的視覺畫面,并將產品信息融入到情節(jié)創(chuàng)意中,作品里自然、寧靜、祥和的藝術氛圍表現了“天人合一”的意境,給消費者帶來唯美的藝術體驗。

    二、傳統(tǒng)禮俗價值觀在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中的應用

    禮儀風俗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在特定社會制度中長期形成的禮節(jié)、風尚、習慣的總和,對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飲食起居、服飾打扮、待物接人、婚嫁喪葬、歲時年節(jié)等內容。很多禮俗不僅有廣泛的民間基礎,而且表現出健康的情趣與旺盛的生命力,在現代商業(yè)電視廣告中運用較多元素的是春節(jié)禮俗、婚嫁禮俗與交往禮俗。

    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禮俗文化包含有喜慶、團圓、吉祥、平安等基本元素。近年來可口可樂在中國春節(jié)市場推出的“泥娃娃阿?!毙蜗蟮募艏堎R歲廣告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這一傳統(tǒng)禮俗。廣告中,“小阿福”與鄰居的小朋友們一起剪紙。小阿福喝著可口可樂頓時來了靈感,即興剪出一條騰飛的巨龍。伴著“龍騰吉祥到,馬躍歡樂多”的歡聲笑語,共迎新春?!靶“⒏!彼囆g形象的誕生源自對中國傳統(tǒng)生活習俗的調研,一個傳統(tǒng)的民俗人物形象、傳統(tǒng)的民間剪紙、春節(jié)的場景,都生動反映了中國人的節(jié)慶民俗。

    婚嫁禮俗在中國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大寶洗面奶電視廣告以女兒出嫁為題材,母親笑著對穿著婚紗的女兒說:“用大寶洗面奶,真是越洗越好看?!边@則廣告以出嫁女兒的美麗,宣傳美容用品的使用效果。無獨有偶的是,農夫山泉橙汁飲料的廣告也選擇了結婚的場面:“結婚了”的喊聲,結婚的喜慶氣氛,“喜慶吉祥”的字幕,“早生貴子”的祝福,傾倒農夫山泉橙汁的特寫鏡頭。在一組喜慶熱烈的鏡頭組合中,產品信息隨著廣告的藝術表現淺影淡出。

    中國傳統(tǒng)禮尚往來的價值觀在現代社會的影響力依然不減當年?!敖衲甏汗?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送禮篇”廣告近十年來內容一直變化,廣告語卻始終保持不變。在廣告評選中,腦白金進入了最有效果廣告的前十名,其原因正是由于這則廣告抓住了中國人“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禮尚往來的價值觀,而將品牌效應無聲無息地植入了人們潛意識,引起了消費者的共鳴。

    以上廣告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創(chuàng)意人對傳統(tǒng)禮俗價值觀的巧妙運用,在中國的現代電視廣告藝術中,越是本土的元素就越具有多元傳播的特性。

    三、傳統(tǒng)倫理價值觀在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中的應用

    中國人的文化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儒學為核心的多元一體的倫理文化,這些文化因子構建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價值觀的基本框架。許多流傳至今的思維方式已經潛移默化地成為中國人的習慣性思維和行為規(guī)范,支配著人們的大多數行為。在現代商業(yè)廣告中加入孝悌、百年好合、家國意識等傳統(tǒng)倫理價值觀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共鳴。

    以孝悌價值觀為廣告藝術創(chuàng)意題材的作品“養(yǎng)生堂龜鱉丸?父子情深篇”以報答養(yǎng)育之恩為主旨,廣告語的主標題是“爸爸,我今天就回家”,下面的副標題“幾乎所有的父親都知道兒子的生日,又有幾個兒子知道父親的生日?”廣告以過生日為契機,圍繞著親子孝心的價值觀展開,激發(fā)了人們心中長久沉淀下來的對“孝”的感念,對“家”的懷念,對父母長輩養(yǎng) 育之恩的報答之情。孝悌是中國倫理道德的本位,也是儒家倡導的人道的根本。這則廣告揭示了中國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家庭倫理道德觀念,其中透出的社會人文關懷,感人至深。廣告淡化了產品特性及功能,賦予心理價值與感情因素等豐富的人文感覺,將產品和人類共同情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人們接受的不僅產品,而是隨產品而提供的情感滿足和人性關懷,具有良好的“移情”效應。

