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16:29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建筑色彩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色彩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建筑設計語言。色彩美觀適宜的建筑是建筑設計者們所追求的目標。相比于民用建筑來說,工業(yè)建筑尤其是電廠建筑往往不像民用建筑那樣“花”,色彩顯得匱乏單調,這當然有其工藝設備及成本等制約條件使然,但更多的是沒有跳出電廠設計的框框,尋求有效有力的色彩語言。筆者設計及參與了多座電廠的建筑設計后,感到電廠建筑色彩設計既不是簡單的照搬民用建筑的色彩設計手法,也不是無所作為,弄出個“粗笨”的盒子了事,而是積極探索一條“中間”道路,找到“適度”的色彩設計路子來。
1設計現狀
從現狀來看,多數電廠還是有“千廠一面“的現象存在。首先色彩類型中色相的選取上比較單一。整體色調基本上為白色或淺色,作為主色的色彩選取的是業(yè)主單位企業(yè)色彩,沒有配合的輔色及點綴色。其次構成色彩的平面形式比較單一。色彩的平面形式一般由點線面來組成,多數電廠運用線的元素比較多(尤其是橫線條),比如女兒墻簡單的勾一圈色帶來求得某種程度的統(tǒng)一,缺少線條各個方向上的變化和點線面的組合構成。再次色彩表現的層次比較單一。從色彩理論上來說,色彩層次可以通過彩度、明度及冷暖色調對比來體現,即使是用一個色相,也能夠形成極為豐富的視覺效果。多數電廠中,色彩基本為單一彩度及明度,這樣固然讓人產生醒目突出、干凈利索的印象,但電廠作為群體性的建筑群,如果缺少建筑群的層次感,仍不免覺得單調乏味。
2設計構成
與民用建筑不同,電廠建筑細節(jié)相對較少,造型體量上也并無太大變化之處,色彩其實就成為更為重要的表現元素,應當著重增添筆墨,進行適度的色彩設計構成。從以上電廠色彩的現狀分析來看,筆者認為還是以色彩三要素為基本點,首先色彩結合平面構成之“形”,重點分析色彩與點線面的關系;其次突出色彩層次的表達,分析色調與色階的處理手法;第三整合各種設計手法,適度的進行綜合運用。2.1“形”與“色”的構成色彩從來就不能脫開具體的形狀來討論。建筑設計中,色彩總是以點線面等形體要素附著在建筑整體造型中,構成豐富的立面形式。2.1.1“點”的色彩構成在電廠建筑中,點構成的色彩最普遍的情況是在電廠主廠房的主立面適當位置放上業(yè)主公司的“LOGO”,尤其是當主廠房處在進廠道路的顯要位置,且作為點睛之筆。在全廠最高大的建筑物鍋爐房頂端布置企業(yè)標識也是一種點構成色彩手法(見圖1)?!包c”的色彩不單指的是形狀大小相對其他形狀來說呈現“點”的形式,也有點綴的意思。即使是有一定體積和大小的物體,在整體空間中如果所扮演的是點綴的作用,也視作點的構成。如圖2所示所表現的是經典的電廠主廠房運轉層效果,用來起吊設備的行車被涂以醒目的黃色,在整個樸素的色彩空間中起到點綴提神的作用,使得冰冷的廠房空間變得活潑起來。圖1鍋爐立面圖2運轉層室內2.1.2“線”的色彩構成線的色彩構成在電廠建筑中是最為常見的,通常也稱之為色帶”。色帶的表現形式有多種,一是水平方向構成,如粗細不一的色帶環(huán)繞廠房一周;二是豎直方向的色帶,形成較為有節(jié)奏感的立面;三是走斜線方向,這個往往在火電廠輸煤棧橋上有所體現;四是和立面窗戶結合在一起,局部被窗戶打斷,形成大的“色塊”,但整體又重新連接到一起,形成動態(tài)的線構成,更富于韻律(見圖3,圖4)。圖3橫向色帶圖4豎向色帶線的構成在電廠室內也有應用。電廠廠房室內的疏散,檢修及參觀步道呈現線條的形式,設計中往往把它們涂以不同顏色而使得和地面有所區(qū)分。如圖5所示,還是以電廠主廠房運轉層為例,運轉層汽輪機一周的環(huán)形步道涂以綠色,步道邊沿襯上更細的橘色線條,地面和基座之間的縫隙采用銀灰色罩面,這三種搭配使得運轉層地面圖案化,更為美觀,而不是一覽無余的空洞房間。2.1.3“面”的色彩構成物體都是以三維體塊的形式存在,但為了便于分析,才進行二維乃至一維的切換。面的色彩構成較之點和線來說并沒有那么多細節(jié)需要精雕細琢,但對全廠宏觀色彩協(xié)調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最為常用的面構成是起鋪底的作用,點線等豐富的元素在底面上進行變化,如前述所分析都是類似的例子。還有一種面構成是舍棄一切點線的元素,用最純粹的面對建筑體塊進行“分割包圍”,這點類似于民用建筑中建筑“表皮”的運用,個別電廠也有借鑒參考,取得了獨特的建筑效果(見圖6,圖7)。圖5運轉層通道圖6面構成(一)圖7面構成(二)2.2“調”與“階”的構成色調指的是建筑單體或群體色彩的總體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是電廠的“基色”,決定著整個電廠建筑形象。色調有明暗冷暖之分,大部分情況電廠都是以明色調及冷色調為主,暗色調及暖色調為輔。色階是圖像學中表示色彩亮度強弱的一個概念,色彩的豐滿度和精細度是由色階決定的。具體來說,如音階表示音調的高低和強弱,色階是色彩明暗強弱,灰度高低的一個指標。在電廠建筑色彩中,運用色調和色階的搭配,即使是單純的一種色彩,也能變化出層次豐富,富有表現力的色彩效果。如圖8所示,某電廠色彩設計采用灰色和冷色調作為主色調,并上下穿插不同色階的灰度,最后頂端配以紅色暖色帶,使得整個立面色彩層次豐富,色調和色階均比較豐滿。2.3綜合構成實際工程案例中,往往是上述一種或幾種構成的綜合運用。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是點線構成,線面構成,點線面構成。色調與色階的構成可能并沒有單獨出現,而是與平面構成交錯穿插出不同的效果。平面構成也是在色調與色階的底色上進行表現。筆者設計的某電廠(如圖9所示),采用白色調為主色調,灰白色為色階變化,并配上點線面的色彩構成。線構成結合立面豎向窗格有橫有豎,色帶為企業(yè)標識顏色提煉,深淺不一的藍色系色帶編織著立面的色彩肌理。作為全廠最為重要的主廠房,汽機房部分為全白色,集控樓部分在汽機房前面以灰色強調出來,色彩層次凸顯。最后作為點構成的企業(yè)標識采用暖色調的金黃色鑲嵌在汽機房最高點,避免了藍色系反復運用所帶來的沉悶感。這個電廠的色彩設計很好的表達了筆者本文所論述的觀點。
二、常見建筑色彩運用分析
“通常建筑在裝飾設計中都會將色彩分為三大類型,即主體色彩、陪襯色彩以及點綴色彩。只有讓色彩層次分明,才能突出藝術設計人員想要表達的主題,也能使建筑裝飾更富有藝術氣息?!蓖ㄟ^這些色彩的協(xié)調搭配,共同構成整個建筑的色彩基調。不同建筑物對于色彩有著不同要求,下面將對幾種常見建筑裝飾設計的色彩運用進行分析。
1.住宅
現代住在在外觀裝飾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太大影響,很多仿歐式的住宅區(qū)一般在顏色上采用棕色、深黃色等比較厚重的顏色力求體現歐式復古的特征。而住宅的最重要設計是在室內的裝潢設計上。根據前文提到的一些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大部分住宅室內設計中墻壁以白底為主,體現潔凈又比較有空間感。如果主人患有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那么臥室采用粉色基調是最好不過,而在餐廳部位,一些設計師為符合餐廳的基本需求,會采用黃色、橙色等體現健康活力的色彩為基調,可以幫助增強食欲等。同樣,住宅內部的家具設計師選用黑色等顏色較深的色彩,會起到鎮(zhèn)靜、安定的作用,對現代高速節(jié)奏生活的人們很有好處。
2.宗教場所
宗教場所是裝飾色彩風格也是獨具一幟的,一般來說常見的宗教場所有佛教寺廟、伊斯蘭清真寺。宗教一般為體現其神圣性,不會將外表顏色弄的過于絢麗,力求用一些比較厚重的色彩來體現其神圣與莊重。傳統(tǒng)伊斯蘭是有寺內不能用五彩裝飾的規(guī)定的,但是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傳統(tǒng)宗教禮俗也會隨之變化,“新疆穆斯林建筑裝飾工匠們打破伊斯蘭教關于寺內不施五彩的訓誡,大膽運用各種艷麗的色彩裝飾了宗教建筑?!倍R姷姆鸾趟聫R一般建筑色彩以紅色等為主,以表示與普通建筑的區(qū)別和對佛菩薩的敬重。
3.醫(yī)院
醫(yī)院是生活中常見的建筑物之一,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醫(yī)院以白色為主要基調。從醫(yī)院本身來說是為了讓其神圣同時而又比較醒目,便于患者求醫(yī)。對于患者自身來說,醫(yī)院由于是病菌較為多的地點,采用白色的基調會讓人產生一種潔凈感,從而削弱病菌帶來的不適感,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復。
二、天水城市建筑色彩評價
(一)建設路、民主東路(商業(yè)、辦公特點)
1.天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八建集團、金龍大廈等企事業(yè)單位辦公性建筑多數以乳白色和淺灰色為主調色,輔以藍色、綠色玻璃,略帶褐色等點綴色。這類建筑物占整個街道的70%以上。整體色調淡雅協(xié)調,但個別廣告色對建筑物有一定影響,顯得雜而亂。2.天水市人民政府、天水日報社、交通銀行、天主堂等建筑物主色調為土黃、黃灰色,色調暖而輕松,多以老舊建筑為主。這種色調略顯單薄,在街面上所占有分量不到10%,但卻默默的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溫暖著人們的眼睛和心情。3.萬壽宮、將軍祠、秦州區(qū)政府、文廟等為主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主色調呈現土紅色、金黃色,輔助色為灰色,點綴以天藍色和深紅色,給這條明度較高的街道增添了一抹紅暈,艷而不俗。這類建筑物占整個街道的近5~10%左右。文廟的造型和色彩跟周圍的建筑物略顯突兀,如有一些過渡性的建筑物和色彩就會自然而舒暢。4.凱悅大酒店等少量的建筑物主色調為深褐色或淺褐色,色彩沉穩(wěn)而厚重。綜上所述,建設路、民主東路整條街道的色彩以白、灰等明度高的色調為主,輔之淡雅的暖色調,輕快而明凈,在綠樹的掩映下,像一個年輕而又有生活閱歷的青年,朝氣蓬勃。
(二)解放路、伏羲路(歷史、文化特點)
1.從建筑色彩來看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商用建筑,色彩偏冷,明度不高,多以磚灰色、褐色為主,輔之以天藍天、淺灰色等,建筑風格獨具,但其上的廣告畫色彩雜亂、純度較高、對比強烈,給人視覺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力,建筑原來的面貌和造型特點已不復存在;二是民用住宅,多是乳白色、亮灰色為主,其上有深灰、土紅、鍺石色線條為輔色,樓頂多為琉璃瓦坡屋頂,色彩為青綠色;三是古建筑或仿古建筑,青瓦白墻,或灰墻配以土紅色、金黃色、深藍色飛檐斗拱,色彩鮮艷,線條生動,富有一定的歷史氣息。2.這一沿線園林色彩非常單調,高大的國槐、松柏類、綠籬多為青綠色,有少量的銀杏為金黃色,除龍城廣場有活動花壇,色彩較為豐富以外,其它街道上無“點睛”之彩。3.公交車、出租車色彩花亂,如公交車貼畫隱藏了車形,部分小品上“粘”上了不協(xié)調的色塊和圖案,尤其是商用建筑整體“穿”上廣告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面貌。綜合以上幾方面,伏羲路全段公共設施的造型和色彩較和諧、清淡而平靜。
