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7 20:21:24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八下英語考點總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G633.41
講評課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尤其是畢業(yè)班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鞏固和運用水平,可以及時揭示教與學雙方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教師改進教法,學生改進學法,使教與學得到優(yōu)化;它還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查缺補漏,通過教師的指導形成舉一反三的知識遷移能力。
然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或許是忙于教學進度、或許是老師自身對講評課不夠重視,試卷講評常常流于形式,流于表皮,缺乏精心的設計,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沿用的傳統的試卷講評方法:有的只頒布參考答案,讓學生逐一核對,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搞“滿堂灌”,不管學生反響,從試卷第一題開始,一講到底,題題不放,只注重知識點的傳授,不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更有甚者還可能在講評過程中因學生的錯誤而厲言訓斥,讓學生在憂慮、煩躁、惶恐甚至抵觸的情緒中上完一堂試卷講評課;有部分有經驗的老師,在講解時有所側重,重點講解學生犯錯多的題目,對其他題目一帶而過,這種做法雖較前兩種做法要好,但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學形式單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參與意識淡薄,消極被動地聽課,收益甚微,難以達到學習英語的興奮點,削弱了學生知識的落實,遏制了學生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最大范圍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設計出一堂切實有效的講評課,從而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呢?下面我就將自己在一堂講評課中的親身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試卷講評的原則
1.及時講評,抓住興奮點。
每次測試結束后,絕大多數學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的成績,熱情比較高,甚至一考完就和同學對起了答案,翻開書找尋答案。對自己的解題思路印象較深,若此時講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很多老師在學生測試完后,將試卷扔在一旁,一拖再拖。等到批閱完畢,統計工作又不及時。待到講評試卷時,學生早已經印象模糊,甚至忘得差不多了。此時分析試卷,學生情緒已經懈怠,吃力而不討好,自然導致事倍功半了。因此,教師應在測試完畢后第一時間批閱試卷,做好試卷分析,查漏補缺,及時講評,解開疑點。趁學生還處在思維熱點時,收到“立竿見影”之功效。
2. 有的放矢,突出重難點。
每一份試卷中各道題的難度不同,學生錯誤的分布也不一致。教師在事先做過題后已經胸有成竹了,因此在試卷講評時切忌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每個知識點都不舍放掉。按部就班地從頭講到尾,每張試卷都要花兩到三節(jié)課才能講完,學生聽得沒精打采,老師講得義憤填膺。我認為一份試卷應分為三類:1.學生基本不錯的,教師可以不講或者點到為止,一帶而過。2. 班里有少部分學生錯了,屬于基本題,教師講評時應回顧所講知識點,夯實基礎,舉一反三,讓學生融會貫通。3.班里絕大多數學生都載了跟頭,具有迷惑性,綜合性較強的試題,教師應該花大手筆予以重點講評。
3. 舉一反三,總結規(guī)律。
就考試來說,考查點是相對穩(wěn)定,但命題人卻可以隨意變化題意、角度,在設計題目的條件、問題的設問方式上推陳出新,讓應試者眼花繚亂,防不勝防。因為變換情景,學生很可能會由于思維的定勢造成失分,因此善于分析和應變最為關鍵。所以每道題按原題講完后,教師要把原題進行變化,同學生一起進行解題小結和反思,即對某個知識從多個側面、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的發(fā)散延伸,引發(fā)設題解題的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教師還要善于將試卷分類,總結答題方法與技巧,并教會學生進行比較性小結歸納。
4. 學生為主,合作探討。
贊可夫曾說:“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地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而達到的?!彼栽嚲碇v評課同樣也要體現“教師是引導,學生是主體”的原則,不能上成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對難度大,綜合性強的試題,讓學生合作討論。比如,讓做錯的學生提出他們的理由,在讓答對的同學講解正確的答題思路?;蛘咦屗麄冎匦略偻魄?,審清題目。老師不要急于參加,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有老師綜合點評,這樣也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家雀,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教學實施步驟
基于初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試卷講評課的相關適用性原則,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堂我的英語試卷講評課。
(一) 課前準備階段
1. 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考卷情況,認真分析試卷,并完成以下試卷分析表格。以便我在試卷講評時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人”。
2. 在課前我通過認真研讀試卷,選出試卷中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和綜合性的題目,并將此類試題根據不同的知識考點或者答題技巧進行相關歸類,以便于在講評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講評效率,最K提高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的分析應變能力。
(二) 課堂具體實施階段
由于這是一堂試卷講評課,但凡談到考試或者試卷評講學生心理總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倍感沉重。為了讓學生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同時又能讓他們心情愉快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試卷講評中。在圍繞“考試”這一主線的前提下,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讓我們的學生重新回到考前,考中和考后三個階段,在針對這三個階段的溫馨提醒中我們不動聲色巧妙地進行了三個板塊的學習:
1. Pre-testing
首先我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和我一起重新回到考前階段。通過與學生一起共同完成一段考前的溫馨提醒(Sweet Tips),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對考前階段認真學習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認識。
2. While-testing
在快速完成第一板塊的學習后,針對學生在考試中容易緊張,做題盲目不得法等問題,我自然而然地向同學們拋出本堂課的中心問題“ What skills do you have in your English testing? 這個問題也掀起本堂課的第一個小。同學們有的很自豪地讓大家展示了自己平日在考試中常用的技巧;有點帶著遺憾的表情說自己在考試中無法,答題憑感覺,憑運氣……。在此輪熱烈地討論后,學生們自然對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題有了相當的好奇和學習的熱情。此后,我們又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動畫人物(喜洋洋,美洋洋和懶洋洋)的帶領下,進入三種在測試中常用的解題技巧:1. 套用公式法;2. 抓住關鍵詞法;3. 前后照應法的學習。
2. Post-testing
在下課鈴即將響起之時,我與學生們共同朗讀了一段韻律詩讓學生體會到在英語學習中應勇于培養(yǎng)盡力而為,永不言棄的精神。
(Chant): I try my best every day,
In my work and in my play,
And if I always try my best,
I needn’t worry about my test.
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試卷就是課程資源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好這部分資源,使試卷的講評課變得有效、高效?是值得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試卷講評的作用
1.有助于學生認識并提高自我
考試擔負著一個“檢驗、診斷”的功能,通過考試能反映出一階段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學習的方式、能力以及學習的態(tài)度。試卷講評是指學生在完成考試后,教師對試卷進行解剖、分析、點評,以達到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解題能力、掌握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活動。通過講評不但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答題技巧,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有助于教師反思教得失
試卷是教與學溝通的橋梁。一份好的試卷不僅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教師通過分析學生考試情況、糾正考試中存在的共性錯誤,制定教學措施,彌補教學上的遺漏;也能通過反思,進一步改進教法,使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二、試卷講評課的現狀
《課程標準》提出要把學生從機械操練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在開放的、參與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語言知識技能,掌握學習方法,構建自主學習的品質、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講評課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課型,也必須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教師的分析和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講評過程,充分體現民主和師生互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展示課堂教學應有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自己來分析并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和造成失誤的根源,以促進學生自我評價和獨立矯正失誤的能力。
1.教師自身認識不足
目前,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常聽到有些老師講:“今天不要來聽課,我是講評試卷?!币灿泻芏嗦犝n老師一聽到是講評試卷,聽課的日子也就隨之改動了,他們總覺得講評只是簡單的核對答案、講解錯題,沒有多少聽課的價值;而上這個課的老師也很少準備充分,經常會出現掃描一下試卷,抑或只是圈幾題學生錯誤率高的題目,就進班級去講解;備課筆記上一部分教師以張貼試卷的方式來代替試卷分析課的教案設計,有的在試卷上做上答案,有的干脆貼上一張空白試卷了事。這些都是不重視講評課的表現。
2.形式單一、效果差
由于對講評課的認識不足,我們往往只是停留在傳統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上,實行單向的信息傳遞,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則被動地聽,機械地記,缺乏思維、互動過程。課堂儼然成了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他們的收獲最多只會解一道題,卻不能通一類題;只會被動的接受信息卻不會主動的思考問題。所以單一的講評耗時雖多、收效卻低。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喪失對講評課的興趣,還有可能產生抵觸心理。
三、有效開展用試卷講評的途徑
《課程標準》指出我們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同樣,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講評試卷上,而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用試卷來講評。考試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常規(guī)教學工作,而試卷講評是考試工作的延續(xù)和深化。試卷講評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發(fā)揮考試應有的作用,才對得起精心的組卷、悉心的閱卷工作。
1.確定講評內容
講評內容的確定,是講評課的“預設”部分,主要是指寫好講評教案。教案應該包括講評目標與重難點、試題分析、學生答題情況統計分析以及學生在書面表達中典型錯誤的摘錄。在講評中除了一部分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忽略外,還應對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擴展。一套再好的試卷也不可能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全面覆蓋到,也不大可能符合具體某個學校學生的需要和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因此,在我們拿試卷來講評時,應針對本班學生特點和實際的學習生活進行增減甚至改編。如:
The wedding will_________ in the church.