    百年潤發(fā)洗發(fā)水的廣告是將中國傳統(tǒng)百年好合、忠貞不渝的愛情觀融入現代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的代表性案例。它融匯了富有中國式情感色彩的廣告藝術語言,廣告畫面由一段中國傳統(tǒng)戲曲介入,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分離之后重聚,并最終白頭偕老的愛情故事,而洗發(fā)水成了兩人情感的紐帶和見證。該廣告創(chuàng)意以洗發(fā)水為線索,將時空的變換、浪漫的愛情、溫馨的家庭生活與傳統(tǒng)倫理觀相融合,其情感訴求堪稱經典。

    “孔府家酒?回家篇”廣告則是通過喚起中華兒女強烈的家國情結,將經過藝術加工的家國意識價值觀融入到商業(yè)電視廣告中。廣告就抓住了中國人愛家、戀家的這一情感,始終貫穿著一個“家”字,同時又把家的概念巧妙地換成了家庭、親情、愛國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消費者的心。

    上述幾則作品都是運用傳統(tǒng)倫理價值觀進行廣告藝術創(chuàng)作的佳作,其成功之處在于作品對傳統(tǒng)倫理價值觀的提煉是符合現代消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的,并且廣告藝術表現不是說教式地去灌輸倫理價值觀,而是通過對情節(jié)、畫面、音樂的藝術加工,將普遍認知的觀念轉化為感人至深的藝術情境,讓消費者在對廣告藝術語言的接收中形成情感體驗與共鳴。

    四、解析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中運用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意義

    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對現代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是很大的。作為大眾文化一部分的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融入其中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第一,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應用于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中,符合中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使廣告受眾的固有價值觀得到認同,易于被中國消費者接納。商業(yè)電視廣告的目的就是使廣告受眾接受廣告主的訴求,按照廣告主的意愿產生購買、消費行為。消費者是行使消費行為的主體,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都是消費者心理活動過程的反映,為了促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廣告主必須采用某種藝術手段吸引消費者的興趣、需求、目標等,這些都是消費者文化價值觀的反映。根據民族中心主義的觀點,人們總是偏愛本群體、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為標準,而用否定的態(tài)度對待其他民族群體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因此,在商業(yè)電視廣告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用藝術化的廣告語言表現出來,就更容易拉進與中國觀眾的心理距離,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實現傳遞商品信息的主要目的,也使廣告的藝術效果與傳播效果更加顯著。

    第二,將商業(yè)廣告信息的傳播情境放到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背景之下,經過廣告藝術加工,能夠淡化廣告的商業(yè)味道,使其更親近消費者。反之,如果商業(yè)電視廣告一味的宣傳產品信息而忽略廣告受眾的心理接受能力,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反感,甚至導致逆反心理,造成廣告創(chuàng)意與策劃的失敗。而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融入,往往能使冷冰冰的“說教式”商業(yè)電視廣告變得更富有情感色彩、更有人情味,從而使廣告更具有感染力、更易于消費者的接納。

    第三,國際商業(yè)廣告藝術中運用傳統(tǒng)價值觀可以使廣告創(chuàng)意本土化,有利于國際品牌在中國本土的傳播。由于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存在著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審美趣味等方面的差異性,國際品牌在進入我國時,若只采用“一體化”的宣傳策略,往往會由于產品與宣傳沒有任何特色而不能打開市場,此時“本土化”的傳播策略就非常有必要。而“本土化”過程中最有效的創(chuàng)意元素就是應用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來進行藝術加工,例如近幾年來麥當勞在春節(jié)期間的“發(fā)紅包”廣告、可口可樂廣告中表現出的“做剪紙、貼年畫、放鞭炮”等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民俗情景都取得了成功。