(三)藉河北路、南路(園林、休憩特點)
1.藉河北路的建筑物多呈現青灰色、暗褐色,少量建筑物為白中帶黃,整體顏色明度較低,厚重、深沉、時尚,輔相變化不大,只是明度強調了明暗對比,故略顯沉悶;南路建筑物新舊相間,多以灰白色、土黃色、粉白色為主,輔色略帶暖色調,點綴色不太多,造型一般。2.藉河風情線使天水這座城市有了“園林”的味道,紅、黃、橙等各色園林小品和花草掩映在綠樹中,與冷色的建筑物和淡藍色的湖面形成對比,沉靜中有著動感。但規(guī)模仍然太小,園林品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羲皇大道、岷山路、成紀大道等(生活、居住特點)
岷山路和成紀大道建筑物體型大,排列較為整體,以亮調子為主,雜色主要來自廣告裝飾及建筑物上搭配不適的色彩。天河廣場建筑物為深褐色、土紅色,色調沉重。羲皇大道有許多舊建筑,黃色、土黃、灰白為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色彩比較亂。
(1)建筑立面色彩對于室內空間的環(huán)境色影響。多層建筑群落有一定的樓間距設計規(guī)范要求,一般情況下,相近建筑之間會有一定的色彩環(huán)境因素影響。例如,室內空間的墻體、頂棚都是白色的,仔細觀察會發(fā)現原本白色的墻壁會呈現一定的色彩傾向,那就是相鄰建筑立面色彩的映射。建筑立面色彩的環(huán)境色構成在實際設計中有較強的視覺影響力。從色彩三要素來定位色彩的視覺效果,色彩純度較高、明度較低的顏色不適用多層建筑立面,比如大紅、熟褐、深藍這類顏色,本身的視覺沖擊力就很強,對于相鄰建筑的室內會有較強的環(huán)境色影響,空間中會有較強的色彩映射,以及相關聯(lián)的色彩混合。色彩純度較低、明度較高的顏色在多層建筑設計中的適用性則更為廣泛,比如米色、淺灰色這類顏色,屬于空間意義上的背景顏色,對于相鄰建筑的室內影響也較弱。
(2)建筑立面色彩與室內空間色彩的調和。作為住宅類別的多層建筑設計,室內空間的視覺感受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立面色彩填窗而現,構成了室內空間色彩的一部分,由此,設計時需要考慮立面色彩的可調和性。在目前市場提供的商品房銷售房源中,可分為精裝房與清水房兩部分,精裝房的建筑立面色彩設計與室內色彩設計是施工的共同體,是可調可控的,設計時以建筑風格為統(tǒng)領,色彩基本是在同一色彩相貌,相近明度、純度的區(qū)間內;清水房的建筑立面色彩要考慮對于各種室內裝修風格的兼容性,設計時要從建筑風格出發(fā)選擇色彩相貌,然后調試色彩的明度、純度至中性色彩感受的范圍內,這樣的色彩可搭配的元素較多、適用性較強。
2多層建筑立面色彩設計與園區(qū)景觀
置身室外,視覺上的建筑空間環(huán)境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立面的整體色彩,另一部分是建筑相關的景觀色彩。兩者對比、調和,共同形成多層住宅的園區(qū)景觀色彩氛圍。以綠化較多的園區(qū)景觀為參照。植被樹木在春夏秋三季呈現綠色調,冬季落葉則呈現棕褐色調。在考慮建筑與景觀主色調的搭配時,不宜選擇互補色范疇內、色彩對比關系強烈的顏色來搭配。以綠化較少、人造小品較多的園區(qū)景觀為參照。設計時要整合景觀主色調,然后考慮建筑立面色彩與景觀色彩的搭配關系。由于兩大塊的色彩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設計發(fā)揮的余地較大。多層住宅建筑色彩的設計要依托于其園區(qū)景觀的風格定位,選擇色彩相貌,在建筑與景觀的色彩對比、色彩調和關系中選擇色彩相貌,調適色彩明度,確定色彩純度。
3多層建筑立面色彩設計與城市規(guī)劃
3.1多層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
色彩的小面積與大面積的視覺沖擊力是截然不同的,從城市地塊規(guī)劃及項目整體性考慮,多層建筑所構成的居住區(qū)一般占地面積是比較大的,其建筑立面的色彩延展、群化之后的可視面積也是較大的,這樣就需要考慮其構成的心理影響力。每一種色系都具有獨特的色彩表現力與影響力,在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明度與純度的變化又是多元的。在建筑立面色彩設計中要遵循選定色彩、調試色彩、色彩搭配、群化擴大的步驟,循序漸進的推進色彩的選擇定位。在初步選定建筑立面色彩后,再反之從空間體驗者的角度感受群化后的色彩氛圍,最終確定主色調及具體色彩構成元素。
3.2多層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與城市規(guī)劃
(1)多層建筑立面色彩群化與城市規(guī)劃的色彩關系。城市規(guī)劃是指根據城市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條件,經濟發(fā)展狀況等客觀條件制定適宜城市整體發(fā)展的計劃,從而協(xié)調城市各方面發(fā)展,并進一步對城市的空間布局、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綜合部署和統(tǒng)籌安排的一項具有戰(zhàn)略性和綜合性的工作。與之相對應,不同區(qū)域的建筑會有各自功能性的色彩表現。建筑的色彩總是要有其功能、風格、適用人群的定位表達,這樣就要求在建筑立面色彩設計時要宏觀考慮城市規(guī)劃對于建筑所屬區(qū)域、地塊的功能形象定位,找到表達功能相呼應的色彩進行建筑立面設計。
(2)多層建筑立面色彩群化與城市規(guī)劃的風格協(xié)調。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所屬國家、所處地域、居住人群、歷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會有獨特的風格面貌,每個城市的獨特性格可以由色彩來構建印、表達。在多層建筑立面色彩設計的前期,要綜合考慮政策性、文化性的總體要求,在色彩定位中做到個體精彩服從整體風格。
4建筑立面色彩設計的心理影響力
建筑是抽象的藝術,建筑色彩更是抽象的視覺表現因素,建筑色彩由其廣闊的空間面積、圍合的空間氛圍,以及與自然光線的復合變化決定,對于人們的居住感受有著潛移默化、印象深刻的覆蓋性影響。色彩作為獨立的符號因素,以視覺示人,形成氛圍、給人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又會產生新的視覺形象、衍生出豐富的表現可能性。我們認識到的色彩是剝離了形象、體積、空間、質感等因素而獨立存在的視覺符號,有相當的影響力,同時也有很強的可塑性。
2現代醫(yī)療建筑室內空間設計現狀
在我國近幾年的發(fā)展中,有些專科醫(yī)院已經開始注意到色彩在室內的運用以及在病患治療中起到的輔助作用,如兒科醫(yī)院已經開始注意色彩及兒童設施在醫(yī)療空間的合理應用。但是在一些綜合性醫(yī)療建筑空間中由于受經濟、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醫(yī)院在裝飾設計上只注重使用功能和衛(wèi)生情況,在色彩設計上只采用單一的白色或簡單的色彩搭配,如白和藍、白和綠。從設計上就忽略了色彩對患者及醫(yī)務人員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要影響,沒有體現出人性化的設計原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患者和醫(yī)務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注意到對醫(yī)院室內外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希望在一個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下就醫(yī)或工作。同時,現代醫(yī)院除了擔任“救死扶傷”的職責外,還增加了健康體檢、營養(yǎng)保健、病情預防等各種醫(yī)療保健服務,這需要醫(yī)院裝飾設計在促進人文關懷和醫(yī)患交流等方面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在就醫(yī)環(huán)境中,“治愈環(huán)境”的色彩表現越來越得到患者的關注,患者希望在一個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就醫(yī)。
3醫(yī)療空間人性化的色彩設計
在醫(yī)療建筑室內空間中各空間既具有獨立性又具有關聯(lián)性,應根據不同空間的活動范圍、活動性質和信息傳遞來進行色彩設計。既要注重整體空間的色彩統(tǒng)一性,又要通過色彩的表現來傳遞空間信息,以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體現“治愈環(huán)境”的重要性。色彩設計不僅對患者具有積極的輔助治療效果,對醫(yī)務人員同樣也具有影響作用,舒適的色彩表現對醫(yī)務人員的心理調整也有積極的作用。
3.1門診大廳和候診空間的色彩設計
門診大廳的環(huán)境好壞直接影響病人就醫(yī)的信心和對醫(yī)院的信賴程度。門診大廳的主要功能是掛號、收費、取藥等,一些公共科室用房和商業(yè)設施等也多在大廳附近設置,這一活動空間人流量大,相對密集,易形成一個嘈雜的環(huán)境。因此整個大廳應根據患者的使用性質,注重整體空間環(huán)境的營造。在醫(yī)院門診大廳的色彩設計中,注重色彩信息的傳遞。在各功能入口處可采用易于患者識別的色彩標識,指引患者只要按照帶有色彩的標識所引導的方向就可以到達想要去的診治部門。在統(tǒng)一的空間色彩基調中輔以小面積鮮艷的色彩與之呼應,可創(chuàng)造多層次的色彩空間。在候診空間中,應避免候診空間的擁擠閉塞,注重色彩空間的秩序感和方向感,不同的治療部門可選用不同的色彩標識,但多為同色系明亮的色彩,能夠醒目地提醒、指引患者,并且可以結合景觀綠化配置為患者就醫(yī)提供一個良好的候診環(huán)境。
3.2各病房和病區(qū)輔助空間色彩設計
在病房這一使用空間,由于患者的年齡段、性別和就醫(yī)原因均有所不同,應根據不同病房活動性質來進行設計。在室內空間環(huán)境的營造上病房應色彩淡雅悅目,空間寬敞明亮,使患者在就醫(yī)過程中能舒緩自身的心理壓力和煩躁、緊張的情緒。各病房在空間設計上應利用自然光線營造和諧悅目的色彩空間。在病房的色彩設計上,應根據不同病房的使用功能和對象來設計。
