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区在线播放国内精品自产拍,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网,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香蕉亚洲一级国产欧美

  •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區(qū)域文化差異

    區(qū)域文化差異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11-23 10:06:11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區(qū)域文化差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區(qū)域文化差異

    篇1

    論文關鍵詞:東盟;商務談判;文化差異

    一、東盟各成員國的文化差異成因

    (一)文化的概念

    其實,文化的定義很多,許多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下過定義。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tài)的部分?;\統(tǒng)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群體或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生活態(tài)度、思維方式、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各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區(qū)別于另一群體或民族的顯著特征。

    (二)東盟各國文化差異成因

    1、經濟差異

    經濟差異是由于經濟因素造成的文化差異的一種體現。而這些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習慣。東盟各國在經濟上發(fā)展并不平衡,經濟上的不平衡對文化的作用使得各國的文化顯出千差萬別。

    2、政治差異

    政治差異是由于各國的政治制度及政策法規(guī)對人們的行為具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作用,從而使得各國人民在政治觀念的方面存在著差異。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體系,有別于其他東盟國家,而其他東盟國家在政治體制上也各有不同。

    3、地域差異

    域差異指不同地理區(qū)域由于地理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傳統(tǒng)習慣等的差異,人們往往有著不同的語言、生活方式和愛好。由于東盟各國溫度不一致,就會導致穿著傳統(tǒng)有巨大的差異,比如柬埔寨處于熱帶氣候區(qū),全年炎熱潮濕,年平均氣溫在27℃左右,這樣的氣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特色衣著:紗籠。

    4、民族差異

    民族差異是指不同的民族群體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語言、風俗和愛好、習慣。他們在飲食、服飾、居住、節(jié)日、禮儀等物質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其特點。東盟各國民族種類繁多,每個國家因民族的多樣化都有各自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如泰國潑水節(jié)、柬埔寨的送水節(jié)、老撾的拴線儀式等等。

    5、宗教差異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世界上有3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不同的宗教有著不同的文化傾向和戒律,從而影響到人們認識事物的方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東盟各國受伊斯蘭教和佛教影響比較大。其中有些國家還存在多種宗教信仰并存的情況。

    二、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文化差異對談判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不同群類的人文化各異,這種差異有使不同文化的群體相互疏遠的傾向;另一方面,文化的差異也會造成不人們溝通與交往中的障礙。因此,要求談判者承認文化的多元性,進一步理解其他文化。在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談判之前,要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同時還要掌握其他文化對自己文化的了解和態(tài)度,從而得知對方是怎樣看待自己、將在何種程度上接納自己,然后才有可能考慮縮小彼此間的有效途徑??偟膩碚f,文化對談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溝通過程的影響

    文化差異對談判溝通過程的影響最顯著的是體現在語言上。語言是不同的個人、群體、民族,以及國家之間溝通的橋梁。國際商務談判首先要過的關便是語言這一關雖然翻譯或者談判雙方共同認可的第三語言可以解決語言溝通的問題,但是其差異還是無法避免的。

    (二)對談判風格的影響

    談判風格是人員在談判過程中通過言行舉止表現出來的建立在其文化積淀基礎上的與對方談判人員明顯不同的關于談判的思想、策略和行為方式等的特點。文化上的差異會導致平等觀念、時間觀念、個人意識與群體意識、利益意識、法律意識,以及關系意識等方面的的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談判風格。

    (三)對倫理與法制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所有的商務活動都要在法律關系下進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倫理觀念和法制觀念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大多數東盟國家和中國一樣,注重的是親緣關系和個人關系,人與人之間并不主要以利益交換為基礎,而是注重非經濟性的人情交換。一旦發(fā)生分歧與爭端,他們都比較傾向于用人情解決,訴諸于法律則是次之的選擇。

    三、東盟各國的談判風格

    馬來西亞是一個復雜的、多種文化交融的多種族國家。在馬來西亞,在正式的商務談判開始之前,最好談論一些比如觀光,旅行,飲食等等一般的話題,切忌談論當地的風俗政治,或宗教信仰。最好讓對方來決定正式的商務談判開始的時間。如果外方談判人員希望能夠按時進行談判,可能當地的談判代表并不會按時達到,最好有等待的耐心。由于馬來西亞等級觀念比較明顯,所以要對對方談判人員中的年長者或職位較高的組織者保持相應的尊敬態(tài)度和禮節(jié)。在談判中,馬來西亞談判者比較喜歡會采用委婉言語,且在說話的時候不喜歡被打斷,談話聲音過于喧嘩的話會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幾個人同時說話也會被認為是無禮的行為。在談判場合,除了禮貌的握手之外最好不要別的身體接觸。在談判過程中,馬來西亞人都喜歡討價還價。為了避免不希望的損失,在開價或是提出報價單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一些有經驗的談判者都會為了達到最終交易的目的而在價格上作出一些小小的讓步。如果出現爭端,馬來西亞人不喜歡通過傳真或者電子郵件來解決而習慣以面談的方式來解決。在解決商業(yè)爭端的時候他們更看重關系而不是條款或法律條文。在談判的剛開始的時候,最好讓你的律師在幕后指導而不是直接出現在談判桌邊。因為律師的存在馬來西亞人眼里是缺乏相互信任的表現。

    印度尼西亞的商業(yè)文化也是復雜多樣的。在印尼當地的文化中,關系非常重要,注重等級制度,時間觀念不強。和東南亞其他鄰國一樣,印尼人比較注重人際關系。等級觀念在印尼也是比較受重視的,因此在談判過程要注意年長者,或職位較高的組織者,尤其是男性的意見。在任何商業(yè)會談的時候,都會有茶水供應。但是無論你有多么渴都不能在主人飲用之前就擅自喝,這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表現或是不禮貌的行為。由于印尼人習慣委婉的表達方式,所以在談判過程中最好不要用過于直白或坦率的語言,否則會激怒對方。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也不要打斷,否則他們會很容易生氣。印尼人信仰伊斯蘭教,因在談判桌上傳遞物品的時候不要用左手傳遞,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的。如果你是個左撇子的話,可以用左手簽署文件,但是遞給對方的時候一定要用右手。印尼人喜歡討價還價。為了避免不希望的損失,在開價或是提出報價單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明智的談判者會事先預料到這些,并留有足夠的討價還價的空間。由于印尼人比較注重人際關系,所以他們關系比將要簽署的合同重要的多。面對商務爭端,比起尋求律師或訴諸于條文法律,印尼人更愿意面對面地商談解決。當然,為了避免日后的爭議,需要把每一點落實都到書面上,如果對方提出日后就合同上的某些條款進行再次談判的時候,你要表示同意。

    在南亞國家中,菲律賓的商業(yè)文化很獨特。菲律賓人的確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各國具有相同的基本價值觀、態(tài)度和信仰。菲律賓人比較注重私人關系和等級關系,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在談判活動中外方較年輕的談判者應當聽從高級菲律賓人士或年長人士,尤其是男性的安排,當后者是買方或潛在的客戶時尤其應該如此。在談判時,菲律賓人語氣很柔和,且很少打斷別人的講話。大聲講話會被認為是一種冒犯。稱呼對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姓氏前加職稱,菲律賓人非常注重這點。菲律賓人對討價還價樂此不疲,所以,在開價或是提出報價單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與菲律賓商人進行談判,耐心是最重要的條件。

    泰國的風俗習慣、傳統(tǒng)慣例以及商業(yè)行為等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國和印度的影響。與上述幾個國家一樣,泰國人較注重等級關系,在這個國家,年長的人或政府官員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尤其是男性。因此如果對方談判人員中有男性政府官員或年長者,應注意給予相應的尊重。在于談過商人進行談判的時候,一定要買避免談判時間時間過長,如果談判過程時間太長,可用在中間參插一些休閑活動。因為泰國人不喜歡一直工作而沒有休息,所以適當小活動可以使談判順利完成。在談判桌張,泰國人同樣熱衷于談價還加,所以準備好完善的價格策略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多數泰國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們看來,腳是最不潔的。因此談判人員在就坐的時候切忌露出腳底或是鞋底,用腳或者鞋去指、碰到物體是被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在泰國,保持良好的私人關系可以促進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緬甸在古中國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之間形成了一座文化橋梁,緬甸人在價值觀、態(tài)度、信念和行為與中國人和印度人存在很大的相似度。但是由于緬甸已經獨立發(fā)展了很長的時間,所以在那里進行商務談判也會遇到特殊的挑戰(zhàn)。緬甸人的種族自豪感使得他們很瞧不起外國人,因此與緬甸商人進行談判時,最好是按照對方的方式安排活動。在談判中,緬甸人一般習慣采用間接、委婉,以及含糊的說話方式。他們說“Yes”的時候只是表示“我明白了”而并非“我同意”。在緬甸,公司或者組織中的人員是按年齡和等級來劃分界限的,由于他們特別注重等級關系,所以對于對方談判人員中的年長者或職位較高者給予特別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和泰國一樣,緬甸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家,所以在談判過程中傳遞物品或文件的時候一定要用右手。與緬甸商人談判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耐心是必須的。  就像在其他亞洲國家一樣,人際關系在越南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談判開始之前和對方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是非常關鍵的。在時間上,雖然越南人自身觀念并不很強,可是他們卻希望對方守時,所以遲到會被認為是對他們的不尊敬。等級關系在越南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對方的談判人員當中有年長者或高級政府官員,對他們給予特別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越南人很重視“面子”,所以如果在談判時對方出現了錯誤,千萬不能當面指出來,要給對方保留面子,糾錯可以在休息時或私底下進行。越南商人在討價還價的時候并不會明確地表明態(tài)度,但是卻希望他們的對手對價格和條件做出重大的讓步。所以在制定最初價格的時候留一些討價還價的籌碼在最后時使用是很必要的。通常還會出現越南商人在合同簽訂儀式結束的幾周以后要求重新談判合同的主要部分,這是因為越南商人認為雙方關系密切,所以形式變化的時候,對方會在任何時候同意對合同進行修改。