    第四,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應用于商業(yè)電視廣告藝術中,也是對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繼承、發(fā)揚和保護。近年來,由于外來文化的入侵、市場經濟的猛烈沖擊等原因,中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正在動搖,有些甚至已經開始喪失。作為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媒介的廣告,對人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影響非常巨大。將中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應用到商業(yè)電視廣告中,能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對人們的思想起到正確、積極的引導,同時這對于傳統(tǒng)價值觀的繼承、發(fā)揚和保護是有積極意義的。

    五、結語

    隨著中國廣告業(yè)的發(fā)展,商業(yè)電視廣告開始強調藝術性與功能性的結合,即藝術表現力與商品促銷力的結合。在挖掘藝術表現力的過程中,文化價值觀訴求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有的禮儀風俗、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理想人格等對現代電視廣告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逐漸成為提升廣告文化含量的重要資源。將傳統(tǒng)價值觀予以提煉,凝聚成富于創(chuàng)意的廣告藝術語言,出現在商業(yè)電視廣告之中,符合中國受眾的接受心理,同時使能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

    篇8

    一、當代藝術設計中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應用現狀

    日本學者三木清先生在他的《哲學筆記》中曾經說過:“傳統(tǒng),這一用語意味著流傳與被繼承?!瓘氐姿懒说臇|西不能稱為傳統(tǒng),只能稱為遺物……”,又言:“傳統(tǒng)的現代意義包含著未來的關系,通過行為使過去的傳統(tǒng)與現代和未來相組合?!蹦敲催@意味著要將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進行再創(chuàng)造再設計,用當代觀念的設計將過去與未來相聯(lián)系,推動設計藝術的發(fā)展。那么這個“設計”不再是單純、簡單的傳統(tǒng)形式,而是著眼于設計的前瞻性以及對文化傳統(tǒ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其意義重大值得深入探討。

    設計藝術對于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應用,既是民族文化個性的需要,也是推進民間藝術發(fā)展的有效方式。雖然該觀點在設計界中得到普遍認同,但應用現狀良莠不齊。在應用方法上常常停留于形的臨摹,即對民間藝術形象剪切粘貼式的簡單照搬。僅僅應用了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造型形象,而未真正經過當代意識的思考和打磨。另一種則是偽民間藝術的大量產生。當設計者本身并未理解民間藝術所包含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就采用了傳統(tǒng)民藝的造型手法和色彩搭配體系,卻未真正理解傳統(tǒng)民間藝術其中傳達的優(yōu)秀民族內涵,這種不具有精神價值的移植必然無法適應當代設計藝術的需要。

    總體而言,設計藝術對于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應用,其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和合理性都還存在不足之處。在訓練方法上也存在缺陷,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和改進。

    二、當代藝術設計中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合理有效的應用方法

    (一)當代藝術設計中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文化造型元素和符號的現代化再應用

    主要通過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了解、提煉、概括、重組等方式來來實現。這種再應用著意區(qū)分“模仿式的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造式的模仿”這兩種基本形態(tài)。前者是我們廣大設計者需要排斥的照貓畫虎似得照搬傳統(tǒng)民間藝術元素和符號。后者則是強調二次創(chuàng)造,強調別開生面和創(chuàng)新性拓展。例如京劇中的臉譜形態(tài)的設計再利用,在早期人們往往停留在對傳統(tǒng)臉譜形象的機械描摹。有甚者在對臉譜本身傳達的人物個性氣質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便生搬硬套地拿來放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之中,把奸邪惡狠的戲劇角色用于溫情博愛的公益宣傳海報。這樣的錯誤是不應該有的!只有了解所要借鑒事物的精神氣度才有可能準確的傳達出設計者自身的設計觀點,只有了解之后才談得上對其的提煉概括。仍以京劇臉譜為例,首先應把其視為獨立的設計符號,在傳統(tǒng)的臉譜上符號圖形多以曲線造型為主,可先提煉概括成具有臉譜代表性的線條,將這些線條元素打散重構,重新賦予設計者當代的意識,進一步的以切割方法予以重新組合,平整理性的切割面與臉譜的曲線元素對比相應成趣。

    因此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文化造型元素符號在當代設計藝術中應用,最重要的步驟即:了解――提煉――概括――重組。打破原有的、定式的傳統(tǒng)格局,賦予新的畫面主次結構、比例格局,靈活組成具有現代意識的設計形態(tài)。