3.2.1兒童病房及活動區(qū)的色彩設計
兒童病房的色彩設計應注重色彩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來活躍空間氣氛。色彩使用上多以黃色、橙色等鮮艷的色調為主。黃色、橙色對康復能夠起到輔助的作用,并且可以促進兒童對鈣質的吸收和增強食欲感。在色彩表現上,主色調宜選用暖色系,色彩飽和度應較低,局部配以明度高的橙色系或黃色系的醫(yī)療家具或藝術裝飾品來營造空間氛圍。這些豐富的色彩對比能夠對兒童的身體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患兒的治療和康復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兒童活動區(qū)域的色彩設計應具有互動性,在綜合性醫(yī)院的兒童就醫(yī)環(huán)境中,兒童活動區(qū)域始終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因此在這一空間中色彩設計要有意識地追求“趣味性”,充分利用色彩的節(jié)奏感引起兒童的注意力。在空間色彩的處理上采用明度和純度高的色彩來進行搭配裝飾,從而調動兒童參與的積極性,使整個就醫(yī)過程更加輕松、愉快。如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兒童醫(yī)院,兒童活動區(qū)在設計上使用大空間,明麗的色彩和豐富的玩具讓孩子們玩耍。墻面上使用鮮艷的色彩,并且設置了一面繪畫墻供孩子們自己涂鴉,以此來緩解孩子在就醫(yī)過程中的不安情緒。
3.2.2心腦血管科病房的色彩設計
心腦血管科患者在年齡上多為中老年人,因此在病房空間的設計上應趨向家庭化病房發(fā)展,使住院的老年患者有家的感覺。在色彩的設計上應注意到患者的年齡結構,室內的主體色彩運用多為中老年人喜愛的顏色進行裝飾環(huán)境,要避免使用大面積的深色,防止有沉悶的感覺,病房四壁也盡量避免使用白色為老年患者帶來的視覺刺激。墻壁可涂刷成偏暖的米黃色、淺橘黃色或藕荷色等素雅的顏色,溫馨的中性淺色調和暖色調有利于病人保持寧靜的心情療養(yǎng)。如荷蘭Orbis綜合性醫(yī)院,病房在這里不僅是一個單人房間,而且必須營造出病人走下病床的環(huán)境,讓其忘記置身于病房的環(huán)境中,在這一空間設計上模仿了家庭空間的環(huán)境氛圍,在裝飾上采用家庭氛圍的設計,色彩運用天然的木質材質,淡雅素凈,為老年患者營造一個親切溫馨的就醫(yī)環(huán)境。
3.2.3腫瘤科病房的色彩設計
腫瘤科病房在色彩設計上首先應利用色彩的表現來平緩腫瘤患者恐懼不安的心理,采用能反映當地地域文化特點的色彩。在腫瘤病房的設計中宜采用淺色系的色調,以在色彩、家具及其他細部處理上都應強化親切自然的感覺。一個適宜的色彩環(huán)境氛圍能對患者的身體機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提升患者自身的治愈能力。比如日本的靜岡癌癥中心,室內裝飾以米黃色為基準色調,再結合當地特有的元素“茶”“櫻花”作為點綴裝飾,使得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既可欣賞來自大自然的美景,又可進一步放松自己的心情。其次再配以綠色植物,綠色象征著對生命的熱愛,從而啟發(fā)患者對生命的渴望,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的治療。
3.2.4婦產科病房的色彩設計
首先,應充分了解在眾多的科別中,只有婦產科病人不是真正患病的人,到醫(yī)院生產只是正常的生理過程,所以在病房的選材、選色、燈光設計上盡量家庭化,還應設置愛屋(夫妻同室)、母嬰同室等。所以,美化病房環(huán)境,用色彩來消除醫(yī)院給產婦帶來的恐懼感是有必要的。在室內色彩設計上,孕婦房間的主色調宜以紫色為主體色。紫色環(huán)境能讓孕婦安靜,并且可以松弛神經,對失眠和精神紊亂能夠起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其次,在婦產科病房中,用花卉、綠色植物及書畫點綴是不可少的。這些色彩的點綴不僅能為孕婦病房帶來明麗的環(huán)境氛圍,也能使產婦進入病房高度緊張的心理得到舒緩。每張病床周圍可以用布簾圍擋,布簾的色彩設計可采用淡雅的紫色調或暖色調,為孕婦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的環(huán)境,讓其在一個放松愉悅的心態(tài)下迎接小生命的到來。
4醫(yī)療建筑色彩設計上的指導運用
4.1地域文化色彩體現
良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可以使患者減輕焦躁情緒,使情緒更加穩(wěn)定,激發(fā)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有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產生“治愈環(huán)境”的良好效果。同時,能積極留住患者,為醫(yī)院打造品牌起到促進作用。在色彩運用上應從地域文化特點出發(fā),根據不同地域的人文、氣候特征等因素,并借鑒地域顏色如當地土壤的顏色、常見植物的顏色或當地特色產品的顏色,作為空間裝飾的基準色調,處理好建筑空間、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
4.2從使用性質、功能區(qū)上加以體現
從醫(yī)院的使用性質及其功能上,首先應分析是私密空間還是公共空間;是靜態(tài)空間還是動態(tài)空間。不同的對象對色彩的需求會有很大的區(qū)別。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時,應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不同功能區(qū)域的空間色彩裝飾應根據病人的活動性質的不同而略有不同。醫(yī)療建筑設計在方案設計階段就應結合色彩來進行考慮,建立完善的色彩設計流程,結合建筑本身與環(huán)境的關系單獨制作規(guī)范的色彩體系文件,如色彩的計劃文件、圖紙表達和材料樣本等,做到每一區(qū)域、每一空間都有具體色彩的搭配表現。
4.3從使用者需求上,科學構建色彩空間
醫(yī)院的內部空間各區(qū)域的色彩裝飾和色彩標識都應圍繞“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設計,將色彩的表達融入到醫(yī)院的管理當中。在整合醫(yī)療建筑空間中,室內各個組成部件,如家具、藝術品軟裝、標識標牌、服裝等色彩與各區(qū)域空間色彩裝飾要平衡協(xié)調。此外,還可以通過綠色植物改善醫(yī)療環(huán)境,為患者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來滿足其精神與生理上雙重需求。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合理的空間色彩使用能大大提高病人及家屬的幸福指數,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以人為本”的充分體現。
“彩色之施用于內外構材之表面為中國建筑傳統(tǒng)之法。雖遠在春秋之世,藻飾彩畫已甚發(fā)達,其有逾矩者,諸侯大夫引以為戒,唐宋以來,樣式等級已有規(guī)定。至于明清之梁棟彩繪,鮮煥者尚夥。其裝飾之原則有嚴格之規(guī)定,分劃之結構,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綠與純丹作反襯之用,其結果為異常成功之藝術,非濫用彩色,徒作無度之涂飾者可比也?!w木髹漆為實際必需,木材表面之純丹純黑猶石料之本色;與之相襯之青綠點金,彩繪花紋,則猶石構之雕飾部分。而屋頂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則,莊嚴殿宇,均限于純色之用?!睆牧核汲上壬凇吨袊ㄖ贰分袑τ谥袊鴤鹘y(tǒng)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論述可見中國建筑雖名為多色,但建筑施色卻重在有節(jié)制的點綴,氣象莊嚴,雍容華貴?!吧{以藍、綠、紅三色為主,間以墨、白、黃。凡色之加深或減淺,用疊暈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薄稜I造法式》對于中國建筑彩畫制度的闡述不僅揭示了中國古代建筑對于顏色選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總結了中國古建工匠們精湛的建筑施色技術。中國建筑的色彩藝術以其特有的藝術視覺、藝術形式和美學追求獨樹一幟,展示了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在世界建筑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早期中國建筑中的色彩藝術
中國建筑的萌芽雖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時期中國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發(fā)展,并且初步形成了如方整規(guī)則的庭院,縱軸對稱的布局,木梁架的結構體系,由屋頂、屋身、基座組成的單體造型等一些重要的中國建筑藝術特征。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候割據,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一樣的建筑風格:大體可歸為以齊、晉為主的中原風格和以楚、吳為主的江淮風格。秦統(tǒng)一全國后建筑風格才趨于統(tǒng)一,建筑室內墻壁出現了以人物、動物、車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種邊飾為內容的壁畫,黑、赫、大紅、朱紅、石青、石綠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體現。盡管兩漢時期中國建筑事業(yè)極為活躍,建筑組合和結構處理日臻完善,中國建筑體系也已大致形成,但漢武帝時,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思想的提出,儒家思想開始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儒學雖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儒學卻由先秦時充滿理性、意氣風發(fā)的思想逐漸蛻變成為一種死氣沉沉、埋沒人性的哲學,中國人的思維遭到嚴重的限制,秦朝出現的中國古代建筑色彩藝術并沒有得到較好的發(fā)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盛行,統(tǒng)治階級大量興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經濟強大,數量眾多的佛教藝術作品,使文學藝術得到了解放。正處大發(fā)展技藝階段的中國建筑,在宗教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建筑裝飾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吸收了“希臘佛教式”工藝表現風格,中國古代建筑的形象得到了豐富,但建筑色彩的施用仍然不多見,直到隋朝的結束。