A.take placeB.happenC.be happenedD.be taken place
此題旨在考查happen和 take place 的區(qū)別。他們都是“發(fā)生”,happen指意外、偶然事件的發(fā)生,而take place則是計劃內、意料中事件的發(fā)生,兩者均沒有被動語態(tài)。學生明白了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后,我又將它與目前世人矚目的日本大地震聯系起來:
A big earthquake__________in Japan on March 11th.
A.took placeB.happenedC.was happenedD.was taken place
在學生順利選擇(B)后,我就順勢說:“After the big earthquake,a strong tsunami(海嘯)followed. During the disaster(災難),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people died and over ten thousand people were lost until March 20th.What a terrible thing!”與時事相連的英語就顯得很有活力,學生明顯比較激動。在高昂的情緒下,不僅正確的運用了happen和 take place,還拓展了tsunami和 disaster兩個單詞以及be lost這一詞組,并且將沉悶的氣氛扭轉了,學生的心再一次被收回課堂。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知識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建構起來的,用試卷講評也是一個很好的知識建構的過程。
2.調整講評順序
講評試卷時講完一題后往往馬上會跳到下一題。跳躍過快,學生很容易產生思維斷檔,導致有些學生想聽但跟不上節(jié)奏,后來干脆就放棄了。這時如果能適當調整一下講評順序,進行合理的歸類,把相同知識點放在一起,既能保證講評的連貫性又能使學生在某一個知識點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
Our motherland China celebrated her birthday_______October 1st,2010.
A. in B.atC. onD.for
同份試卷的完形填空中有類似一題,學生失分也較多:
_______ the evening of Sunday,the moon is bright and full.
A.In B.AtC.ForD.On
這兩題考的都是介詞on 的用法,講評時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并將on 的其他用法如:on a cold morning等也一起帶上。系統化理論指出知識的系統化有助于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系統化的知識具有很好的記憶編碼,既好記又好用,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很好途徑。所以在講評時我們應有意識地把遺漏的知識點聯系起來,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識網絡,下次遇到同一考點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如果我們只是按試卷的順序講評,不歸納,不總結,留存在學生腦中的知識便是零星的、散亂的,遇到題目時他們也很難從腦中迅速、準確、有效地提取相關信息,導致在同一地方屢次跌倒。
3.注重講評方法
主體能動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認為學生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必須能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把課堂獲得的信息“內化”為自身的認知系統。美國教學界有這樣幾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會記住;讓我參與,我就能理解。講評課盡管存在著特殊性,我們也應努力根據《課標》要求,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有些教師從試卷的第一題開始,按順序一題不落、一成不變的講到最后一題,不僅自己講得很累,學生聽得很疲憊,而且收效甚微。不同的試卷,根據需要我采取了不同的講評方法。如:平時的任務型閱讀基本都是送分題,但我們用的八下Unit1單元測試卷中有關pollution的任務型閱讀學生錯得相當多,雖然緊扣單元內容但生詞太多,造成學生理解上的障礙。這份試卷中其余題目相對比較簡單,而且錯誤比較分散。我講評時就花了半節(jié)課時間把pollution分三塊當新課來教授。
What kinds of pollution are there in our daily life?
What caused the pollution?
What can we do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