    (二)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色彩表現于當代設計藝術中的應用

    談及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色彩表現于當代設計藝術中的應用,應先明確傳統(tǒng)民間色彩的審美特征。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色彩是以“五行說”為核心的“五色”觀念。五色即為:青、赤、金、白、黑。五色說是一個完整廣泛的色彩體系,在我國的禮儀、婚嫁裝飾、服裝刺繡、戲劇臉譜以及宗教繪畫中應用最多。因其以“五行”說為核心因而象征性的成為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重要特征。傳統(tǒng)色彩往往超脫了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質,被各種觀念和審美意識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也同時具有了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和人文藝術觀念。

    色彩作為一種抽象概念,與中國傳統(tǒng)民藝中的意象性相結合,更能體現民族思想情感,也為象征性圖形添加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也契合了當代設計藝術中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色彩應用的靈魂,即將設計色彩歸為五色,并以五行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延伸應用于設計作品之中,使設計作品在觀者第一眼看到就能體驗到民族文化的色彩特征,而思索之后體味到其所傳達民族審美情趣,明白當代性的外表之下所隱含的深深的文化意義,使傳統(tǒng)民藝的色彩傳達成為設計作品的內在思想。如同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所說:“色彩即是思想,色彩的總體性表明一種意義,沒有這種意義,便一無美處?!?/p>

    (三)當代藝術設計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提出是中國傳統(tǒng)圖形再生必須經歷的創(chuàng)造性變革過程,也是傳統(tǒng)圖形再創(chuàng)造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再造想象是對原有的傳統(tǒng)素材及其內在包裹信息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討,擴展其內涵的輻射范圍,隨后再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現代意識的設計創(chuàng)新和想象。在民間藝術的流傳史中,同一個圖形元素可以引發(fā)無數個新的設計想象?;仡檪鹘y(tǒng)民間造型藝術可以清晰的觀察到,每個歷史時期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圖形的演變,都不是一個對原始母體的徹底否定的過程,而是以新的審美觀念賦予其新的形式,使母體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

    當代藝術設計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再造想象經歷的正是這樣一個對母體的“二次原創(chuàng)”的過程。這種“二次原創(chuàng)”是指在借鑒傳統(tǒng)圖形時,依據現代設計的具體需要選擇適合的圖形,并在原形的基礎上經過提煉、變異、加工使新的設計圖形在設計實踐中取得和諧美。設計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只有立足于原創(chuàng)才能發(fā)揮出設計者本身的智慧和才能,也才能使傳統(tǒng)民間藝術元素在當代的設計藝術中得到升華。我們現在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元素雖然是當時時代的經典,但必然也包含了舊時代的陳舊觀念,不可能照搬到當代中直接使用,這必然要經歷一番取舍、提煉和再加工,才能使其符合當代的審美觀念和文化思想。

    (四)當代設計藝術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平面化”特點的吸收

    “平面化”是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圖形造型的重要特征。從我們熟知的皮影、年畫再到剪紙都是在平面的二維空間中表現的。雷圭元先生就曾總結出傳統(tǒng)民間裝飾圖形的構成規(guī)律:“三體”格局觀,即格律體、平視體、立視體。其中當屬平視體即平面化對當代設計藝術的影響最大聯(lián)系最緊密。

    這種平視擯棄了空間前后的變化,以及形與形之間橫向或縱向的排列,僅僅把形的大小變化依據歸為對表現內容呈現。例如人可以比山大比樹大,這樣呈現的形與形之間相互獨立互不遮擋。在當代設計藝術中,設計師作為獨立的創(chuàng)作主體,在設計作品中必然要傳達獨特的個人審美意識。例如一張宣傳保護魚類的海報,在展現魚與人類和諧暢游的場景,那么吸收傳統(tǒng)民藝的平面化特點,就可以設計成將原本在體態(tài)上遠遠小于人類的小魚,描繪成與人等大甚至大于人類的形象,以強調出對魚類保護的重視程度以及魚類對人生活和自然的重要性。諸如此類平面化的設計手法比比皆是。這種手法集中關注于事物形態(tài)本身,并且善于抓住形態(tài)的輪廓特征予以夸張描繪。其所表現的形態(tài)簡練傳神且生動活潑,富有強烈的戲劇性和裝飾美感,最終形成有趣的令人深思的畫面表現。