2唐代建筑色彩藝術:等級的象征
回溯早期中國建筑色彩藝術,雖然在秦時已經出現,但可見的作品也只是鳳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國建筑色彩以體現自然功能、材料本色為主,沒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裝飾淳樸而耐人尋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裝飾直到唐代才出現。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建筑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建筑氣勢雄大,造型質樸,體態(tài)道勁。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建筑歸“禮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級制度的劃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級和身份的象征:黃色成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宮寺院采用黃、紅色調,紅、青、藍等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代盛行直欞窗,窗根上的紋樣有龜錦紋及花紋繁密的球紋等。室內壁面上往往會有壁畫,天花板形式很簡潔。這時候的彩畫構圖已初步使用“暈”,它對以對暈、退暈為基本原則的宋代彩畫有一定的啟蒙作用。在使用花紋方面,除蓮瓣以外,窄長花邊上常用卷草構成帶狀花紋,或在卷草紋內雜以人物。這些花紋不但構圖飽滿,線條也流暢挺秀,還常用半團窠及整個團窠相聞排列,以及回紋、連珠紋、流蘇紋、火焰紋及飛仙等富麗豐滿的裝飾圖案??梢哉f,唐代是用色彩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
3宋代建筑色彩藝術:主流文化的印證
唐宋建筑一脈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繼承和發(fā)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規(guī)模小,秀麗、絢爛而富于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臺。受唐代建筑的影響,宋代建筑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為代表,裝飾上多用彩繪、雕刻及琉璃磚瓦等,油漆在這一期開始大量使用,建筑構件也開始趨向標準化,裝飾與建筑的有機結合是宋代的一大特點。受儒家理性主義和禪宗的哲理作基礎的宋代社會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喜用穩(wěn)重而單純、清淡高雅的色調。自唐玄奘在佛廟中引入風格開始,至宋代,印度佛教文化開始滲透到中國文化各個角落,宋代建筑寺塔的裝飾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渾厚,蘇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壽塔便是宋代典經之作,建筑顏色突出為紅色,屋頂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與青瓦相配合成為剪邊式屋頂,彩畫和裝飾的比例、構圖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藝術效果,因而當時建筑給人以柔和而燦爛的印象。宋代建筑的色彩充分反映了當時的主流文化,并且對后來中國建筑裝飾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指導性的意義。
4元代建筑色彩藝術:宗教文化滲透下,風格秀麗而絢爛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建立蒙古政權,并迭西征,以展疆土,形成了地跨亞歐的大國。元朝由于民族眾多,而各民族又有著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元代傳統(tǒng)建筑藝術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為主的外來工匠影響,元代建筑結構大膽而粗獷,藝術風格也狂放不羈。最為突出的是宗教建筑,從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帶來了一些新的裝飾題材與雕塑、壁畫的創(chuàng)作手法。陸續(xù)興建的伊斯蘭教禮拜寺開始和中國建筑相結合,形成了獨立的風格,裝飾、色彩也逐步融合起來。與漢族傳統(tǒng)風格不同,高浮雕是元代雕刻中的優(yōu)秀作品。人物姿態(tài)、神情十分雄勁,圖案生動的氣氛熱烈,喇嘛教的雕刻題材和手法給予明清建筑藝術不少影響,尤其是對官式建筑影響較大。元大都是元代建筑的點睛之作,《中國建筑史》記載:“此宮壯麗富贍,世人布置之良,誠無逾于此者。頂上之瓦,皆紅黃綠藍及其他諸色,上涂以釉,光澤燦爛,猶如水晶,致使遠處亦見此宮光輝,應知其頂堅固可以久存不壞?!笨梢娫ㄖ仕囆g不僅在視覺上有了較大的突破,色彩更為豐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較好地延長了建筑的使用壽命。元代宮室建筑在承襲唐宋建筑風格的傳統(tǒng)下,建筑裝飾紋樣傾向平實、寫實的路線,宮殿建筑的色彩和圖案更為精湛,風格秀麗且絢爛。
5明代建筑色彩藝術:鼎盛時期的開始,濃重悅目、細致華麗
明朝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明太祖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極大地推進了明代手工業(yè)的生產,手工業(yè)技術突飛猛進。明初立國南京,建筑主要仰賴江南工匠。永樂移都北京,北京宮苑建設,以南方工匠為主。形成了嚴謹、工麗、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風格,頗具江南藝術的風范,只是經過皇家貴胄的渲染,明代建筑體量宏巨,色彩濃重。雖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風,但其根系,實與江南建筑相近。磚的生產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數量及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經高度標準化、定型化。房屋的主體部分,亦即經??梢缘玫饺照盏牟糠?,一般用暖色,尤其愛用朱紅色;格下陰影部分,則用綠藍相配的冷色。這樣,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悅目的對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權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級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磚墻瓦頂,梁枋門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顯得十分雅致。
明、清時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較完整定性的裝飾手法,這就使寺院中許多建筑的外形有著共同的藝術特點。墻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顯得雄壯結實,檐口和墻身上大量的橫向飾帶,給人以多層的感覺。這些特點在藝術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裝飾上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教義規(guī)定:經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紅色,白墻面上用黑色窗框,紅色木門廊及棕色飾帶、紅墻面上則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飾帶,屋頂部分及飾帶上重點點綴鎦金裝飾,或用鎦金屋頂。這些裝飾和色彩上的強烈對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時期的伊斯蘭教建筑以維吾爾族的禮拜寺和瑪扎為代表。這類建筑窗戶欞條的組合使用了各種精巧的幾何紋樣。維吾爾族建筑裝飾的種類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磚、石膏花飾、彩畫和窗戶欞條的組合,多種裝飾往往綜合使用,形成華麗細致的藝術氣氛。
6清代建筑色彩藝術:建筑色彩的顛峰時期,油漆彩畫盛行,施色走向復雜化
清朝統(tǒng)治者入關后,封建君主制進一步加強,皇權更為鞏固。手工業(yè)生產水平比明朝有較大提高,規(guī)模更加擴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來越復雜,其色彩功能突出裝飾性,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畫”。圍繞彩畫形成了一系列與建筑文化相關的內容,彩畫的功能演化成裝飾。清代后期,等級制度使建筑顏色兩極分化,藝術表現寓于內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龍合璽為最榮貴,雄黃玉最賤。宮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強烈;依次為壇廟、陵墓、廟宇,色彩的強烈程度也遞減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簡單,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畫,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處畫“箍頭”。清代臺基一般為磚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顏色是紅黃色的,與紫禁城相聯(lián)的周圍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紅色,屋項則呈現綠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顏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極為普遍,黃色最尊,用于皇宮及孔廟;綠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觀;藍色象天,用于天壇;其它紅、紫、黑等雜色用于離官別館。