    新加坡在世界市場上是獨特的。新加坡的文化與亞洲多數國家一樣,注重家庭,面子和權威,但是同時新加坡的商業(yè)文化快速地朝著國際化風格發(fā)展。雖然和其他的東南亞人相比,新加坡人習慣于更加直接地講話,但是新加坡人還是盡量避免回答提問或者要求時,直接說“不”。在談判桌上,大新加坡人傾向于用輕柔的語調進行對話,大聲說話或者打斷別人的說話都是被視為沒有禮貌或缺乏教養(yǎng)的行為。新加坡人喜歡用微笑來掩飾焦慮、尷尬,所以看到他們一直微笑并不一定是他們一直很高興。入座,雙叉時,不要讓你的鞋底指著某個人。不要用腳接觸東西或者移動東西。在新加坡,談判的進程比具有更加以生意為導向商業(yè)文化的國家要慢一些。熟悉新加坡商務風格的人都會發(fā)現他們中大多數人是堅持不懈的談判者,因此與他們進行談判一定要具備耐心和毅力。

    文萊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文萊人把伊斯蘭教規(guī)視為生活準則。和其他國家的伊斯蘭教徒一樣,在用餐以及很多場合都是用右手,因為左手是被視為是不潔的。文萊人由每天禮拜五次的習慣。這五次禮拜分別是“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宵禮”,而且每星期五必須回到教堂參加聚禮和祈禱。因此如果是和文萊的伊斯蘭教徒進行談判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宗教習慣。文萊與人交流的時候說話都是比較和氣的,大聲喧嘩或者爭吵都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與文萊商人進行商務談判,除了要注意對方的宗教習慣外,還要注意態(tài)度要謙虛,溫和。

    柬埔寨由主體民族高棉族(占80%)等20多個民族構成,高棉語為通用語言,與英語、法語同為官方語言。柬埔寨人質樸、友善,很注重禮節(jié)禮儀方式。最普遍的禮節(jié)是合十禮,商務場合也可以用握手表示問候,但是異性之間仍行合十禮為宜。在柬埔寨的文化中,白色象征著死亡,所以和對方進行談判時應注意不要穿著白色的衣服。由于多數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們看來,腳是最不潔的。因此談判人員在就坐的時候切忌露出腳底或是鞋底,用腳或者鞋去指、碰到物體是被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此外,在商務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去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這是是對他們的極大不敬。

    老撾位于中南半島北部,有60多個民族,通用老撾語。老撾人普遍信奉佛教,注重佛門禁忌,見面用合十禮問候。由于多數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們看來,腳是最不潔的。因此談判人員在就坐的時候切忌露出腳底或是鞋底,用腳或者鞋去指、碰到物體或從坐臥之人身上跨過去,均被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在今天老撾的商務場合,也流行握手禮,尤其是同外國客人交往多行握手禮。在談判桌上,老撾人態(tài)度都比較溫和謙遜,話語柔和,切記不要打斷他們的講話,不要在談判時用過高的聲調與之討論。

    四、應對東盟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問題的策略

    (一)做好談判的準備工作

    談判之前,收集信息、提供資料、參與擬訂談判計劃和設計談判方案。在談判前盡可能充分了解己方尤其是對方的實力,目標意圖和雙方退讓的幅度,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我們才能胸有成竹地獨自或陪同上司坐在談判桌前,與對方就共同感興趣的事情討價還價。收集談判雙方的信息資料尤其是對方的真實情況,譬如,對方的法人資格、資信狀況、法定地址、本人身份和經營范圍以及企業(yè)現狀,對這些基本情況事先應予審核或取得旁證。還有談判對方負責人的個人情況,如年齡、學歷、資歷、個性、愛好、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通過這些了解和分析,對雙方在談判中所處的地位,各自最大的需求和讓步的范圍、幅度、談判的時限等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樣,在談判中就能做到審時度勢、進退自如。其次是確定參加談判的人員。選擇適當的成員組成談判班子,是談判能否成功的關鍵。下一步則是確定談判的時間。談判于何時舉行、何時結束,很有講究,有時候甚至會影響談判的過程和結果。談判必須等候合適時機,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除此之外,要避免在上司或其他重要談判成員身體不適、過度疲勞、精神心情不佳時安排談判。另外還要尊重對方,在征求對方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雙方都認可的時間舉行談判。此外,明確談判的地點也是準備的必要工作之一。一般來說,選擇談判地點,以自己越熟悉的環(huán)境越好,因為每個人都天生具有領域感,在自己所熟悉的環(huán)境里,能得心應手地發(fā)揮自己的睿智與口才,而且容易說服對方。同時還應確定談判的目標,最后則是制定談判方案。設計方案時,要對對方可能提出的方案作預測,并提出自己應對的方案。只有這樣,對手提出方案時,才能應付自如。談判方案應盡量切實可行,并且留有現場發(fā)揮和見機行事或者必要調整的空間。所有成員都應諳熟談判方案,爭取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還要絕對保守談判方案的秘密,否則將會造成談判的失敗。

    (二)克服溝通障礙

    篇2

     

    一、東盟各成員國的文化差異成因 

    (一)文化的概念 

    其實,文化的定義很多,許多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下過定義。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tài)的部分?;\統(tǒng)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群體或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生活態(tài)度、思維方式、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各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區(qū)別于另一群體或民族的顯著特征。 

    (二)東盟各國文化差異成因 

    1、經濟差異 

    經濟差異是由于經濟因素造成的文化差異的一種體現。而這些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習慣。東盟各國在經濟上發(fā)展并不平衡,經濟上的不平衡對文化的作用使得各國的文化顯出千差萬別。 

    2、政治差異 

    政治差異是由于各國的政治制度及政策法規(guī)對人們的行為具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作用,從而使得各國人民在政治觀念的方面存在著差異。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體系,有別于其他東盟國家,而其他東盟國家在政治體制上也各有不同。 

    3、地域差異 

    域差異指不同地理區(qū)域由于地理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傳統(tǒng)習慣等的差異,人們往往有著不同的語言、生活方式和愛好。由于東盟各國溫度不一致,就會導致穿著傳統(tǒng)有巨大的差異,比如柬埔寨處于熱帶氣候區(qū),全年炎熱潮濕,年平均氣溫在27℃左右,這樣的氣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特色衣著:紗籠。 

    4、民族差異 

    民族差異是指不同的民族群體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語言、風俗和愛好、習慣。他們在飲食、服飾、居住、節(jié)日、禮儀等物質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其特點。東盟各國民族種類繁多,每個國家因民族的多樣化都有各自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如泰國潑水節(jié)、柬埔寨的送水節(jié)、老撾的拴線儀式等等。 

    5、宗教差異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世界上有3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不同的宗教有著不同的文化傾向和戒律,從而影響到人們認識事物的方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東盟各國受伊斯蘭教和佛教影響比較大。其中有些國家還存在多種宗教信仰并存的情況。 

    二、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文化差異對談判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不同群類的人文化各異,這種差異有使不同文化的群體相互疏遠的傾向;另一方面,文化的差異也會造成不人們溝通與交往中的障礙。因此,要求談判者承認文化的多元性,進一步理解其他文化。在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談判之前,要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同時還要掌握其他文化對自己文化的了解和態(tài)度,從而得知對方是怎樣看待自己、將在何種程度上接納自己,然后才有可能考慮縮小彼此間的有效途徑??偟膩碚f,文化對談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溝通過程的影響 

    文化差異對談判溝通過程的影響最顯著的是體現在語言上。語言是不同的個人、群體、民族,以及國家之間溝通的橋梁。國際商務談判首先要過的關便是語言這一關雖然翻譯或者談判雙方共同認可的第三語言可以解決語言溝通的問題,但是其差異還是無法避免的。 

    (二)對談判風格的影響 

    談判風格是人員在談判過程中通過言行舉止表現出來的建立在其文化積淀基礎上的與對方談判人員明顯不同的關于談判的思想、策略和行為方式等的特點。文化上的差異會導致平等觀念、時間觀念、個人意識與群體意識、利益意識、法律意識,以及關系意識等方面的的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談判風格。 

    (三)對倫理與法制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所有的商務活動都要在法律關系下進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倫理觀念和法制觀念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大多數東盟國家和中國一樣,注重的是親緣關系和個人關系,人與人之間并不主要以利益交換為基礎,而是注重非經濟性的人情交換。一旦發(fā)生分歧與爭端,他們都比較傾向于用人情解決,訴諸于法律則是次之的選擇。 

    三、東盟各國的談判風格 

    馬來西亞是一個復雜的、多種文化交融的多種族國家。在馬來西亞,在正式的商務談判開始之前,最好談論一些比如觀光,旅行,飲食等等一般的話題,切忌談論當地的風俗政治,或宗教信仰。最好讓對方來決定正式的商務談判開始的時間。如果外方談判人員希望能夠按時進行談判,可能當地的談判代表并不會按時達到,最好有等待的耐心。由于馬來西亞等級觀念比較明顯,所以要對對方談判人員中的年長者或職位較高的組織者保持相應的尊敬態(tài)度和禮節(jié)。在談判中,馬來西亞談判者比較喜歡會采用委婉言語,且在說話的時候不喜歡被打斷,談話聲音過于喧嘩的話會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幾個人同時說話也會被認為是無禮的行為。在談判場合,除了禮貌的握手之外最好不要別的身體接觸。在談判過程中,馬來西亞人都喜歡討價還價。為了避免不希望的損失,在開價或是提出報價單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一些有經驗的談判者都會為了達到最終交易的目的而在價格上作出一些小小的讓步。如果出現爭端,馬來西亞人不喜歡通過傳真或者電子郵件來解決而習慣以面談的方式來解決。在解決商業(yè)爭端的時候他們更看重關系而不是條款或法律條文。在談判的剛開始的時候,最好讓你的律師在幕后指導而不是直接出現在談判桌邊。因為律師的存在馬來西亞人眼里是缺乏相互信任的表現。 