    (五)借傳統(tǒng)民間藝術之舊形開當代設計之新意

    借傳統(tǒng)民間藝術之舊形開當代設計之新意就是指借助于傳統(tǒng)民間藝術中的某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樣式進行新圖形的再塑造。由于在傳統(tǒng)民間藝術中有非常多的典型圖形,一方面是具有突出的民族特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或地域特征,可直接被視為代表該民族的文化符號。另一方面這些舊的圖形本身大多個性鮮明,樣式獨特運用到當代設計中可識別度極高。例如青花瓷、抓髻娃娃、京劇等,在應用上主要依靠這些典型圖形的外在輪廓形象來糅合新的設計元素及理念,在保留一眼便能認出的典型形的基礎之上進行設計。這種方式在很多日本設計師中早有應用,如小島良平在海報《產經觀世能》中把傳統(tǒng)能劇的面具和歌舞伎演員的外在輪廓形象相結合,簡單明了的展現了日本元素文化符號的同時傳達了他自己的設計審美觀,讓任何國家的觀眾都能第一眼識別出濃厚的日式美學。

    正是由于傳統(tǒng)民間造型樣式獨特富有內涵,借其形象再創(chuàng)造可以獲得具有強說服力的設計表現。這種新形象的塑造賦予了當代設計獨特的文化生命和文化內涵,這種巧妙的使傳統(tǒng)元素與現代元素同生同構成為新的設計創(chuàng)作原動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tǒng)民間藝術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不僅與普通民眾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也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情感結晶。即使在高速發(fā)展的當代社會,傳統(tǒng)的民俗風情、節(jié)日傳統(tǒng)仍然是維系人們情感的重要橋梁。然而古老的民間藝術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情感和物質需要。這時具有傳統(tǒng)民間藝術意識的當代設計應運而生,它既滿足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了現代人的生活品味,又傳承了民族文化,張揚了民族個性,在世界的設計舞臺發(fā)出充滿自信的民族聲音。

    參考文獻

    [1] 趙農.民間藝術概論[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1.

    [2] 尋勝蘭,彭琬玲.新民藝設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篇9

    土家人大膽的對圖案紋樣進行創(chuàng)造與變換,對于在幅面所占面積不到四分之一的當頭也從不吝嗇,常見的當頭紋樣有:猴子手(保靖地區(qū)成為倉門板)、秤鉤紋、萬字紋、壽格紋、八瓣花、藤藤花和鎖字花等。一般以單獨一種元素的不同配色構成,但也有一些是由不同元素共同組合而成的。

    構成當頭花紋的元素,大多是從中部的主體紋樣里抽離出來進行簡化或直接使用。如其中的秤鉤紋當頭,只保留了形似秤鉤的最基本特征,單一元素進行重復組成,而藤藤花的當頭則是直接截取自藤藤花土家織錦圖案。所以無論是表示圖騰符號的萬字紋、壽格花,還是源于自然事物的藤藤花、八瓣花,這些當頭紋樣也與各幅土家織錦的主體紋樣一樣,起著喜慶吉祥的寓意。但還有一種最特別的猴子手當頭紋樣,這種當頭紋樣在土家織錦中使用率是最高的,60%左右的織作者都用此紋樣配合主體紋樣,但這個紋樣卻并不是來源于織錦的主體紋樣當中,自成一派的猴子手點綴著各類主體紋樣,其含義也并不像其他紋樣那么具體,老一派的織錦藝人只是說從上輩傳下來時就是這樣稱呼的。

    每一幅傳統(tǒng)土家織錦的精美,是由變化萬千的主體紋樣與襯托主體的當頭紋樣共同組合而成,也是由各個熱愛織錦技藝的藝人,在傳承歷史并發(fā)揮自身的主觀意識下創(chuàng)作產生。當頭紋樣與主體紋樣之間的聯(lián)系也向我們展示出土家人超前的設計意識,現今設計與繪畫當中的許多處理方式我們基本上能從土家織錦傳統(tǒng)圖案當中發(fā)現。