明清建筑裝飾,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個高峰。許多規(guī)模宏大的宮苑、陵寢,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裝飾風格沉雄深遠,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時期皇權的聲威。直到清代中葉以后,建筑的裝飾圖案或彩畫生氣才開始低落,唐宋裝飾的風采已經蹤影皆無,由于過分追求細膩而導致了瑣碎和缺乏生氣的局面。
7近現代建筑色彩藝術: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下,復古風行
時期,受西方的影響,建筑系統(tǒng)變了,色彩關系也變了。中國一些地方出現了租界,在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下,建筑重新突出材料的本質色彩,建筑顏色襯托了建筑載體的功能。
近現代的中國建筑在歐美國家取消建筑裝飾的影響下,開始步入了重現代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不重裝飾的階段:裝飾性的花紋圖案已不多見,建筑裝飾除功能和施工技術的要求外只能在符合功能、技術的門、窗及實墻之中尋找理想的格局
建國后,“”卷襲全國,與中國其他領域所受到的破壞一樣,建筑創(chuàng)作也受到了極大摧殘,災難性的政治運動使得中國建筑被極不恰當地要求必須體現某種被歪曲或吹脹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全國各地所謂的“萬歲館”如雨后春筍、城市中心廣場或其他標志性城市建筑中也出現了稱之為政治具象象征主義或抽象象征主義的建筑作品,無原則的模仿北京國慶十大建筑的“創(chuàng)作方法”盛極一時,在混亂的政治格局中,中國建筑色彩一改往日豐富絢爛的特點,成為了單一而枯燥的東西。在這樣的文化浩劫中,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色彩所賦予中國建筑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學意義蕩然無存!
2建筑室內色彩設計的主要原則
2.1色彩必須要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建筑室內色彩設計的主要內容就是將建筑裝飾的室內設計與色彩的應用進行連接,使二者能夠得到很好地契合反應,進而在建筑裝飾的室內設計中能夠體現出色彩要素,改善室內的環(huán)境狀態(tài),使其能夠符合用戶的個人需要,適應其工作與生活,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但是對于建筑裝飾的室內色彩設計而言,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相應的設計原則和理念,只有在遵循相應設計原則前提下才能夠確保設計的質量和成效,符合相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標準。首先,色彩設計必須要滿足相關的功能性需要,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需要。對于色彩設計而言,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狀態(tài)下我們在進行色彩設計時就先要對空間的使用性質和特點進行分析和了解,例如在婚禮以及婚房等相關空間,在兒童的起居室以及老人的起居室中我們就要根據用戶年齡層次以及功能的不同來進行不同顏色的選擇和應用。
2.2色彩的設計應當符合空間上的構圖需要。與此同時,我們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的過程中還應當使設計的結果能夠符合空間結構上的需要。在進行室內的裝修設計時保證設計方案與空間構圖的一致性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出室內設計的顏色對空間的美化作用,合理的處理主題與背景、統(tǒng)一和變化、協(xié)調與對比之間的關系。在進行室內的裝飾設計過程中要先對空間的主色調進行了解,一般來說主色調在空間內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潤色和陪襯;其次就是處理統(tǒng)一與協(xié)調之間的關系,為了能夠取得統(tǒng)一又變化的效果狀態(tài),大面積的色彩不應當過分的鮮艷,而小面積的色塊則可以適當的提高其亮度和純度。并且在設計的過程中還要對室內空間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進行掌控,使其能夠符合色彩應用的規(guī)律性,發(fā)揮出更好地空間裝飾效果。
2.3盡量利用室內色彩的作用來改善空間效果。此外,在進行建筑裝飾的室內色彩設計時還要盡量發(fā)揮出色彩改善空間效果的作用和影響,充分利用色彩對人們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以及色彩的物流性能,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空間的尺度以及比例進行一定改變,使色彩的影響能夠滲透到空間之中,起到改善空間效果的作用。例如居室的空間過高時,我們可以利用近感色,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空間空曠的感覺,提升空間環(huán)境的親切感。如果墻的面積過大時,我們還可以利用縮色的作用,柱子過細的時候則可以采用淺色來改善,柱子過粗時還可以應用深顏色來改善,在這種色彩的襯托影響下改變我們對空間的視覺感覺,提升我們的生活舒適度。
2.4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過程中應當兼顧到民族以及地區(qū)的特點。另一方面,我們在進行建筑裝飾的室內色彩設計時還要對民族以及地區(qū)等相關特點和差異進行充分掌握,在保證大多數人的審美需要基礎上能夠尊重不同民族和地區(qū)之間的差異。為此,我們要對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生活習慣以及文化歷史進行了解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了解人們審美觀念的不同,進而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時可以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夠根據不同的條件環(huán)境來進行不同的色彩設計,滿足不同地區(qū)和人群的設計需要。在此過程中對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習慣進行學習和了解,做到因地制宜顯得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區(qū)分開來。
綠色建筑材料具備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第一,主要使用天然資源進行生產,如尾礦、廢渣、垃圾、廢液等廢棄物。第二,在制造工藝和生產技術方面,更加注重對環(huán)境的保護,降低了材料生產過程對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不使用對人體或者環(huán)境有害的化合物,綠色建筑材料的配置,不使用甲醛、鹵化物溶劑或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并且不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第三,綠色建筑材料對于人體健康有益,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質。第四,綠色建筑材料能夠實現循環(huán)利用,降低對環(huán)境的固體廢棄物污染。
1.2分類
從綠色建筑材料的實用功效方面來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類:
1.2.1空氣凈化建材
使用這類建筑材料,可以實現對環(huán)境的長期凈化。具體來說,通過使用將玻璃、陶瓷等載體,在其中加入Ti02光催化劑,然后通過紫外線光照,就可以使空氣中水分和氧氣轉化為活性氧自由基,而這些游離的自由基能使VOC、S02、NO等污染氣體轉為無害氣體,從而就實現了對空氣的凈化。
1.2.2保健抗菌建材
這類建筑材料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第一,金屬氧化物。這種材料有較強的抗菌能力,其抗菌效果依次為:Ago、CuO、ZnO、CaO、MgO。第二,含金屬離子的、以硅酸鹽為載體的抗菌劑(第一代)。第三,光催化抗菌凈化材料(第二代)光催化抗菌凈化都是利用光照射下產生的活性氧。因此,這類產品在環(huán)保方面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第四,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這種新型抗菌材料,其抗菌效果要比上述幾類強。
1.2.3多功能的綠色建材
多功能的綠色建材指的是,建筑材料在發(fā)揮其建筑物構成載體的同時,還能兼具其他對居住環(huán)境有益的功能。舉例來說,第一,日本東陶公司研發(fā)出的一種新型瓷磚,可以抑制雜菌的產生和防止霉變。第二,綠色建筑材料可以調節(jié)室內溫度,有的壁磚可以發(fā)揮調節(jié)室內溫度的效果。
2環(huán)保節(jié)能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
2.1綠色建材在國內的應用