    印度尼西亞的商業(yè)文化也是復雜多樣的。在印尼當地的文化中,關系非常重要,注重等級制度,時間觀念不強。和東南亞其他鄰國一樣,印尼人比較注重人際關系。等級觀念在印尼也是比較受重視的,因此在談判過程要注意年長者,或職位較高的組織者,尤其是男性的意見。在任何商業(yè)會談的時候,都會有茶水供應。但是無論你有多么渴都不能在主人飲用之前就擅自喝,這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表現或是不禮貌的行為。由于印尼人習慣委婉的表達方式,所以在談判過程中最好不要用過于直白或坦率的語言,否則會激怒對方。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也不要打斷,否則他們會很容易生氣。印尼人信仰伊斯蘭教,因在談判桌上傳遞物品的時候不要用左手傳遞,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的。如果你是個左撇子的話,可以用左手簽署文件,但是遞給對方的時候一定要用右手。印尼人喜歡討價還價。為了避免不希望的損失,在開價或是提出報價單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明智的談判者會事先預料到這些,并留有足夠的討價還價的空間。由于印尼人比較注重人際關系,所以他們關系比將要簽署的合同重要的多。面對商務爭端,比起尋求律師或訴諸于條文法律,印尼人更愿意面對面地商談解決。當然,為了避免日后的爭議,需要把每一點落實都到書面上,如果對方提出日后就合同上的某些條款進行再次談判的時候,你要表示同意。 

    在南亞國家中,菲律賓的商業(yè)文化很獨特。菲律賓人的確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各國具有相同的基本價值觀、態(tài)度和信仰。菲律賓人比較注重私人關系和等級關系,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在談判活動中外方較年輕的談判者應當聽從高級菲律賓人士或年長人士,尤其是男性的安排,當后者是買方或潛在的客戶時尤其應該如此。在談判時,菲律賓人語氣很柔和,且很少打斷別人的講話。大聲講話會被認為是一種冒犯。稱呼對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姓氏前加職稱,菲律賓人非常注重這點。菲律賓人對討價還價樂此不疲,所以,在開價或是提出報價單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與菲律賓商人進行談判,耐心是最重要的條件。 

    泰國的風俗習慣、傳統(tǒng)慣例以及商業(yè)行為等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國和印度的影響。與上述幾個國家一樣,泰國人較注重等級關系,在這個國家,年長的人或政府官員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尤其是男性。因此如果對方談判人員中有男性政府官員或年長者,應注意給予相應的尊重。在于談過商人進行談判的時候,一定要買避免談判時間時間過長,如果談判過程時間太長,可用在中間參插一些休閑活動。因為泰國人不喜歡一直工作而沒有休息,所以適當小活動可以使談判順利完成。在談判桌張,泰國人同樣熱衷于談價還加,所以準備好完善的價格策略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多數泰國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們看來,腳是最不潔的。因此談判人員在就坐的時候切忌露出腳底或是鞋底,用腳或者鞋去指、碰到物體是被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在泰國,保持良好的私人關系可以促進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緬甸在古中國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之間形成了一座文化橋梁,緬甸人在價值觀、態(tài)度、信念和行為與中國人和印度人存在很大的相似度。但是由于緬甸已經獨立發(fā)展了很長的時間,所以在那里進行商務談判也會遇到特殊的挑戰(zhàn)。緬甸人的種族自豪感使得他們很瞧不起外國人,因此與緬甸商人進行談判時,最好是按照對方的方式安排活動。在談判中,緬甸人一般習慣采用間接、委婉,以及含糊的說話方式。他們說“yes”的時候只是表示“我明白了”而并非“我同意”。在緬甸,公司或者組織中的人員是按年齡和等級來劃分界限的,由于他們特別注重等級關系,所以對于對方談判人員中的年長者或職位較高者給予特別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和泰國一樣,緬甸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家,所以在談判過程中傳遞物品或文件的時候一定要用右手。與緬甸商人談判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耐心是必須的。 

       就像在其他亞洲國家一樣,人際關系在越南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談判開始之前和對方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是非常關鍵的。在時間上,雖然越南人自身觀念并不很強,可是他們卻希望對方守時,所以遲到會被認為是對他們的不尊敬。等級關系在越南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對方的談判人員當中有年長者或高級政府官員,對他們給予特別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越南人很重視“面子”,所以如果在談判時對方出現了錯誤,千萬不能當面指出來,要給對方保留面子,糾錯可以在休息時或私底下進行。越南商人在討價還價的時候并不會明確地表明態(tài)度,但是卻希望他們的對手對價格和條件做出重大的讓步。所以在制定最初價格的時候留一些討價還價的籌碼在最后時使用是很必要的。通常還會出現越南商人在合同簽訂儀式結束的幾周以后要求重新談判合同的主要部分,這是因為越南商人認為雙方關系密切,所以形式變化的時候,對方會在任何時候同意對合同進行修改。 

    新加坡在世界市場上是獨特的。新加坡的文化與亞洲多數國家一樣,注重家庭,面子和權威,但是同時新加坡的商業(yè)文化快速地朝著國際化風格發(fā)展。雖然和其他的東南亞人相比,新加坡人習慣于更加直接地講話,但是新加坡人還是盡量避免回答提問或者要求時,直接說“不”。在談判桌上,大新加坡人傾向于用輕柔的語調進行對話,大聲說話或者打斷別人的說話都是被視為沒有禮貌或缺乏教養(yǎng)的行為。新加坡人喜歡用微笑來掩飾焦慮、尷尬,所以看到他們一直微笑并不一定是他們一直很高興。入座,雙叉時,不要讓你的鞋底指著某個人。不要用腳接觸東西或者移動東西。在新加坡,談判的進程比具有更加以生意為導向商業(yè)文化的國家要慢一些。熟悉新加坡商務風格的人都會發(fā)現他們中大多數人是堅持不懈的談判者,因此與他們進行談判一定要具備耐心和毅力。 

    文萊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文萊人把伊斯蘭教規(guī)視為生活準則。和其他國家的伊斯蘭教徒一樣,在用餐以及很多場合都是用右手,因為左手是被視為是不潔的。文萊人由每天禮拜五次的習慣。這五次禮拜分別是“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宵禮”,而且每星期五必須回到教堂參加聚禮和祈禱。因此如果是和文萊的伊斯蘭教徒進行談判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宗教習慣。文萊與人交流的時候說話都是比較和氣的,大聲喧嘩或者爭吵都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與文萊商人進行商務談判,除了要注意對方的宗教習慣外,還要注意態(tài)度要謙虛,溫和。 

    柬埔寨由主體民族高棉族(占80%)等20多個民族構成,高棉語為通用語言,與英語、法語同為官方語言。柬埔寨人質樸、友善,很注重禮節(jié)禮儀方式。最普遍的禮節(jié)是合十禮,商務場合也可以用握手表示問候,但是異性之間仍行合十禮為宜。在柬埔寨的文化中,白色象征著死亡,所以和對方進行談判時應注意不要穿著白色的衣服。由于多數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們看來,腳是最不潔的。因此談判人員在就坐的時候切忌露出腳底或是鞋底,用腳或者鞋去指、碰到物體是被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此外,在商務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去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這是是對他們的極大不敬。 

    老撾位于中南半島北部,有60多個民族,通用老撾語。老撾人普遍信奉佛教,注重佛門禁忌,見面用合十禮問候。由于多數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們看來,腳是最不潔的。因此談判人員在就坐的時候切忌露出腳底或是鞋底,用腳或者鞋去指、碰到物體或從坐臥之人身上跨過去,均被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在今天老撾的商務場合,也流行握手禮,尤其是同外國客人交往多行握手禮。在談判桌上,老撾人態(tài)度都比較溫和謙遜,話語柔和,切記不要打斷他們的講話,不要在談判時用過高的聲調與之討論。 

    四、應對東盟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問題的策略 

    (一)做好談判的準備工作 

    談判之前,收集信息、提供資料、參與擬訂談判計劃和設計談判方案。在談判前盡可能充分了解己方尤其是對方的實力,目標意圖和雙方退讓的幅度,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我們才能胸有成竹地獨自或陪同上司坐在談判桌前,與對方就共同感興趣的事情討價還價。收集談判雙方的信息資料尤其是對方的真實情況,譬如,對方的法人資格、資信狀況、法定地址、本人身份和經營范圍以及企業(yè)現狀,對這些基本情況事先應予審核或取得旁證。還有談判對方負責人的個人情況,如年齡、學歷、資歷、個性、愛好、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通過這些了解和分析,對雙方在談判中所處的地位,各自最大的需求和讓步的范圍、幅度、談判的時限等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樣,在談判中就能做到審時度勢、進退自如。其次是確定參加談判的人員。選擇適當的成員組成談判班子,是談判能否成功的關鍵。下一步則是確定談判的時間。談判于何時舉行、何時結束,很有講究,有時候甚至會影響談判的過程和結果。談判必須等候合適時機,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除此之外,要避免在上司或其他重要談判成員身體不適、過度疲勞、精神心情不佳時安排談判。另外還要尊重對方,在征求對方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雙方都認可的時間舉行談判。此外,明確談判的地點也是準備的必要工作之一。一般來說,選擇談判地點,以自己越熟悉的環(huán)境越好,因為每個人都天生具有領域感,在自己所熟悉的環(huán)境里,能得心應手地發(fā)揮自己的睿智與口才,而且容易說服對方。同時還應確定談判的目標,最后則是制定談判方案。設計方案時,要對對方可能提出的方案作預測,并提出自己應對的方案。只有這樣,對手提出方案時,才能應付自如。談判方案應盡量切實可行,并且留有現場發(fā)揮和見機行事或者必要調整的空間。所有成員都應諳熟談判方案,爭取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還要絕對保守談判方案的秘密,否則將會造成談判的失敗。 