    如這幅傳統(tǒng)土家織錦紋樣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萬字流水》,其主體紋樣由密集的萬字符號上下交錯并尾部相連組合而成,形似席格,轉折十分硬朗。而當頭紋樣所選的藤藤花紋,其構成元素相對稀疏,雖交錯相連但形似水波紋。主體紋樣與當頭紋樣之間對比明顯,但當頭紋樣更好的突出了主體紋樣。整幅錦面有了兩組不同的構成關系,避免了單調,畫面顯得更加喜慶。組成元素的數量對比構成方式在現代設計當中運用也是十分普遍的。

    這幅《金瓜花》則體現出另外一種搭配方式,主體圖案是由六組橫條狀形態(tài)一致的金瓜花盆景組合而成,主體部分的大面積深色則又與當頭部分顏色鮮艷的猴子手紋形成對比,這種以構成顏色之間的對比在傳統(tǒng)土家織錦紋樣中也是十分常見的,它能使錦面氣氛生動活躍,也體現出土家人高超的配色技巧。

    如辛藝華、羅彬在土家織錦審美特征中說到的:“土家織錦構成所達到高度的和諧是多樣性統(tǒng)一的和諧,是包含著對立因素的統(tǒng)一,由于對立因素含量的多與少不可能相同,也使土家織錦圖案構成形式豐富多樣,從而使這種特殊的圖地封鎖間隙組合的紋飾從視覺經驗的角度看有較高的信息含量?!碑旑^紋樣與主體紋樣之間對立而統(tǒng)一的關系,就是這種“特殊的”體現。

    篇10

    ②丁寧.文化傳統(tǒng) 賡續(xù)綿延[N].人民日報, 2012-01-26(04).

    ③李硯祖.設計的智慧——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論綱[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年第4期:32頁.

    參考文獻:

    [1]張道一著.張道一論民藝.濟南市: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8.

    篇11

    近年來,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機械制造的各個方面已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許多傳統(tǒng)切削加工方法難以完成的加工任務,如具有高硬度、高強度、高脆性或高熔點的各種難加工材料零件的加工,具有較低剛度或復雜曲面形狀的特殊零件的加工等,這些加工任務用特種加工都能很方便地完成。這種技術的發(fā)展,在機械制造業(yè)中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已經形成了品種繁多、品類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機械制造工業(yè)體系,并且沖擊優(yōu)化著傳統(tǒng)制造觀念。

    1.特種加工的涵義

    特種加工是20世紀40年展起來的,特種加工是相對傳統(tǒng)切削加工而言,本質上是直接或復合利用電能、電化學能、化學能、光能、物質動能等對工件進行加工的工藝方法總稱。由于材料科學、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和尖端國防及科學研究發(fā)展的需要,不僅新產品更新?lián)Q代日益加快,而且傳統(tǒng)產品和高新產品都正朝著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度、耐腐蝕、耐高溫高壓和尺寸超大及超小的方向發(fā)展。為此各種新材料、新結構的精密機械零件大量在產品中應用,對機械制造業(yè)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如各種難切削材料的加工,各種結構形狀復雜、尺寸或微小或特大的零件加工等,如果采用傳統(tǒng)加工方法加工十分困難,甚至無法加工。于是人們沖破傳統(tǒng)加工方法的束縛,不斷地探索和尋求新的加工方法,這樣一種本質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加工的特種加工便應用而生,并不斷獲得發(fā)展。

    2.特種加工的特點

    (1)不用機械能,與加工對象材料的機械性能無關,故可加工各種硬、軟、脆、熱敏、耐腐蝕、高熔點、高強度及特殊性能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

    (2)非接觸加工,不一定需要工具,有的雖使用工具,但與工件不接觸。因此,工件不承受大的作用力,工具硬度可低于工件硬度,故可使剛性極低元件及彈性元件得以加工。

    (3)微細加工,工件表面質量高。

    (4)不存在加工中的力應變或熱應變,故可獲得較低的表面粗糙度,其熱應力、殘余應力、冷作硬化等均比較小。

    (5)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類型的能量可相互組合成新的復合加工,其綜合加工效果明顯,且便于推廣使用。