從總體上看,我國對綠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同一些發(fā)展國家相比,我國目前還是以傳統(tǒng)建筑材料為主。不過近幾年,綠色建筑材料已經收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人們對綠色節(jié)能低碳建筑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國家也在大力支持研制新型節(jié)能環(huán)保材料,鼓勵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綠色節(jié)能建筑。
2.2應用價值體現
綠色建筑有著非常好的使用價值,例如,在建筑物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綠色建筑材料,可以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適度,使得其冬天室內溫暖,而夏季則涼爽。根據相關的數據統(tǒng)計顯示,綠色節(jié)能建筑物,同傳統(tǒng)材料的建筑物相比,可以減少三成的電力消耗。并且這些綠色建筑材料,對人體有益,不危害環(huán)境,使用的資源大多來源于自然物,對資源造成的壓力很小。
2.3綠色建材的應用現狀
2.3.1用于墻體及圍護結構的環(huán)保節(jié)能型建材
在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目前比較常見的就是墻體材料和一些維護機構板材。通過在主體建筑物加裝這種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并且起到良好的隔熱保溫作用,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3.2用于屋頂、地板及門窗的環(huán)保節(jié)能型建材
在建筑物的屋頂、地板以及門窗安裝方面,可以使用合適的綠色節(jié)能建筑材料,對于提高建筑物的整體環(huán)保性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一些新型的綠色節(jié)能建筑材料,安裝在屋頂或者門窗上,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質。
3綠色建筑材料發(fā)展瓶頸與趨勢
3.1發(fā)展的瓶頸
建材市場綠色建筑材料發(fā)展的三大瓶頸:政策、成本、認知度。一是國家沒有多少政策出臺,僅僅是倡導。就像世博會所使用的綠色建筑,用完就拆了。這也涉及到第二點,也就是成本。造價會讓開發(fā)商難以承受。大規(guī)模生產或許能使成本降低,但在技術上尚未實現。第三是消費者的認知度。建材市場綠色建材都將會是一個很大的趨勢。建材市場綠色建材廠商的不規(guī)范生產也是影響其普及的一大原因。
3.2發(fā)展趨勢
綠色建筑材料是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對于改善傳統(tǒng)建筑材料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壓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人作用。可以說,未來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性建筑材料,其發(fā)展趨勢會逐漸清晰,應用范圍也會不斷擴大。
2綠色建筑原材料的特點
和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相比較,綠色建筑材料的最大特點是能改善建筑材料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綠色建筑材料能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現象,并且綠色建筑材料具有易回收、循環(huán)利用的特點,綠色建筑材料的基本特點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低能耗。
綠色建筑材料是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生產的,改善了傳統(tǒng)生產技術的不足,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減少了材料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2)低消耗。
綠色建筑材料的生產原材料是垃圾、廢渣等固體廢棄物,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天然資源的消耗;
(3)無污染。
綠色建筑材料在生產研發(fā)過程中,都是采用綠色環(huán)保的物質,不會添加任何有害物質,也不會產生任何有污物的物質;
(4)多功能。
綠色建筑材料具有安全性強、耐久度強、節(jié)能環(huán)保、有利于人體健康等多種功能,不但能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還能極大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3綠色建筑原材料的應用
3.1綠色建筑材料的發(fā)展現狀
3.1.1廢棄植物纖維材料
廢棄植物纖維主要指農作物秸稈、廢棄木質材料等,是一種多用途可再生生物資源,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可用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以秸稈等植物纖維為原材料制成的廢棄植物纖維材料,其生產過過程簡單,不會污染環(huán)境。廢棄植物纖維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還不能用于兩層以上的建筑物,但能廣泛應用在私人住宅、小型公共建筑物中。
3.1.2石膏材料
石膏類建筑材料的煅燒能耗十分低,僅為石灰能耗的三分之一,使用石膏建材能極大的節(jié)省能源的消耗,同時石膏建材比混凝土、實心磚更節(jié)省材料,石膏建材還可以循環(huán)使用,不會產生建筑垃圾。
3.1.3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具有保溫、隔音、隔潮、阻燃、環(huán)保等多種特性,其生產原料是廢棄的各種瓶罐玻璃碎塊,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三廢,具有良好的環(huán)保效益,泡沫玻璃的重量輕、抗壓強度高、耐火性強、導熱率低、抗?jié)B防水能力強,能代替磚塊當屋面、墻體的施工材料。
3.2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
3.2.1綠色建筑材料在建筑門窗中的應用
據統(tǒng)計,我國的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28%,要想建設節(jié)約低耗型社會,就必須加大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目前,我國建筑門窗大部分是鋼質門窗、木質門窗、鋁質門窗,這些材質的門窗不僅能源消耗量大,循環(huán)利用率低,還沒有良好的保溫隔熱作用,相對于這三種材料制成的門窗,塑料門窗則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效果,并且可以循環(huán)利用,因此,可以當做綠色建筑材料。在傳統(tǒng)的建筑門窗上,經常會安裝玻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已經生產出一種能代替玻璃的透明混合物,這種材料的能耗很低,一般情況下,煅燒玻璃要在1400°-1600°下進行,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生產這種材料的過程中,則不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并且這種材料能過濾紅外線,這對室內溫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減少人們對空調等電器的依賴。
3.2.2綠色建筑材料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以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很多,但施工單位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考慮到材料的回收和循環(huán)使用問題。磚石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之一,現代磚石材料是利用工業(yè)廢渣和當地的材料生產而成的,具有強度高、質量輕、功能多、尺寸大等特點,這種材料雖然價格比較便宜,但在應用過程中,回收和循環(huán)利用率很低。目前,我國已經研發(fā)出輕質墻體材料,如石膏建材,這種材料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需要很多能源,并且生產工藝十分簡單,石膏建材重量比較輕、耐火性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不會釋放有毒有害氣體,還能調節(jié)空氣濕度,是一種良好的綠色建筑材料。
3.2.3綠色建筑材料在住宅室內裝修中的應用
隨著建筑工程的快速發(fā)展,住宅室內裝修產業(yè)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各種室內裝飾材料的消費也越來越多,但如果裝飾材料的質量不合格,就會對室內空氣造成污染,甚至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在住宅室內裝修中采用綠色建筑材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生產出來的綠色裝修材料有生物乳膠漆、水性氟碳漆等,這些材料不會釋放出有毒有害氣體,能為人體的健康提供保障。
Abstract:The essay explains there is a kind of structure being composed of basic tone and developed tone in the relationship of city color. Based on that, it elaborates the method of“city experience”towards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that relationship.