    (二)克服溝通障礙 

    篇3

    諺語是“一種為人熟知的、表達人民群眾智慧的簡短格言,通常語言凝練,形象鮮明,富于韻律,易于記憶(《朗文現代詞典》;899)?!?誠如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461-1626)所言:“諺語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天賦、智慧和精神?!笔鞘澜绶N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斗爭中不斷積累的經驗總結,其中蘊涵的豐富的語言知識,反映著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獨特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作為文化的縮影,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化載體,諺語也反映著特定文化的價值取向。美國由于宗教、歷史、文化背景與中國不同,決定人們普遍思維與行動方式的文化價值取向也有明顯差異,這些差異也必將反映在諺語中。本文試將收集的部分中英諺語進行分析,并根據吉爾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關于價值緯度的理論,對中美文化的價值取向進行了簡要對比。

    一、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與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文藝復興給西歐帶來了人文主義思想,啟蒙運動使自由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被譽為啟蒙運動的啟蒙者的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認為每個人都是與其它人完全不同的獨特個體,是“自然的基本單位”??梢娢鞣綄€人的重視有悠久的歷史。美國作為基于移民建立起的國家,與西歐的歷史淵源使其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傾向更為明顯。中國作為人口眾多的農業(yè)大國,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中,儒家“仁、義、禮、和、中庸”等傾向集體主義的思想文化早已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血。

    1.美國文化強調個體在社會環(huán)境中的重要作用,反對抹殺個性的集體主義;漢語中則更多的是宣揚集體團結的強大,并對個體的能力都表現出或多或少的貶抑。例如:

    When everyone takes care of himself, care is taken of all.(人人自理,眾人平安。)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廚子多了煮壞湯。)

    團結起來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

    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二個笨皮匠,做事好商量;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一人不成陣,獨木不成林。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2.美國文化鼓勵個性發(fā)展,并賦予個體的獨特性最高價值;中國文化卻講求“不顯山,不露水”,反對個人特殊化。例如:

    Tastes differ.(個人品味不同。)

    It’s the squeaky wheel that gets the oil.(吱吱叫的輪子先上油。)

    出頭的椽子先爛。人怕出名豬怕壯。

    槍打露頭鳥。木秀于林,風必催之。

    3.在有個人主義文化的美國,自我意識與競爭意識盛行,個體利益優(yōu)于集體利益;而在有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人們更崇尚和諧中庸,認為競爭有損于團體和諧,必要時哪怕犧牲個人利益也要保證集體和諧。例如:

    Look after number one. (為自己打算。)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趕上富鄰居,爭比闊綽。)

    No competition, no progress.(不競爭,不進步。)

    與世無爭,難得糊涂。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高。

    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

    4.在個人主義文化中,人們對家庭或雇主的忠誠感也較弱,在情感上更加獨立。反之,在集體主義文化中,人們的集體意識較強,總希望得到團體內部成員的照顧,同時也認為自己應忠于該團體。這種文化取向的差異也造成了中美兩國人民對待家庭關系時不同的態(tài)度。例如:

    He who depends on another dines ill and sups worse.(指望別人,難有好吃喝。)

    Children are not to be blamed for the faults of their parents.(不能因父母之過責怪孩子。)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債子還,天經地義。

    二、避免承擔風險程度低(Low Uncertainty Avoidance)和避免承擔風險程度高(High Uncertainty Avoidance)

    將來是未知的,人們唯一可以預知的就是它的未知性。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面對此種無法避免的不確定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與威脅感,即霍夫斯塔德所說的避免承擔風險的程度(Uncertainty Avoidance)。人們在面對不確定的情形時就越焦慮,其文化避免承擔風險的程度越高。人們越容易接受生活中不確定的怪誕事物或奇思妙想,其文化避免承擔風險的程度越低。因此,相對來說美國文化避免承擔風險的程度要低于中國文化。

    美國文化避免承擔風險的程度低,首先表現在它對新生事物特別的喜好上,諺語中提及新事物多含褒義,而對“老舊事物”則貶抑居多。如:

    Newer is truer.(越是新的東西越真實。)

    New things are fair.(新事物是美好的。)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兒童是成人之父。)

    The properer man, the worse luck.(資格越老,運氣越糟。)

    Experience is the mistress of fools.(經驗是傻瓜們的女教師。)

    There is no fool like an old fool.(糊涂莫過老糊涂。)

    Old age is sickness of itself.(老年本身即是病。)

    在漢語中,“喜新厭舊”“見異思遷”被看作低下的品質,“年輕”本身也成了“沒有經驗”的代名詞,相對來說人們更重視與尊敬“老舊事物”。例如: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毛”指“胡須”,“嘴上沒毛”意指“年輕人”。)

    姜老辣味大,人老經驗多。

    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其次,美國文化對變化總是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樂于接受任何不合常規(guī)的事物。美國人旺盛的冒險精神也是其文化避免承擔風險程度低的一個體現;中國文化則相對更傾向穩(wěn)定、“中規(guī)中矩”的事物,甚至傾向制定規(guī)則來避免發(fā)生不確定的變化。例如:

    Change brings life.(變化帶來生命)

    Changing of works is lighting of hearts.(變換工種,心里輕松。)

    A smooth see never mak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靜的大海練不出好水手。)

    Old dogs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守舊的人接受不了新事物。)

    以不變應萬變。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萬變不離其宗。

    三、權利差距?。↙ow Power Distance)和權利差距大(High Power Distance)

    權利差距原指社會文化群體中普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地位不平等的現象?;舴蛩顾聦⑵溆脕砗饬可鐣姓J機構和組織內權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在權利差距小的文化中,人們認為等級制度只是為了方便建立的角色之間不平等,而上下級都是一樣的人,擁有同等的權利,也擁有同樣得到權利的機會。在權利差距大的文化中,人們則認為等級制度意味著存在不平等,上級優(yōu)于下級,掌權者被賦予了特權。雖然大多數國家的文化都存在于這兩級之間,中美文化對于權利差距的價值取向仍然存在顯著不同。

    在美國文化中,“人人平等”的觀念早已如對上帝的信仰一樣烙印在每個人心中,他們深信自己與當權者并沒有什么不同。當權者也不認為自己相對其它人有什么優(yōu)勢,上下級之間完全可以和諧共存,權利差距較小。例如:

    Six feet of earth make all men equal.(六英尺長的土地使所有人一律平等。)

    Human blood is all of a color.(人類血的顏色都是一樣的。)

    Every man is a king in his own home.(每個人都是自家的皇帝。)

    No respecter of persons.(一視同仁。)

    Jack is as good as his master.(大家都是人,哪個也不矮三分。)

    Even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貓也可以傲視國王。)

    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有著絕對的特權,中國百姓深受其害,也為后世留下了許多反映社會不平等的諺語。例如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官大一級壓死人,官大奴也大。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人們又將現實生活中的等級制度復制到其它領域,如:

    小鬼斗不過閻王,胳膊扭不過大腿。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此外,在平民、富人與官員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權利差距,如:

    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民不與富斗,富不與官爭

    隨著改革開放與社會發(fā)展,中國與西方交流日漸繁多,盡管深受其先進文化思想影響權利差距已不如以前明顯,然而與美國相比,中國文化中的權利差距仍然較大。

    四、總結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諺語反映著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獨特的風土人情與風俗習慣,也反映著決定人們普遍思維與行為方式的文化價值取向。限于篇幅,本文僅分析了以上諺語,對中美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從三個緯度進行了比較。根據霍夫斯塔德關于價值緯度的理論,美國文化體現出個人出義,避免承擔風險程度低,權利差距小的價值取向;相對而言,中國文化則體現出集體主義,避免承擔風險程度高,權利差距較大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陳文伯,《英文諺語習語詞典》[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篇4

    問題提出

    江蘇省自改革開放以來,其經濟實力一直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然而,該省經濟發(fā)展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南北差異,嚴重制約了其總體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文章利用空間分析的方法,對江蘇省縣域經濟存在的空間差異進行研究,基于前人認為“產業(yè)結構對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一結論,從產業(yè)結構的視角來研究江蘇省各縣域在產業(yè)結構上的空間差異,并據此提出針對性的產業(yè)發(fā)展策略,以期對江蘇省經濟發(fā)展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意義。

    文章以江蘇省“十五”規(guī)劃的起始年份2001和2005兩個年份的截面數據,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ArcGIS9.0軟件,對其縣域經濟和產業(yè)結構進行空間分析,將經濟發(fā)展水平分為“極高”、“較高”、“一般”、“較低”和“極低”5個等級(見表1),并輸出地圖(見圖1、圖2)。

    江蘇省縣域經濟的區(qū)域差異

    由圖1、圖2可以看出:“十五”計劃的起始年份,江蘇省縣域經濟均明顯地表現為蘇南、蘇中、蘇北的地區(qū)差異,經濟發(fā)展水平“南重北輕”格局明顯。江蘇省縣域之間的等級擴散效用明顯,蘇中的多個縣域逐漸從“極低”等級上升為“較低”等級。這驗證了郭金海等(2009)關于經濟發(fā)展存在明顯的空間作用的結論。多數縣域經過“十五”期間的發(fā)展其等級沒有變化;只有寶應縣、洪澤縣、興化市、如皋市、沛縣由“極低”等級上升為“較低”等級,而贛榆、盱眙二縣則相反。在等級內部,除去少數縣域在經濟水平排名上沒有變化,多數縣域的經濟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動。這說明,江蘇省各經濟發(fā)展等級之間差距明顯,但等級內部差距較微弱。

    江蘇省三大區(qū)域產業(yè)結構的差異

    江蘇地域依次劃分為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qū)域,為研究三大區(qū)域產業(yè)結構,計算“十五”計劃起始年份的各產業(yè)增加值和從業(yè)人口比例(見表2、表3)。由表2、表3可以看出:無論從產業(yè)增加值,還是從業(yè)人員比重來看,蘇南地區(qū)的產業(yè)結構要優(yōu)于蘇中和蘇北,蘇北的產業(yè)結構最不理想。經過5年的時間,各地區(qū)的產業(yè)結構均呈逐漸優(yōu)化的趨勢。即使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程度最高的蘇南地區(qū),2005年其第三產業(yè)增加值所占比例僅為36.05%;而第二產業(yè)增加值為61.10%,占據主導地位。據錢納里的六階段劃分標準來判斷,蘇南地區(qū)仍處在工業(yè)化的中期階段,非農業(yè)勞動力開始占主體,第三產業(yè)開始迅速發(fā)展,但仍未占主導地位。由表2可見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qū)域第一產業(yè)的比重均有較大程度的降低;第二產業(yè)比重增長明顯;蘇南和蘇中第三產業(yè)的比重有所降低,而蘇北略有增長。