    (6)特種加工對簡化加工工藝、變革新產品的設計及零件結構工藝性等產生積極影響。

    3.常見的特種加工方法及應用

    特種加工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

    3.1電火花加工

    該法可加工任何導電材料。它是利用工具電極和工件電極瞬時火花放電產生的高溫,溶蝕工件材料來獲得工件成形的??捎糜诩庸じ鞣N硬、脆、韌、軟和高熔點的導電材料,可以加工型孔(圓孔、方孔、異形孔)、型腔模(鍛模、壓鑄模、注塑模等)和微小孔。

    3.2電火花線切割

    它是利用移動的細金屬絲(銅絲或鉬絲)作電極,對工件進行脈沖火花放電腐蝕,實現切割成形的加工方法。它同樣可以加工任何導電材料;加工各種形狀的沖模、切割電火花成形加工用的電極、切割零件等。

    3.3超聲波加工

    它是利用加工工具的超聲頻振動,通過磨料懸浮液加工硬脆材料的一種成形方法。超聲波加工的尺寸精度可達0.005~0.01mm,表面粗糟度Ra值可達0.8~0.1μm,它適宜加工任何脆硬材料,可加工各種孔和型腔,也可進行套料、切割、開槽和雕刻等。

    3.4激光加工

    該法是利用一種能量密度極高、方向性好、單色性好、相干性好的激光焦點(高溫和沖擊波),使工件材料被熔化或蒸發(fā)去除的加工方法。合理選用激光參數,可實現激光切割、打孔、焊接,激光打標、激光表面處理,還可用于電子元器件的封裝等。

    3.5電解加工

    該法包括從工件去除金屬的陽極電解蝕除加工和向工件上沉積金屬的陰極電鍍沉積加工兩大類。它可以加工復雜成型模具和零件,例如汽車、拖拉機連桿等各種型腔鍛模,航空、航天發(fā)動機的扭曲葉片等。電鍍、電鑄可以復制復雜、精細的表面。

    4.特種加工對傳統(tǒng)機械制造工藝的影響

    由特種加工上述的特點和應用,其對機械制造和結構工藝性具有重大影響,主要表現在:

    4.1改變了零件的傳統(tǒng)工藝路線

    如切削工序,應安排在淬火熱處理工序之前進行。但特種加工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定型的工藝過程。因為特種加工基本上不受工件硬度的影響,所以特種加工不受淬火的影響,可任意安排。而且為免除加工后淬火熱處理的變形,一般都先淬火后加工。例如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電火花成型加工和電解加工等都是在淬火后進行的。

    4.2縮短了新產品的試制周期

    在新產品試制時,如采用光電、數控電火花線切割,便可直接加工出各種標準和非標準直齒輪(包括非圓齒輪、非漸開線齒輪)、微電機定子、轉子硅鋼片,各種變壓器鐵心,各種特殊、復雜的二次曲面體零件,從而省去設計和制造相應的刀、夾、量具、模具及二次工具,大大地縮短了試制周期。

    4.3影響產品零件的結構設計

    例如花鍵孔、齒輪的齒根部分,為了減少應力集中應設計和制成小圓角。如果采用電解加工,由于電解加工時工具型面的形狀會“復印”在工件上,所以此類結構設計時可簡化。

    4.4重新衡量傳統(tǒng)結構工藝性的好壞

    由于特種加工的應用而需要重新衡量過去對方孔、小孔、彎孔和窄縫等被認為是工藝性不好的結構,特種加工改變了這種現象。對于電火花穿孔、電火花線切割工藝來說,加工方孔和加工圓孔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噴油嘴小孔、噴絲頭小異形孔,渦輪葉片大量的小冷卻深孔、窄縫,靜壓軸承、靜壓導軌的內油囊型腔,采用電加工后由難變易了。

    綜上,特種加工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現代制造技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特種加工必將不斷完善和迅速發(fā)展,反過來又必將推動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并發(fā)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