Key words:relationship of color; city experience; basic tone; develope tone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08)09-0079-02
城市色彩是城市個體形象的重要特征,對它的研究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城市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對它的研究實質上是對城市色彩關系的研究。色彩在城市中展現的魅力是通過它的整體結構──城市色彩關系來體現的。
1基本色調與衍生色調
城市色彩關系結構上由城市衍生色調和城市基本色調兩個層面構成。城市色彩關系是這兩個層面自身和相互之間色彩或對比或調和的結果。
城市基本色調是城市發(fā)展至今其色彩關系中最能體現城市景觀特質的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色彩構成,是以色彩為媒介對城市意象最深刻與直接的表達。衍生色調伴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出現于城市基本色調之外,相對于基本色調在空間上是附屬的。它是伴隨一定時期的社會主動意識而出現的一種客觀存在,對它的主觀認同是其進入城市基本色調建構的唯一標準。衍生色調的出現滯后于基本色調,提示了后者的可能變化。衍生色調的出現不斷催生著城市色彩關系的調整,隨著衍生色調的影響力加強和獲得市民心理認同,衍生色調逐步從先前僅僅參與城市色彩關系的角色中而進一步深入為城市色彩關系的深層結構──城市基本色調的一部分,引起基本色調的重構,使城市色彩關系進入新一輪的動態(tài)平衡。
2城市體驗
城市色彩關系的感知很大一部分基于“人”在城市中的體驗。城市體驗是城市色彩關系調研的一個重要方法。城市色彩關系調研的目的是研究城市色彩關系的歷史和現狀問題,對城市性質、規(guī)模和人文環(huán)境因素進行分析。通過明確城市現狀的色彩關系,認識城市的特征,從而提煉出城市的色彩圖譜,為維護發(fā)展城市景觀色彩特質提供現實依據,是進一步規(guī)劃的基礎。把城市色彩關系作為審美對象進行觀照與反思,很自然地會借用美學的方法論,以“體驗”為肇始的城市色彩關系調研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吉田慎吾認為“在確定一個地區(qū)的特征色之前,對當地色彩進行深入調查是相當重要的?!薄敖ㄖ荒苓^分關注單體的色彩使用,而是要和周邊橫向比較?!北容^的方式就是對城市的不斷體驗。城市體驗包括人―城體驗和人―人體驗兩種。
人―城體驗是對城市的閱讀,以文獻閱讀和城市行走體驗為主要方式,同時保持對自然的高度關注,畢竟地理向度是城市色彩關系產生的原初動力。
文獻閱讀是了解城市的基礎文字資料,從他者的角度認識城市。本質上也是體驗,一種以文字為媒介的間接性體驗城市與色彩的關系。目的是對城市的地理及發(fā)展歷史進行調查,藉以找出城市色彩的歷史、文化脈絡。在當下的“破壞性建設”的城市建設背景下,通過文獻對城市文化的解讀作為研究的參考尤其重要,使研究具有科學的基礎。當然,城市現狀也是市民建立城市意象的重要途徑,這通過城市行走的現場體驗來實現。文獻閱讀的另一重要文本是城市總體規(guī)劃。根據城市總體規(guī)劃所確定的城市文物古跡、地方民俗等城市保護范圍和保護方式,對地方性色彩作初步了解,作出地域性色彩保護的初步判斷。另外,從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了解城市的空間結構布局,如主要居住區(qū)分布、集中商業(yè)區(qū)安排和工業(yè)區(qū)的布置情況等等,不同的城市功能區(qū)對色彩有不同的心理訴求,這來自人對不同色彩的不同心理反應。
城市行走體驗是從自我感受出發(fā),這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審美立足于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角度、盡可能與先期獲得的有關知識、觀點、信念等保持審慎的距離,而應是以積極的“漫游者”(Flaneur)的身份,緊密結合有關知識、觀點、信念等對城市進行一次深入“閱讀”①。在DeCerteau的觀念里,“行走”是人們體驗都市空間最基本的方式,也是閱讀城市文本最合適的形式。因此,體驗是進行色彩調查的重要步驟,是進行色彩規(guī)劃的前提和條件。20世紀現象學派學派創(chuàng)始人、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提出著名的“回到事物本身”(To the things themselves),就是對直接體驗加以重視。同樣,埃蒙德?培根(Edmund Bacon)提出了“同一運動系統(tǒng)”(Simultaneous movement systems)的概念,他指出,“在路上運動”是市民“城市經歷”的基礎。
行走體驗首要的是調查區(qū)域四周的狀況,考察地理學方面的要因:了解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是否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對自然的關注也來自對地理向度的考慮,通過采集當地特有的土壤、砂石、植被和建材,找出城市色彩關系中的色彩家族群,以此切入對該地區(qū)的色彩結構的了解。 “四季色彩理論”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屬性”。同樣,每個城市也有自己的“色彩屬性”。它來源于城市景觀環(huán)境的背景色彩現狀,如特定的地貌、土壤、砂石、植被等實物色彩的搜集。
其次,行走體驗中考慮城市中的建筑藝術、建筑技術與色彩的關聯(lián)。主要是對各個建筑單體主色調的采集。歷史建筑、重要建筑、重要節(jié)點是城市基本色調的重要載體,是體驗過程中的重點關注對象。另外城市中地方材料的應用也必須重點關注。吉田慎吾認為:“色彩專家通過考察區(qū)域內獨特的建筑材料與色彩,選取那些區(qū)域本身固有的色彩,與適宜材料相結合,來傳遞出有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美環(huán)境”②。由于地方建筑材料的使用已從過去的客觀必要上升為今天的人文主觀需求,調查了解并在設計實踐中合理適度地采用當地的地方材料色譜,是在現代建設活動中保護和發(fā)揚城市傳統(tǒng)人文景觀,保護城市基本色調最為簡單易行的方式之一。
再次是考慮生存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人與社會對色彩的認知和使用要素。諸如習俗、文化、傳統(tǒng)、歷史以及意識形態(tài)導致的色彩呈現的特色。城市色彩中的“景觀特質”是這三者的綜合體現。歸結于一點,行走體驗就是直接獲取城市“景觀特質”的行為。
在技術手段上,可運用數碼相機等攝錄設備對城市體驗進行圖片記錄,作為后期色彩描述和圖譜分析的基礎。通過照相機對現場環(huán)境色彩拍攝搜集,有助于獲得超過人體尺度的更大范圍城市色彩進行同時比對。城市行走是使體驗獲得初步感性認識,與文獻中的城市描述相對應,兩者實現的重疊展現城市基本色調的初步輪廓。
體驗還包括人―人的體驗,是對市民色彩心理的感知。可以采用社會學的方法,對市民進行訪談和問卷,內容包括城市建筑色彩、景觀色彩特質、生活態(tài)色彩意象等等。如制作“城市色彩印象調查表”,在城市本地居民和旅游者中廣為印發(fā),設置“您對所生活的城市色彩有何印象?”等項,獲得城市色彩的他者印象。
總之,以人―城、人―人為特征的“城市體驗”是進行城市色彩關系調研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它所呈現的客觀與主觀城市色譜是進行城市色彩關系規(guī)劃與控制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美]阿恩海姆.色彩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2] 施淑文.建筑環(huán)境色彩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
[3] 焦燕.建筑外觀色彩的表現與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
一、色彩意象與靈感來源