    江蘇省縣域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對策

    處在上述“極高”、“較高”等級的縣域,其產業(yè)的優(yōu)化首先,注重產業(yè)的融合。服務業(yè)應加速向工業(yè)的生產前期研究、中期設計和后期信息反饋過程展開滲透,電子網絡技術向傳統(tǒng)的商業(yè)、運輸業(yè)滲透;第一產業(yè)內部應通過生物鏈將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畜牧業(yè)融合形成新型生態(tài)農業(yè)。其次,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和制度革新。必須大力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營造鼓勵自主創(chuàng)新的政策環(huán)境,加強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進,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qū)域創(chuàng)新體系。促使企業(yè)作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體,在教育、科學、技術和產品之間形成良性轉化機制。第三,注重產業(yè)的關聯效應,在重點發(fā)展現代服務業(yè)的同時,重視先進制造業(yè)、現代農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的互動關系。在發(fā)展現代服務業(yè)時應綜合考慮服務業(yè)的規(guī)模、層次和結構,當前除要大力發(fā)展生活業(yè),更應重點發(fā)展生產業(yè)。最后,注重“溢出效應”。就這類發(fā)達縣域而言,其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外部資源支持,也可以產生溢出效應。特別是將相關產業(yè)向毗鄰的縣域進行滲透,有助于拓展市場空間,舒緩資源壓力。

    處于“一般”和“較低”等級的縣域多位于蘇中地區(qū),蘇北少數地級市轄區(qū)及附近縣域也處在該等級。這些縣域工業(yè)經濟起步較早,紡織、機電、醫(yī)藥、汽車、建筑等傳統(tǒng)產業(yè)具有明顯優(yōu)勢,土地、耕地面積數量充足,豐富的后備土地資源潛力巨大,對保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經濟發(fā)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另外,蘇中地區(qū)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礦產資源,對資源短缺的江蘇和華東地區(qū)具有重要的開采價值。農副產品較為豐富,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基地,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能夠提供一個低生產成本和低交易成本的發(fā)展條件。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特色產業(yè)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船舶制造、電工電器、服裝加工等主導產業(yè),產值占全市規(guī)模工業(yè)產值的比重達70%。由上文可知等級之間的擴散效應明顯,因此,處于“一般”和“較低”等級的縣域經濟的發(fā)展應發(fā)揮與高等級縣域毗鄰的區(qū)位優(yōu)勢,吸引相關產業(yè),特別是第二產業(yè)的滲透。處于“極低”等級的縣域多位于蘇北地區(qū),這類縣域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稟賦,發(fā)展自身的特色產業(yè)。

    參考文獻:

    1.姚麗虹,趙陽.產業(yè)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關系協整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09(20)

    篇5

    羊樓洞,位于今湖北赤壁市區(qū)西南26公里的羊樓洞鎮(zhèn),為湘鄂交界之要沖。明清之際系蒲圻6大古鎮(zhèn)之一,為“松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xiāng)”的美稱,所產的茶葉俗稱“洞茶”。廣義的羊樓洞茶區(qū)包括湘、鄂、贛邊區(qū)的赤壁、崇陽、通山、通城、咸寧、嘉魚、臨湘、平江、修水等地。在中俄茶葉貿易上,羊樓洞茶區(qū)扮演著重要角色。萬里茶路上的國家把羊樓洞作為中國茶,俄國的茶商把羊樓洞作為占領中國茶市場的制高點。這里曾經聚集了來自俄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各個國家的精英商賈,行成一個人口逾四萬的“中國大茶市”,商品遠銷至俄國、英國、澳洲、荷蘭、加拿大、北非等地。其中,尤以出口至俄國的茶葉比重最高。后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發(fā)生,中俄茶貿易日趨衰落。再加上資本主義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羊樓洞茶區(qū)的茶葉對外貿易在興盛了200多年后幾近湮滅了百來年。而這條曾經繁榮了兩個世紀的中俄古磚茶之路,給中俄的茶葉貿易帶來了深遠影響。

    提到羊樓洞茶區(qū)的輝煌,大都說的是曾經和歷史。羊樓洞茶區(qū)的現狀遠不及歷史上的知名度。那么,如何提升羊樓洞茶區(qū)知名度,形成融合茶貿易、茶文化、茶旅游為一體的互助互補型經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內容。

    一、羊樓洞茶區(qū)磚茶貿易的發(fā)展現狀

    (一)磚茶貿易存在的優(yōu)勢

    1.良好的茶葉品質為磚茶貿易奠定堅實基礎。赤壁市政府于2009年底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申報羊樓洞磚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自申報之日起,該市就進一步加強磚茶的品質管理,實施無公害茶葉種植和無公害磚茶生產技術,強調磚茶產地環(huán)境、采摘、加工、包裝、倉儲、運輸等一系列流程的規(guī)范操作。迄今,赤壁全市0.4萬公頃茶園整體實現了產地無公害產品認證,茶葉的品質得到了顯著增強。高品質的茶葉及多項優(yōu)新技術大大提升了羊樓洞磚茶及系列茶葉的品質,為促進磚茶貿易的發(fā)展及擴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技術支撐。

    2.企業(yè)建設平臺促進磚茶貿易與茶文化、茶旅游的發(fā)展。羊樓洞茶區(qū)知名磚茶生產企業(yè)趙李橋茶廠在規(guī)劃新廠區(qū)時,構建了趙李橋磚茶產業(yè)園、中國羊樓洞生態(tài)文化茶博園兩大平臺。其中,產業(yè)園主要從事磚茶生產及其他磚茶系列產品的開發(fā)。茶博園的功能則包括技術改良、配方研發(fā)及文化旅游。茶博園以三國赤壁文化、羊樓洞茶馬古道為背景,集茶文化體驗區(qū)、生產觀光區(qū)、商貿休閑區(qū)、旅游度假區(qū)為一體,將茶貿易、茶文化、茶旅游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形成在貿易中促進茶文化的宣傳,以及在休閑旅游中促進茶貿易的增長。

    3.政府的重視為磚茶貿易的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赤壁市有兩大重點品牌,一是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一是羊樓洞磚茶。羊樓洞茶區(qū)的磚茶生產不僅受當地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重視。2013年,《湖北省現代茶葉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將赤壁、磚茶作為全省兩個振興品種,將羊樓洞磚茶系列列為兩個重塑歷史品牌之一。政府的重視也引起了媒體對羊樓洞茶區(qū)的關注,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多次前往羊樓洞茶區(qū)采集素材,探索磚茶之密,并制作了CCTV10《茶葉之路?兩湖茶事》、CCTV7《青磚茶砸出的財富》、HBTV《茶路傳奇―羊樓洞尋源》等系列紀錄片。這些舉措不僅在政策上為磚茶貿易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在更大范圍內宣傳推廣了羊樓洞磚茶,為磚茶貿易的發(fā)展助力。

    (二)磚茶貿易存在的不足

    然而,羊樓洞磚茶與同是黑茶的云南普洱和安化黑茶相比,仍存在劣勢。

    1.產品知名度不高,導致貿易量偏低。在中國茶葉市場占有率上,綠茶以近七成的比重當仁不讓位居榜首。黑茶市場占有率本就不高,而提起黑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云南普洱、安化黑茶,而羊樓洞磚茶的名聲遠比不上這兩者。筆者在市場調研時發(fā)現,咸寧本地就有很多人不知道羊樓洞磚茶的存在。羊樓洞磚茶的知名度較低必然會影響其市場份額,導致貿易量偏低。鑒于此,如今的商品營銷重點是要做好產品的宣傳,提高商品知名度,并在消費者心目中產生深刻印象。

    2.缺乏特色,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一個成功的品牌,一件成功的商品,必然具備其自身特色,以提高產品價值。羊樓洞茶區(qū)生產的磚茶就其品質而言,無論是香氣、水浸出物(茶葉有效成分),還是營養(yǎng)價值,都高于國標。但是,其產品外觀、包裝、品牌故事卻平淡無奇。除了保留了“川”字號,再無其他特色。一些磚茶的包裝甚至可以說比較粗糙。筆者曾就磚茶包裝不精細的問題詢問過趙李橋茶廠有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這種黃色土紙包裝是傳統(tǒng)包裝。保留傳統(tǒng)雖然沒錯,但是產品卻因為這種傳統(tǒng)包裝易破損而在外,就會給消費者造成產品廉價的感覺,影響產品價值。反觀安化黑茶,給人的感覺就是產品精細、包裝精致、附加值高。趙李橋茶廠生產的2公斤裝邊銷磚茶售價三四十元,安化黑茶100克內銷茶售價近百元。可見,兩者價格差距甚大。

    二、羊樓洞茶區(qū)茶文化旅游的發(fā)展現狀

    羊樓洞古鎮(zhèn)和茶馬古道曾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比如,俄商在羊樓洞興辦的“順豐磚茶廠”是中國近代第一茶廠。茶廠遺跡和制作工具不僅為研究中國近代工業(yè)發(fā)展提供依據,同時也是非常難得的文化旅游資源。此外,還有一些老建筑也是見證中俄茶葉貿易的物證。所以,在羊樓洞茶區(qū)開展文化旅游項目有著豐富的資源和較強的可行性。