色彩,作為視覺文化的重要元素,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任何色彩現象經過大腦一次以上的體驗,它的意義就可能有一次以上的不同變化,心理學上稱:“記憶所殘留的痕跡,因機能作用之順序,能逐漸作用于下次的經驗。”可見色彩的直接體驗的印象對人的清楚程度,其積累后的作用更是別具影響,色彩過了這個階段,一般情形是開始傾向主觀。個人差別大小不易固定。所以真正色彩的心象,因為有各種復雜的因素,眾說紛紜,變化無窮,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因此,感覺和知覺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開端,正因為如此,人類才能獲得關于客觀世界的一些知識和感受,而色彩視覺正是視覺中感知客觀的重要因素。色彩能產生“視沉”是人的一種本能,而“”與“愉悅”又是當代圖像文化或視覺文化的重要特征,并以通過淡雅、自然、古典、溫馨、強烈、動感、寧靜等意象語言和形態(tài)、材質、色相、肌理等元素來表達人們豐富而多彩的內心感受。
在色彩設計實踐中,如何觀察、感受、理解和應用色彩,并賦予色彩新的語意是設計者必須苦心思考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呢?首先我冷凍要弄清色彩的靈感來源及設計動機。
色彩靈感來源主要是從自然色彩、人文色彩、意念色彩中獲取。設計動機即是設計思想的具體體現。
1.自然色彩
是人們在客觀世界中能感覺到的色彩現象,是純粹的天然色彩,它不僅使色彩學家們建立了指民藝術實踐的科學體系,而且給現代設計帶來了無窮無盡的色彩啟迪。自然色彩從宏觀世界的自然景象,蔚藍的天空,美麗的彩虹,奏的嫩綠,夏日的濃蔭,秋天的金黃,冬日蝗灰白等到微觀世界各種物質微觀粒子等豐富的色彩結構,已成為我們色彩設計的主要源泉。
2.人文色彩
是指人對自然一切物旬的感受,以客觀的物象或品貌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造或改造的原本色彩,它體現著當代人類社會生活進程中所呈現的各種藝術風貌,諸如衣、食、住、行、用以及文化、藝術、生活、人情風俗等方面。這些經過人為的造物色彩連同純粹的自然色彩構成了一個千變萬化,絢麗多姿的色彩世界,成為我們以繪畫、設計、生產等形式去表現和借鑒的永恒對象,是色彩靈感來源和表現生活意象的重要部分。
3.意念色彩
是指主體意念的色彩,即主觀意念的色彩,亦稱意象色彩。它是設計者通過自然色彩,人文色彩的聯(lián)想及生活體驗后所存儲的色彩心象,恰巧與表現的內容(即作品的內在本質與外部形態(tài))形成交融、同構,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意味的色彩形式?!薄耙饽钌省保痪心嘤诳陀^色彩模式,而專注于主觀的色彩表現,是色彩設計的最高形式,而且最能體現原創(chuàng)意味。因此,它非同尋常并充滿個性。
二、數字色彩與表現模式
數字色彩,即是用計算機通過光學色彩原理,將色度學、計算機圖形學、藝術色彩學等綜合于一體產生的色彩表達模式。數字色彩涵蓋了傳統(tǒng)經典色彩(美術、藝術設計沿用的基于色科介質的色彩)的主要內容和所能表達的全部色彩范圍,是對傳統(tǒng)經典色彩的繼承和發(fā)展。
1.RGB顏色模式
RGB顏色模式是計算機熒光屏及其他常見數字設備顯示顏色的色彩方式,它們所有的顏色都是由R(紅)、G(綠)、B(藍)三種發(fā)光介質通過加光混合產生的。由于R、G、B三種顏色各能產生2的8次冪,即0~255級不等亮度的顏色,它們疊加在一起就可形成2的24次冪,即16777216種顏色。R、G、B顏色數值越大,顏色越明亮數值越小,顏色就越暗。如:R、G、B值都為0則該顏色為黑色,若R、G、B值分別為255則為白色。RGB顏色涵蓋了CMYK硬拷貝色域和所有顏料、涂料的色域。RGB的顏色由于是光色顯像,它的艷度比較高,顏色效果大大優(yōu)于印刷界面的色彩效果。
2.CMYK印刷顏色模式和CMYK打印顏色模式
C(藍)、M(紅)、Y(黃)、K(黑)是印刷四原色,它采用高艷度的油墨以不同色度的網屏疊印形成復雜的色彩圖片。由于制作層面上的變化,使四色)由墨的網點相互錯開,各種顏色之間保持了相對獨立的艷度,形成中性空間混合,不會出現困手工調色或其他色彩調和時導致的顏色之間降低艷度所形成的減色混合。
CMYK印刷模式的顏色是油墨所能表現的色域模式,它與計算機上的CMYK色彩模式所表達的色彩不同。當色彩設計采用計算機中的CMYK色彩模式超出了CMYK印刷顏色的色域時,計算機就會自動指令一個接近它的顏色去替代。因此,印刷顏色的色域小于計算機屏幕上的色域。印刷采用CMYK顏色數值分別為0-100%,顏色數值越大,色彩艷度就越高。在色彩配色慣例實踐中,將收集的素材通過計算機屏幕上的CMYK色彩模式或RGB色彩模式提取色彩,必須通過打印校正,才能獲取準確的色相。
3.RGB、CMYK打印顏色模式
RGB打印顏色模式優(yōu)于CMYK打印顏色模式。因為RGB顏色為三色混合,少于CMYK四色混合,所以它色域寬,并且能夠減少色料的減色混合,因此打印出的顏色鮮艷。相反,用CMYK打印模式顏色混合多,色彩艷度必然就差。由于兩種打印模式均采用彩色噴墨打印形式,加上打印機彩墨的色彩艷度低于印刷油墨色彩艷度,它必然會出現色料減色混合現象。因此,它們的色域小于CMYK印刷顏色的色域,打印出來的效果都遜色于印刷效果。到目前為止,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顏色與打印機打出的顏色和印刷的顏色還沒有達到致的效果,這是設計上存在的缺憾。因此,數字色彩效果(除RGB屏幕效果外)只能通過模擬實效(校對打印機色彩)找到相對準確的顏色系統(tǒng)來替代印刷顏色。
三、配色慣例與實施方法
1 主觀抽象意念色彩構成慣例
以自身的感悟(直接感受或間接感受),通過命題的形式,假設一種抽象意念,用聯(lián)想、想像等思維方式,進行配色慣例構成。
如季節(jié)方面:春、夏、秋、冬不同時節(jié)、不同物象所帶來的色彩感受,
音樂方面:古典音樂、現代音樂、民音、聲樂等具有時空意念的抽象感受:表情方面:喜、怒、哀、樂,百味人生的色彩表情:氣質方面:瀟灑、
優(yōu)雅、溫馨、憂郁等:地域印象方面:南國、北國、美洲、非洲、印第安、大洋洲等,來自異國情調的感受:時尚流行方面:城市元素、田園風光、自然回歸、簡約、休閑、變幻等具有時尚另類的色彩感受:太空方面:亙古宇宙、星球鏈條、神秘、奧妙等來自天體的感受等等,不同的意象可以帶來不同的變化和感受。
2 客觀色彩設計主題構成慣例
這種方法是結合實際的各類專業(yè)設計的特點,根據設計意象主題、圖形語意,如標志、招貼、圖表、圖形、圖案、版式、網頁等通過自然色彩、人文色彩、意念色彩找出具有針對生的配色慣例進行設色。這種色彩設計實際上是在限制、規(guī)定的條件下進行的色彩實踐活動。因此,要求提取色彩元素準確、精練。
如用紅色系表現食品業(yè)、交通業(yè)、藥品業(yè)、金融業(yè)、百貨業(yè)等 用橙色系表現食品業(yè)、百貨業(yè)、建筑業(yè)等:用黃色系表現電氣業(yè)、食品業(yè)、照明業(yè)等,用綠色系表現林業(yè)、蔬果業(yè)、郵政業(yè)、百貨業(yè)等:用藍色系表現交通業(yè)、體育用品業(yè)、藥品業(yè)、化工業(yè)、電子業(yè)等,用紫色系表現化妝品業(yè)、服裝業(yè)、美容業(yè)及各類飾品等。
3 色彩提取方法與配色慣例
自然色彩、人文色彩,它們蘊藏著最佳的配色關系,是激發(fā)和尋找色彩配色方案的創(chuàng)造性靈感的源泉,也是具有實用意義色彩設計方案產生的基礎。
提取色彩元素,對物象色彩分析,一是用二維的色譜化方式,分析對象的固有色彩的色度、色數和色譜的配色關系,二是用三維的色譜化方式(主要是借寫生或間接媒體如彩色攝影、影視錄像等手段)分析研究對象色彩間互為依存的對比關系。
這種三維的形態(tài)主要是由色光投影和反射之間形成的色彩關系。色譜,作為顏色系統(tǒng),具有高度純化的特點。它是將客觀物質世界的色彩還原,概括成單獨的、平面化的、具有三屬性特點的顏色整合成一定的序列,具有色性穩(wěn)定而清晰等特點,色譜化是研究色彩現象的一種手段,我們可以通過色譜化的方法構成色彩配色慣例,去組織圖案的色調關系,從而確定配色意象。
色彩提取方法與配色慣例:
首先,確定設計目標,找出與此相應的圖片或影像資料,如古典繪畫、現代繪畫作品、藝術影像作品等,通過“讀圖法”在計算機屏幕上對其色彩進行解讀分析,從整體到局部或宏觀到微觀進行觀察、梳理,對畫面構成的色彩現象的主要色相、色度等關系找出有效的色譜成份。
其次,將其色譜進行分類排列(按照色環(huán)的順序排列序號),分析出該組色標的色調性質以及在色調構成中所起作用的基礎因素。
最后,對該物象提取的色標及其組合的方式進行分析,如色彩組合形式,對同類色、對比色、主色、陪襯色的構成關系等進行梳理排列或用打散重構的形式組合配色慣例,從而了解這種特定色譜構成的多變性所帶來的不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