    (一)茶文化旅游項目已有的成效

    羊樓洞茶區(qū)文化旅游項目已取得的成效:一是茶博園的建設,將茶文化和休閑旅游相結合;二是和俄羅斯之間“中俄年”的創(chuàng)設,宣傳中俄茶馬古道文化旅游。隨著中俄兩國高層互訪的加深,兩國的經貿、科技、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羊樓洞茶馬古道作為中俄茶葉貿易的歷史見證,是極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資源。而中國的“俄羅斯年”和俄羅斯的“中國年”活動,也進一步弘揚了中國茶文化,宣傳了中俄茶貿易和文化旅游線路。因此,我們應該抓住機遇,精心打造羊樓洞文化旅游產品,將俄羅斯人民對羊樓洞磚茶的熱愛作為開辟中俄文化旅游線路的契機,并進一步加深我國與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

    (二)茶文化旅游產品存在的不足

    羊樓洞茶文化旅游產品無論是針對國內還是國際,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知名度低,難以形成競爭力。羊樓洞茶區(qū)文化旅游產品主要消費群體在國內。但是,羊樓洞磚茶在國內市場上知名度比不上云南、安化的同類產品,而羊樓洞文化旅游產品由于起步較晚、開發(fā)程度較低,尚未形成其自身的品牌和知名度。與國內知名文化旅游產品相比,無論是產品設計、路線規(guī)劃,還是市場開拓、營銷宣傳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導致羊樓洞茶區(qū)文化旅游產品知名度低、影響力小、缺乏競爭力。

    2.產品缺乏特色,文化含量不明顯。羊樓洞茶區(qū)文化旅游產品應該緊抓“文化”特色,以赤壁三國和茶馬古道為背景,用大量的歷史文化內涵來充實旅游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但是,目前針對羊樓洞茶區(qū)推出的旅游產品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過于淺顯,都是隨大流的參觀游覽、走馬觀花,并未在旅游產品中凸顯歷史沉淀的茶文化的濃墨重彩,甚至無法在旅游產品中完整的向游客展示羊樓洞磚茶悠久的歷史文化。這種文化含量低的旅游產品明顯缺乏特色,無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3.旅游周邊產品開發(fā)度低,配套設施不完善。一個好的文化旅游產品,光靠文化和古跡還遠遠不夠,要能夠滿足消費者吃、喝、娛、樂、購的各項需求。在這方面,赤壁三國古戰(zhàn)場做得較好:專門修建的旅游公路、景區(qū)門口富有特色的酒店和餐廳、景區(qū)內帶著三國文化和當地風情的演出、江邊出售的當地特產……讓游客流連忘返。而羊樓洞古鎮(zhèn)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并未對旅游產品進行深度開發(fā),也沒有配套的周邊產品。除了古老建筑之外,羊樓洞古街上沒有專門針對游客的酒店、停車場、餐廳等設施。游客在古鎮(zhèn)游玩卻要去赤壁市區(qū)住宿,給游客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除了趙李橋磚茶廠的磚茶銷售點外,也無其他旅游紀念品的蹤跡。毋庸置疑,這樣的旅游環(huán)境無法長期、持續(xù)地吸引游客光臨。

    三、促進羊樓洞茶區(qū)茶貿易、茶文化、茶旅游互助互補的措施

    (一)通過茶葉貿易,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廣文化旅游產品

    羊樓洞茶區(qū)旅游資源自身是無法轉移的。但是,羊樓洞磚茶可轉移至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對于消費者而言,很多人習慣先了解并接受某地的產品,進而去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風俗,最后產生去往當地旅游的愿望。羊樓洞地區(qū)各大茶廠可以通過參加各種茶葉交易會,或者舉辦磚茶的展覽會、展銷會,擴大羊樓洞磚茶的國內貿易和國外貿易,提高羊樓洞品牌的知名度,并進一步推廣羊樓洞地區(qū)的文化旅游,以貿易發(fā)展促旅游發(fā)展。

    (二)用茶文化豐富茶貿易內涵,提高茶葉交易量

    任何一個品牌要形成品牌價值,必須賦予品牌豐富的內涵。而羊樓洞品牌的內涵主要在于其歷史地位和文化底蘊。因此,我們在以磚茶貿易發(fā)展促進文化旅游發(fā)展的同時,反過來也可以用文化來提高羊樓洞磚茶的檔次和地位。在羊樓洞磚茶介紹中,著重加入其歷史文化及歷史地位,將茶文化融入磚茶生產、包裝、營銷、消費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例如,推行古法生產、采用既有傳統(tǒng)裝潢畫面又有現代技術的包裝等,增加磚茶產品附加值,更好地宣傳產品、推廣產品、提高產品交易量。

    (三)開拓羊樓洞周邊資源,提高文化旅游產品價值

    除了古街,羊樓洞地區(qū)周邊還有松峰山、觀音泉。往赤壁市區(qū)方向,還有龍佑溫泉等旅游資源硬件。而軟件方面,則有古法炮制磚茶、茶區(qū)山歌等文化遺產。因此,可以進一步開拓羊樓洞周邊旅游資源,深度挖掘旅游周邊產品。比如,每年茶葉采摘的時候,可以舉辦相應的文化節(jié)旅游活動。白天讓游客自己動手采摘茶葉或進行體驗磚茶制作的其他步驟,夜晚舉行篝火晚會;用采茶歌、揀茶歌等古老山歌展示羊樓洞茶文化;還可以組織游客學習茶文化和茶藝,自己煮茶、品茶;活動結束后,游客可購買自己喜歡的磚茶品種,或將自己動手采摘或制作的產品帶回。這種集觀光、體驗、休閑、養(yǎng)生于一體的旅游產品近幾年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游客不僅有高度的參與感、體驗感,自己制作的產品還具有極強的保存、收藏價值。這種旅游產品不僅將貿易、文化、旅游有機結合在一起,也可以增加旅游產品附加值,提高文化旅游產品價值和價格。

    篇6

    一、整體風格不同:漢服飄逸灑脫,美在靈動。和服拘謹寧靜,美在端莊。

    二、裁剪制作不同:

    1、前片:漢服前左片為整幅布、右片多為半幅布。和服前身左、右片都為半幅布。

    2、領口:漢服交領是裁剪出來的。和服交領是按對襟裁剪,穿著時相交呈交領。

    3、袖子:漢服廣袖線條柔和,袖口是開放的。和服振袖直線直角,下部縫合,后部敞開。

    4、腰帶:漢服以博帶束腰。和服以布料圍腰。

    篇7

    一、調查對象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京津冀地區(qū)受眾對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使用情況,按區(qū)域將受訪者分為北京、天津、河北三個組。通過問卷進行調查,在剔除無效問卷后,進行分析。

    二、問卷結果

    1.訪問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頻率

    受訪者對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認知率較高,大部分受訪者均有過訪問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經歷(如表1所示)。

    2.訪問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目的

    受訪者訪問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目的為獲取知識的數量為141人;目的為完成工作或作業(yè)的人數為200人;目的為休閑娛樂的數量為123人;目的為從事學術研究的為91人(如表2所示)。

    3.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不足之處

    在受訪者認為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存在的不足中,網站鏈接失效的比例最高,共100人;認為網絡資源不夠豐富的共89人;認為資源分類不夠明確的共75人(如表3所示)。

    三、分析與結論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所有受訪者中,僅有26人從未訪問過本地公共

    數字資源網站。但是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本地公共數字資源網站的訪問頻次較低,大部分受眾對公共數字資源網站的訪問頻次停留在每半年一次和每個月訪問一次這兩個區(qū)間段。

    受對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訪問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往往是在需要完成特定任務的情況下才會訪問類似網站,主動性較低。

    在受眾認為的本地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存在的不足之處中,網站鏈接失效所占的比例最高。

    從整體上看,三個組中北京組受訪者反映出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不足之處所占比例最低,反映出北京地區(qū)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能夠更好地滿足需求。

    四、建議

    (1)整合優(yōu)秀的文化信息資源,建立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協調機制,實現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

    (2)政府發(fā)揮主導作用,完善保障措施。政府應整合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過程中涉及知識產權的問題,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

    篇8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2-110-04

    雖然目前醫(yī)學發(fā)展已經具有一定的高度,但是出生缺陷仍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活質量,給患兒的家庭造成嚴重負擔,從2000年開始,我國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作為我們計生工作的重點,將減少出生缺陷的發(fā)生及提高出生缺陷的預防作為兒童優(yōu)生領域的重點,以更好的提高全民素質,在生命的早期對健康實施潛能干預。出生缺陷的預防首先要降低新生兒的出生缺陷的發(fā)生率,再次要降低其出生率,最后是要改善已經出生的缺陷兒的生活質量,同時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新疆作為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qū)之一,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漢族僅占40.1%,而少數民族占將近60.0%,其中以維吾爾族為最多,具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征。本研究從我市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民族特色出發(fā),總結我市新生兒的出生現狀,以更好的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總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2006年1月~2013年7月出生缺陷兒共計322例,其中常住人口296戶,流動人口36戶,文化程度:大學??萍耙陨?85例,大學??埔韵?37例,城鎮(zhèn)人口134例,農村人口188例,具體出生缺陷兒數據詳見表1。

    1.2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由培訓合格的調查人員入戶與調查家庭一對一逐項詢問式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出生缺陷知識、出生缺陷預防、孕前檢查及孕期保健行為認知情況等進行調查。統(tǒng)計地域和文化程度與出生缺陷預防認知度之間的關系。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進行,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我市2006年1月~2013年7月出生缺陷兒數據

    我市近年來唇、腭裂、大肚兒、神經系統(tǒng)、肢體缺陷、泌尿系統(tǒng)、先天性心臟病、臍膨出、腹裂、軀體腫物等出生缺陷情況見表1。

    2.2不同文化程度孕婦對出生缺陷預防知識知曉情況

    大學專科及以上孕婦對于圍孕期的葉酸攝入、飲食攝碘、避免環(huán)境的污染、避免職業(yè)接觸、避免風疹病毒、避免使用致畸藥物、遺傳缺陷、避免近親結婚、最佳優(yōu)生年齡、孕前和孕期飼養(yǎng)寵物、產前診斷、避免吸煙和二手煙、甲胎蛋白檢測的意義和服用避孕藥后受孕時間的知曉情況顯著高于大學??埔韵略袐D(P

    2.3不同地域孕婦對出生缺陷預防知識知曉情況

    城鎮(zhèn)孕婦對于圍孕期的葉酸攝入、飲食攝碘、避免環(huán)境的污染、避免風疹病毒、避免使用致畸藥物、遺傳缺陷、避免近親結婚、最佳優(yōu)生年齡、孕前和孕期飼養(yǎng)寵物、產前診斷、避免吸煙和二手煙、甲胎蛋白檢測的意義和服用避孕藥后受孕時間的知曉情況顯著高于農村孕婦(P

    3.討論

    篇9

    這篇文章將通過對文化價值取向的研究去探討中西方教育差異,并以《緋聞女孩》和《十八歲的天空》為藍本。

    關鍵詞:教育;中西方差異;文化;價值取向

    一、中西方教育差異的淵源

    中國和大洋彼岸的西方世界自古以來就有深淵的差異存在于此。自遠古時期以來,中國就堅守“我本地大物博,無需迎合與外”。中國自開元以來一直妄自菲薄,認為外來之物無一優(yōu)等。這是古人給后人留下的永遠磨滅不去的觀念。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世人眼光的擴散,國人逐漸開始發(fā)現國外的東西漸漸優(yōu)于國內。但此時已晚,我們已經和世界開始有了差距。這是中國教育的缺點所在,但是中國教育的優(yōu)勢也來自古代。例如孔子的詩書禮儀,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也源于古人的傳統(tǒng)。而對于西方世界來說,例如美國,當今世界最發(fā)達的國家,它的歷史傳統(tǒng)記載非常短暫。此國是一個欣欣國家,它沒有什么傳統(tǒng),歷史去追溯和查詢。它把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當做自己國家的最重要因素。所以開放,創(chuàng)新,不懼權威,不畏懼將來,這些都是這個新國家給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但是它的缺點在于它不在乎歷史,不為未來著想成了它們自己的缺點所在。

    二、文化價值取向

    文化價值取向對跨文化交際方面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理論之一。它是由荷蘭學者霍夫斯蒂德研究發(fā)表的理論之一。在文化價值取向的研究范圍之內,文化被分成五個維度去研究證明。這五個維度分別是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guī)避,權力距離,長期與短期主義觀,男性與女性權威。用著五個維度去研究中西方文化差異是一個比較關鍵和準確的理論。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是文化價值取向的第一個維度,它旨在研究人的態(tài)度對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的取向。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是一個比較核心和重要的點去研究來自于不同國家人們的態(tài)度。研究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需要用個人主義值去研究,如果個人主義值較高,證明對自己的利益和權力看的比較重而不太在乎集體權益和他人利益。不確定規(guī)避指的是對未來將要發(fā)生事情的避免和選擇。不確定規(guī)避指數越高,證明他們喜歡未雨綢繆,而不確定性指數越低,證明他們越是不太在乎未來將要發(fā)生的事情和所做的決斷。權力距離指的是對權威和高層的畏懼感,權力距離指數越高證明對權威的高層的距離感越強,而權力距離指數越低證明對權威和高層的距離感越弱。文化價值取向對中西方教育差異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會對中西方教育差異之后的發(fā)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文化價值取向在《緋聞女孩》和《十八歲的天空》的表現

    《緋聞女孩》是在美國正在風靡流行的美劇之一。劇中的男女主角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的女主角Blair是一位富家千金,生活極其奢華.她生活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參加各種名流的派對和聚會.由于從小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導致她從來不在乎他人的感受,總是喜歡別人圍著她轉。男主角Chuck也是其中的男主角,他本人生性放蕩不羈,對生活沒有太大的追求與渴望。從這兩位男女主角我們可以發(fā)現在他們的身上不確定性規(guī)避指數較低而且不懼權威,權力距離指數也比較低。而在《十八歲的天空》中,男主角石延楓盡管也是出生于富貴人家,但是他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盡管他喜歡捉弄別人,但是在他的內心里。這些都是他對別人的關心和喜歡。他對班里的女主角疼愛有加。而且專心一致,不喜歡出爾反爾。劇中的女主角藍菲琳是學校的?;ㄖ唬撬谕瑢W面前從來不會表現出居高臨下的樣子。

    這是中西方教育差異在文化價值取向角度下的研究,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沒有那個文化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哪個文化是高人一等的。我們在判斷文化教育的好壞和利弊的時候應該從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問題。觀點和決定都不能太過于片面。根據此結果學生以后再決定選擇哪種教育的時候,應該謹慎小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即可。不應搞崇洋。(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1]Bennett, C.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Boston: Allyn & Bacon,1995.

    [2]Warwick, P. Academic Skills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Students: An Attempt to Support Overseas Management Studies Students in the UK Retrieved Oct 26, 2005 from http: / / fellow ships prelim project articles ept 05

    [3]Wang G. 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Chinese students in Canadian Universities: 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l 2001(3).

    [4]Ngwainmb, E. K.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 EB /OL]. Retrieved Nov 11, 2005

    [5]Lee The Cultural Contex t o f Chinese Learners[A] .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 the Conf uncial tradition in Watkins[ C] . 19961

    [6]王振亞.語言與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方瑩, 李春光. 淺析中西方教育之差異[ J]理論學習,2007,(8) 46.

    [8]黃河清.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較[ J]中國家庭育, 2004, ( 1) : 48- 49.

    [9]李亞, 周俠.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與啟示[ J]科教文匯, 2007 , ( 2) : 51- 53.

    [10]梅醒斌.珠江三角洲地方高校學生工作的研究與實踐[M]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1]劉兆軍. 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面臨的形勢及對策[ J] . 石油教育, 2001, ( 3) .

    [12]張曉生. 關于做好高校系輔導員工作的探討[ J] . 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 2001, ( 3) .

    [13]黃希庭, 鄭涌等. 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4]朱玉珍. 談素質教育中的教育者的素質[ J] .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0, ( 4) .

    [15]徐雁平.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社[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16]孔德.實證哲學教程[M]巴黎, 1830 ~ 1942.

    [17]劉小楓. 揀盡寒枝[M]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7.

    [18]紐曼. 大學的理想[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19]貝克萊. 人類知識原理[M]北京: 商務印務館,1970.

    [20]肖尚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要[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7.

    [21]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2]孟子.孟子卷五?滕文公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6.

    篇10

    0引言

    消費作為實現經濟增長的核心影響因素,對于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始終發(fā)揮重要作用。消費除了受到諸多市場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其中文化差異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文化作為一個包含民族特征、價值觀念、思維模式、風俗習慣、、教育水平等要素的集合,與居民消費之間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也使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消費選擇。厘清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特別是探求文化差異在空間層面的影響對于進一步促進中國居民消費、調整消費結構乃至于更有針對性的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學者對于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增長[1]、利率水平[2]、物價水平、收入分配結構[3],政府公共服務[4]等方面。而關于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影響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等方面,如黃靜(2014)[5]和張晶(2013)[6]等認為文化是影響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意愿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王夢蝶、吳東來(2013)[7]認為不同文化維度下的消費者行為受文化營銷的影響程度不同。汪秀英(2010)[8]的研究表明在體驗經濟的運行中,消費者的文化背景對消費者的體驗行為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石華靈(2016)[9]提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往往不純粹是一次經濟交易,而是一種社會關系的交往和互動。以上研究的主要結論是從文化差異對消費者的評判標準和購買意愿方面進行論述,但是將文化差異從類別上進行細化,研究其對消費影響的文獻較少,尚未有結合我國現實進行實證方面的驗證特別是結合文化的跨區(qū)域空間特征進行的相關研究。本文在結合我國文化發(fā)展現實的基礎上,將文化差異從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三個角度加以分類和量化,利用空間杜賓面板模型,實證檢驗了29省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為有針對性的進行全國性文化政策制定以及跨地區(qū)消費行為引導提供決策依據。

    1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1.1指標選取與數據描述

    本文主要探求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實證變量的選取如下:

    1.1.1被解釋變量

    居民人均消費水平(CONSUME),通過地區(qū)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來衡量不同地區(qū)消費狀況的差異。由于現有統(tǒng)計年鑒對于居民消費數據是以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分類統(tǒng)計,為了更為客觀地反映地區(qū)整體居民消費水平,本文對宏觀統(tǒng)計數據進行了以地區(qū)居民為單位的平均化處理,具體公式為;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城市人均消費水平*城市常住人口+農村人均消費水平*農村常住人口)/(城市常住人口+農村常住人口)。

    1.1.2解釋變量

    對于核心解釋變量文化差異變量選取,本文從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三個方面加以設置,通過這三類文化變量的選取,基本可以涵蓋我國居民現有的文化差異。(1)人文文化(HUMANITY)。廣義的人文文化是指以居民個體為基本單元的,涉及個人基本文化修養(yǎng)、受教育程度、年齡、宗教、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特有文化信息。居民的人文文化程度,是其行為的主導因素,不僅會影響勞動就業(yè)收入的水平,也會影響其日常生活主要的消費行為的水平。而居民人文文化水平主要源于其受教育程度,一個地區(qū)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越高,該地區(qū)的居民對生活水平要求較高,從而消費水平會更高。除了受教育程度,為了兼顧人文文化的其他方面,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居民自身的非受教育所體現的人文文化水平也會相應增加,本文通過人口年齡比重衡量這部分非受教育所體現的人文文化,基于此構建包含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年齡分布的人文文化綜合指數,其權重各取50%。人文文化指數=大專及大專以上人口占地區(qū)總人口比重*50%+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50%。(2)城鄉(xiāng)文化(TOWNSHIP)。伴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地區(qū)居民中城市和農村人口比重不斷變化,而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在消費水平上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源于其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生產方式、價值觀念以及長期的歷史文化傳承。故對于城鄉(xiāng)文化的指標設置采用城鎮(zhèn)化水平指標,即城鎮(zhèn)年末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衡量城鄉(xiāng)文化水平。(3)行政管理文化(ADMINISTRATION)。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特征和行為模式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有制度上的安排、有地區(qū)特有歷史文化演變的特征也有官員自身行政管理傾向,其對居民消費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一個地區(qū)在公共產品供給上,更傾向于提供促進居民消費的相關服務,如社會保障服務,則居民用于自身消費的意愿可能更強烈。本文將這種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政府行政管理差異總結為行政管理文化,指標使用變量各地區(qū)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來衡量。

    1.1.3控制變量

    除了上述不同類別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水平產生影響外,居民收入水平、地區(qū)開放程度等因素也與消費相聯系,本文將其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實證模型。地區(qū)開放程度(OPEN),采用各地區(qū)進出口總額占當年GDP比重來衡量地區(qū)開放程度。居民收入水平(INCOME),采用地方人均居民收入水平并剔除了通貨膨脹的影響。

    1.2數據來源

    基于文化差異與消費水平的區(qū)域性考慮,選取了全國29個省市進行實證分析,其中由于數據缺失和社會制度體系不同,沒有包括和港澳臺地區(qū),將重慶合并進四川??;基于數據可得性和數據的統(tǒng)一性,選取2007—2015年數據。文化差異、對外開放程度和財政社保支出數據來源于各年度中國統(tǒng)計年鑒,由于區(qū)域間物價水平不同,涉及的地區(qū)人均GDP、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等指標均采用地區(qū)當年消費物價指數剔除通脹因素。計算軟件為STATA13.0。

    2指標變量的探索性

    空間數據分析文化具有區(qū)域性和傳播性。對于文化相關變量的計量,在考慮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關注的時間維度聯系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其空間維度的特征。若變量存在空間相關性,傳統(tǒng)計量方法的估計是有偏差甚至是無效的。本文采用空間計量前置的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以預先考察實證數據是否具有空間相關性,若存在明顯的空間相關性,則需要采用針對空間變量的空間計量方法進行實證估計。本文使用對空間相關性檢驗使用較為廣泛的莫蘭指數進行驗證。

    3實證分析

    3.1模型的識別與診斷

    空間計量實證模型,是為克服實證變量存在的空間相關性從傳統(tǒng)經濟理論發(fā)展而來的實證計量模型,先后發(fā)展出空間滯后模型和空間自相關等模型,但是早期的空間計量模型多數只考慮了被解釋變量的空間相關性,忽視了解釋變量的空間相關性處理,伴隨著空間計量方法的不斷擴展,本文采用其擴展模型面板空間杜賓模型(SDPM)進行回歸估計,重點考察以文化差異為核心的諸多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與居民消費的聯系,分析不同類別文化差異對消費水平可能具有的空間效應。模型(1)至模型(4)為添加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后的空間滯后項的實證模型。

    3.2實證結果

    通過實證測算,所得包含各類文化差異空間滯后項的空間杜賓面板模型實證結果見表3所示。

    3.3實證結論分析

    3.3.1模型整體性結果

    從模型HAUSMAN檢驗和固定效應檢驗值來看,空間杜賓模型面板采用固定效應形式更為有效,且模型整體似然比值較高。在分別添加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空間滯后項的空間杜賓面板模型(1)至模型(4)的結果來看,各模型整體顯著性一致,特別是同時存在三類空間滯后項的模型(4)模型各變量的解釋力均顯著提高,基于此,后文中分類變量解釋主要基于模型(4)的實證結論進行。

    3.3.2本地文化差異對于居民消費的影響

    由模型(1)至模型(4)的地區(qū)文化差異對本地區(qū)消費影響的結果來看,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前提下,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在省級層面對消費產生顯著影響,其中通過模型(4)可知,本地區(qū)人文文化對居民消費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正向作用,可以理解為伴隨著地區(qū)人文文化的提高,有利于居民進一步提升其消費水平;而城鄉(xiāng)文化無論是分模型(2)還是綜合模型(4)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對居民消費水平具有負向作用,此結論與傳統(tǒng)觀點不一致,伴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以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多為主要體現的城鎮(zhèn)文化的提升,地區(qū)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升反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壓力大導致城市居民不敢過度消費,相反農村居民由于不存在諸如購房、子女教育等成本壓力,反而消費增長傾向更高。地區(qū)行政管理文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并不顯著。

    3.3.3跨區(qū)域文化差異對消費影響的空間溢出效應

    分別對模型(1)至模型(4)的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的空間滯后項W*dep.var的估計可知,與地區(qū)內文化差異變量的顯著性相似,城鄉(xiāng)文化和人文文化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特別是在綜合考慮多種文化差異空間效應的模型(4)中,城鄉(xiāng)文化差異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空間溢出效應,即伴隨著周邊地區(qū)城鄉(xiāng)文化每提升1單位,會促進本地區(qū)居民消費水平增加0.12單位。與地區(qū)內文化差異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方向相反,周邊地區(qū)的人文文化和城鄉(xiāng)文化對地區(qū)內的消費水平的影響與地區(qū)內人文文化和城鄉(xiāng)文化的影響形成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體現為跨區(qū)域文化差異對消費的影響呈反向溢出效應。

    3.3.4其他控制變量的影響

    從模型控制變量來看,無論是單獨添加空間滯后變量還是同時存在三類空間滯后變量,居民消費水平與其收入水平均存在1%水平的顯著相關性,即傳統(tǒng)經濟理論一致,收入水平是其消費水平的核心影響要素,居民收入每增加1單位,消費者傾向于增加自身消費水平0.319單位。

    4政策啟示

    (1)進行文化的跨區(qū)域交流與融合鑒于各類文化差異所存在的空間溢出效應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故文化交流與融合不應僅局限性在本地區(qū)內部,而應該積極促進跨區(qū)域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相關管理部門應建立跨區(qū)域文化政策的組織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通過大范圍的地區(qū)聯動實現居民文化的整體提升,以促進消費的持續(xù)增長。

    (2)提升居民人文文化水平鑒于人文文化對居民消費的積極促進作用,應進一步加大以提升居民基本人文素養(yǎng)的相關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做好基礎教育、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同時,采取多種手段針對性進行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如通過促進文化類產品的市場培育,增加消費者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渠道,加強消費者提升文化素養(yǎng)相關服務的消費服務和管理。

    (3)結合城鎮(zhèn)化做好消費升級與保障工作伴隨著城鎮(zhèn)化的不斷推進,所產生的居民城鄉(xiāng)文化差異短期來看并沒有有效的促進消費增長,相反,還帶來了空間上的消費外溢效應。這一狀況雖不能否定城鎮(zhèn)化所產生的有益作用,但宏觀管理部門也應進行針對性調整,特別是經濟步入新常態(tài),地區(qū)經濟對居民消費的依賴更為強烈,對于城鄉(xiāng)文化差異所顯示出的負向作用,應針對性做好促進居民消費的升級和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降低城鎮(zhèn)居民消費成本和遠期顧慮,令城鎮(zhèn)居民有能力消費、有保障消費,在實現我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的同時,發(fā)揮居民消費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于俊秋,何辛銳.內蒙古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論壇,2009,(22).

    [2]趙鑫鋮,李婭.經濟動態(tài)效率與我國最有消費率:1992—2013[J].云南財大學報,2016,(5).

    [3]李揚,殷劍峰.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高儲蓄、高投資和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05,(2).

    [4]封福育.社會保障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6,(5).

    [5]黃靜,王誠,熊小明,林青藍.人際沖突中文化信念對消費者行為意向的影響[J].中國軟科學,2014,(7).

    [6]張晶,RamuGovindasamy,張利庠.“文化適應”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12).

    [7]王夢蝶,吳東來,吳炎玲,趙娜.基于文化差異的文化營銷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研究[J].科技和產業(yè),2013,(1).

    篇11

    作為一個人們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物質和精神文化綜合體,可以將文化界定為: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經過歷史檢驗沉淀下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文化的形成受社會歷史、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影響,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由于在特定的生活區(qū)域內,影響文化形成的因素存在差異,也導致了不同地方的人群有著不同于其他區(qū)域的文化特征和思維方式以及觀察世界的方式。 

    (二)文化差異的表現 

    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客觀和主觀兩個大的方面??陀^差異主要表現為自然地理因素的差異。所謂自然地理因素,是指所有能夠影響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土壤、動物和植物等,這些因素在各個地域的分布存在很大差異,進而影響到文化形成上的差異。文化差異的主觀表現則是人文歷史的差異。所謂人文歷史上的差異,主要是指人類自身長期在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民族、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政治、經濟和法律等因素。 

    從國際商務實踐來看,文化主觀差異是影響國際商務開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對于文化差異也主要著眼于主觀差異分析。國際商務中的文化主觀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差異在政策和法律觀念上的表現。在國際商務開展過程中,活動雙方由于對對方國家政治、經濟、法律以及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缺乏足夠的信息和了解,這往往導致彼此會慣性地按照本民族、本國家的文化習俗和觀念對商務伙伴的資料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忽視文化差異而導致交易過程中文化上的沖突。此外,由于每個國家歷史傳統(tǒng)、先行的政治制度不同,由此而形成的價值觀念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企業(yè)在向他國銷售其產品時,在某種程度上很可能會因為與意識觀念相沖突而遭到抵制。 

    2.文化差異在價值觀念差異上的表現。對于不同國家和區(qū)域的企業(yè),其成員文化背景千差萬別、錯綜復雜。因此,對關于“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評價標準各不相同,即價值觀念差異,由此產生文化差異。 

    3.文化差異在對信息理解的不同上的表現。良好有序的文化溝通是社會群體、個體之間進行交流合作以及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和橋梁。但是,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觀念和理解方式。因此,企業(yè)在開展國際商貿活動中,交易雙方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就同一信息出現不同的認知,從而形成溝通上的誤會。 

    4.文化差異在對文化符號的不同理解上的表現。在文化交流和傳播過程中,文化符號作為一個企業(yè)、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獨特文化的抽象體現,是表現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媒介和形式。在現實生活,人們經常使用各種各樣的符號來傳遞文化信息。但是很多時候,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于同一符號所表達出來的內涵理解是迥然不同的。比如,紅色在中國被認為是吉祥,而在泰國它被看作是不吉利的顏色。